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上学时期,做过的阅读理解里面,就曾经有过《阿Q正传》的节选。但是一直都没有完完整整地读过这一本书。近来有时间,就完整读了一遍。鲁迅不愧是文学家,他的作品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一些出题老师用鲁迅的文章来出题也是乐此不疲的。那好,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这本《阿Q正传》吧。
《阿Q正传》是鲁迅创作的中篇小说,创作于1921年12月,最初发表于北京《晨报副刊》,后收入小说集《呐喊》。
阿Q这个人,我们不知他名姓,不知他名字,也不知他祖籍哪里。一出场便是生活在“未庄”的这座农村里,没有过去的交代。一个无关轻重的小人物,却被鲁迅先生刻画得如此鲜明。那么阿Q这个任务究竟有哪些性格特点呢?
得过且过
阿Q这个人,没有固定的职业,只给人家做短工。让他舂米他便舂米,让他撑船他便撑船。只要是有钱,什么活计他都干。他也没有家,住在未庄的土谷祠里。平日里只要吃饱了肚子,便去街上调笑打闹。倘若某天手里有俩闲钱,那也是进了赌场。从来都不会为自己的将来多考虑一步。
阿Q没有家,住在未庄的土谷祠里;也没有固定的职业,只给人家做短工,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工作略长久时,他也或住在临时主人的家里,但一完就走了。
自尊自大
明明过得一贫如洗,却常常对说“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你算个什么东西”。也许他之前真的阔过吧,但是谁知道呢。哪怕是未庄有权有势的赵太爷,他也不放在眼里,喝了几碗酒,便说自己姓赵,被赵太爷打了几个嘴巴子,他却说这是儿子打老子。去过几次城里,城里人管三尺长三寸宽的木板做成的凳子叫做“条凳”,未庄叫“长凳”,他觉得这是错的。油煎大头鱼,未庄都加上半寸长的葱叶,城里却加上切细的葱丝、他觉得这也是错误的。进而他看不起城里人,也瞧不起乡下人。
阿Q自然更自负,然而他又很鄙薄城里人,譬如用三尺长三寸宽的木板做成的凳子,未庄叫“长凳”,他也叫“长凳”,城里人却叫“条凳”,他想:这是错的,可笑!油煎大头鱼,未庄都加上半寸长的葱叶,城里却加上切细的葱丝,他想:这也是错的,可笑!然而未庄人真是不见世面的可笑的乡下人呵,他们没有见过城里的煎鱼!
欺软怕硬
阿Q这个人,身体上有缺陷,头顶上有几块癞疮疤。因此他特别忌讳别人说与“赖”字同音的字。认为是在嘲笑他。倘若有人犯了他的忌讳,他便先估量一下对手,如果是口才木讷的,他便骂。要是身体不好的,他便打。
他看不起钱太爷家的儿子,人家留过学,剪了头发。他叫人家假洋鬼子。一会遇上了,他说了一句“秃儿”被人家听到。让人家拿着棍子打,他急忙改口,说自己骂的是别人。然而并没有什么用。
自轻自贱
阿Q总与人发生冲突,最终总是被别人揪住辫子,按住头往墙上撞时。阿Q就自己说自己是“虫豸”,将自己贬低为“虫豸”希望别人放了自己。并且在轻贱自己为“虫豸”之后,又犯了自尊自大的毛病,认为自己是第一个能够自轻自贱的人,所谓的“第一个”就是无上的荣耀,于是阿Q又在精神上胜利了。
我想,这种精神胜利法,便是他活着动力的支撑吧。
阿Q两只手都捏住了自己的辫根,歪着头,说道:
“打虫豸,好不好?我是虫豸——还不放么?”
但虽然是虫豸,闲人也并不放,仍旧在就近什么地方给他碰了五六个响头,这才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他以为阿Q这回可遭了瘟。然而不到十秒钟,阿Q也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他觉得他是第一个能够自轻自贱的人,除了“自轻自贱”不算外,余下的就是“第一个”。状元不也是“第一个”么?“你算是什么东西”呢?!
品德低劣
有一回在街上遇见尼姑,他便上前调戏,去摸那尼姑的脸,周围的人越是起哄,阿Q就越是兴奋。惹得尼姑骂道“这断子绝孙的阿Q”。阿Q便在这骂声中哈哈大笑扬长而去。晚上躺在床上,想起了尼姑,想起了女人,想起了传宗接代。便跪在吴妈面前。要和吴妈困觉。吓得吴妈落荒而逃。这件事在未庄传开了,便没人再请阿Q做短工了,没了生活的来源,阿Q又去了尼姑庵偷萝卜。这样下去终究不是办法,于是他进城了。
阿Q看见自己的勋业得了赏识,便愈加兴高采烈起来:
“和尚动得,我动不得?”他扭住伊的面颊。
酒店里的人大笑了。阿Q更得意,而且为满足那些赏鉴家起见,再用力的一拧,才放手。
他这一战,早忘却了王胡,也忘却了假洋鬼子,似乎对于今天的一切“晦气”都报了仇;而且奇怪,又仿佛全身比拍拍的响了之后更轻松,飘飘然的似乎要飞去了。
“这断子绝孙的阿Q!”远远地听得小尼姑的带哭的声音。
“哈哈哈!”阿Q十分得意的笑。
虚荣心强
阿Q再次回来的时候,穿的是新夹袄,身上满是银的铜的。未庄的人都知道他发了财了。阿Q的地位也就上去了。有人问他进城干什么去了,他说是给城里举人家当帮工,觉得举人家不好,这才又回到了未庄。带回一些城里的衣服变卖,连赵太爷也想找他买衣服勒。等到后面时间长了,他才道出实情,他和别人在城里偷一户人家东西,里面的人扔出一个包袱了,便被主人家逮住了,他听到动静,拿起东西就跑。这便是阿Q发财的实情。
愚昧无知
看到举人老爷都害怕革命军,阿Q便心想投降革命军,于是高喊“造反了,造反了”的口号。未庄里的人听他这样喊,都以为他投降革命军,哪一个还敢惹他。连赵太爷都尊称他一声“阿Q哥”。他享受着这种感觉。等革命军真正进入未庄后,他想入伙,却被赶了出来。不让入伙。夜里赵太爷家里被抢,阿Q却受到牵连上了公堂,公堂上他说自己是革命军,还在供状上画了押。画完了之后,还觉得自己画得圈不够圆。最后被枪毙却连一声“救命”都没能喊出口。
总结
阿Q最终是被枪毙了。然而阿Q并不是指的某一个人,而是一类人。大多数人都能够在阿Q身上或多或少找到一点自己的影子。《阿Q正传》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鲁迅先生写作这部小说的目的,就是要揭露“国民的劣根性”,因此,阿Q的性格就是现代中国国民性的象征。
小说特通过阿Q身上的“精神胜利法”揭露了中国的民族劣根性,揭示了病态社会人们的病苦,“以引起疗救者的注意”。 阿Q时代属于过去,但阿Q性格包含的内容并未绝迹,所以阿Q是现代中国国民的灵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