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说起西游记,人们第一想到的就是86版西游记,在我们老一辈人的眼中,这版西游记一直都是难以超越的经典作品。直到今日也常被拿来津津乐道。

研究过西游记的人都知道,86版西游记和原版西游记是有很大差距的,尤其是孙悟空这个角色,六小龄童饰演的孙悟空很成功,成为了人们心目中最经典,也最正义的美猴王。

虽然与原著伴版孙悟空有很大的差距,但这版西游记还是有很庞大的喜欢群体。很受欢迎。

直到周星驰的西游降魔篇出来后,人们才真正还原了心目中真实的“孙悟空形象”,西游降魔篇很符合原著,遵循原著中“弱肉强食”的原则,将人性中恶的一面展现的淋漓尽致。

这些细节告诉你一个真实的西游记(发现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1)

在原著中,唐僧的几个徒弟本就有妖性的一面。但八六版的西游记美化了。而西游降魔篇给了大家不一样的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的妖孽形象

  • 弱肉强食的故事

在西游降魔篇中,主人们的寓意和原著一样,,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悟净、白龙马五个部分其实是“一个人”。孙悟空是人的心,唐僧是人的身,猪八戒是人的情,沙悟净是人的本性,白龙马是人的意志.

而在弱肉强食的环境中,沙僧,猪八戒,孙悟空纷纷成魔,唯有唐僧的肉体“苟延残喘”。

这些细节告诉你一个真实的西游记(发现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2)

沙僧成魔的原因最简单,他原本一心向善,只求做好事有好报,奈何无知的村民们欺软怕硬,忽视真正的强大的“杀手”,把瘦弱的沙僧当人贩子丢到河里,最后沙僧心生怨恨成魔。而猪妖则是因情生爱。为了对方不惜牺牲一切,情是一种执念,一种独占欲,这是一种求不得而成魔的故事。

孙悟空则是一个典型的腹黑形象,虽然它的初衷是挑战权威、弱肉强食的法则。但是在成为强者的路上,也逐渐失控变得非理智,变得非常偏执,在荧屏上可以看到,一脸杀气的孙悟空不但暴虐成性剁人如麻而且对世界怀着刻骨愤懑,在它的观念里:谁强谁就厉害,不服就打到你服,还不服就打得你灰飞烟灭。很显然,无法控制自身力量最终将成魔。

这些细节告诉你一个真实的西游记(发现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3)

唐僧更一改以往的圣母形象,身为最弱小的人类凡身,他将人性中最让人蔑视厌恶的虚荣、伪善、懦弱、无形象,展现的淋漓尽致,胆怯伪善地行走在江湖。

也许比原著更进一步的是,徐周二人根本不在乎影片中的主要人物是否必须以正义的形象出现从而赢得观众的共鸣。他们“处心积虑”地想要表现的是暴虐与虚伪如何在这样一个虚拟的哥特童话世界中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 正视残酷

西游降魔篇,最经典寓意的就是揭露了现实世界残酷的现实,在弱肉强食面前,实力的差异,让人无能为力。

虽然人人都崇尚拼搏精神,但是实力相差很大,一个人再拼搏都是枉然,甚至会成为鲁莽无头脑的蛮干或“送死”。

这些细节告诉你一个真实的西游记(发现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4)

编辑搜图

就好比当下阶级壁垒下,寒门学子想要翻身跨越阶层,唯有顺从大环境“千军万马走独木桥”的主流,成为“小镇做题家”,但是真实的实力要求绝不仅限于此,小镇做题家空有一番热血,最后发现自己和真正有钱子弟依旧相差甚远。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一个人的命运,基本受大环境掌控,我知道很多人都不愿意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但事实上,大部分时间,环境对人的命运起决定性的作用。

心理学界有句话话说的 很好:人的那一点思想,在大环境的涌动下,真的显得微不足道

人是群居动物,也是社会型生物,最终的目的必然是融入到群体环境当中,而群体性的环境,又必然将人给束缚住,让人深感无力,这其实是很矛盾的。

这些细节告诉你一个真实的西游记(发现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5)

编辑搜图

有句话“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糟糕的大环境,绝非靠意志就能完胜“弱肉强食”法则的,就好比你掉进一个游泳池,你首先想的肯定是游泳,先不要被淹死,而不是一下子就要上岸,人是不得不受环境影响的,只不过我们可能一直在游泳,不知道有“陆地”的存在。

再来说没那么残酷的环境,即使是再小的环境,也要遵循弱肉强食原则,,因为特立独行是必定要付出惨痛代价的,所谓“志士仁人”“烈士”和“特立独行的人”,都是极少数的人,真正做到的人很少,做到了也未必能成功,要承受常人无法忍受的痛苦过程和结果。

就拿李敖来说,他到晚年才终于承认这点,他早年的叛逆不太好,不建议年轻人效仿,真正的特立独行代价很大,如果没有李敖足够的运气和实力,很有可能一生被社会边缘化、失败。

这些细节告诉你一个真实的西游记(发现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6)

编辑搜图

你是一个学生,你就最好不要违背学校的规则。你是一个职场人士,也不要违背公司的需求,而且,学校和公司有何业绩上的要求,不合理的规定,个体也只能被迫接受。

这个世界本来就充满了弱肉强食的场景,因为各式各样的条条框框,以及社会大环境的波动,完全将人给限定在了一个圈子当中,有时候有勇气也无补于事,我们要做的,仅仅在真实动机上,不违背自己的良心和原则就够了。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

[1] K. M. R. Rosenzweig. Translated by Zhang Houcan. Handbook of international psychology. Shanghai: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Press, 2002

[2]Collins, N. L., &Miller, L. C. (1994). Self-disclosure and liking: a meta-analytic review.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16(3), 4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