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原筐子沟抗日英雄(抗日名村)(1)

宿迁网讯(记者 徐其崇)泗洪县孙园镇洋井村曾是淮北苏皖抗日民主根据地,1941年,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淮北苏皖边区公立淮北中学”于烽火中创立。这是一所以培养抗日干部为宗旨的“抗大”式学校,校址就位于洋井村。昨天,记者来到洋井村采访,看到这里活跃着一支中老年民间文艺演出队,常年为当地老百姓义务演出,他们表演的是具有一定历史渊源的花挑舞、钱杆舞等传统民间艺术,古老的且有一定生命力的演艺形式,在抗日名村生生不息并得到进一步传承。

老村庄有着厚重的历史

“我们洋井村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抗日战争时期又是个抗日名村,是一方水土滋润了传统民间文化。”孙园镇政府工作人员薛为传对记者说,当时的《佛晓报》上记载了这样一组数据:1943年到1944年的大生产运动中,淮北中学师生收获玉米、高粱、小麦、豆类等六七万斤,萝卜、白菜、冬瓜、南瓜等15万斤。抗战期间,先后有2000多名青年从这里毕业,汇入了抗日救国的洪流,有的还成为了后来新中国建设的中坚力量。1945年抗战胜利,淮北中学停办。直到2001年淮北中学建校60周年之际,在诸多老校友的倡议下,泗洪县二中正式更名为江苏省淮北中学,以继承这所抗战学府的革命精神。而洋井村的人民,始终没有忘记当年抗战岁月,一直将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艺术传承下来。

“我们洋井村是个小集镇,每逢农历二五七十就逢集,只要是逢集日,我们就在街上义务表演,少则两小时,多则四五个小时,我们老年活动中心二三十个中老年人都是演员。”今年64岁的曹习华是老年活动中心的负责人,也是洋井村文艺演出队的总导演。说起洋井村民间文艺的繁荣,他是心潮澎湃,兴趣盎然。

政府支持成立了演出队

“花挑舞和钱杆舞是传统的民间艺术,在我们洋井村可谓家喻户晓。我从事这些艺术已经44年了,过去没有真正的演出队,都是几个人凭着兴趣合伙表演的。2014年,镇里大力支持地方民俗文化建设,我们的演出队应运而生。”曹习华说,20岁那年,他跟着师傅赵振凡学会了花挑舞、钱杆舞,后来在务农、担任生产队长、辅助会计期间,从来就没中断过为当地村民演出。民间文艺演出队成立两年多来,他个人先后出资一万多元用于添置服装、道具、锣鼓等演艺必需品。当地文艺骨干在他影响下,都成为演出队的义务演员。“我家就靠种8亩土地为生,舍得在演出队投资,图的就是开心。”曹习华说。

说起花挑舞,曹习华也难以叙述它起源的具体时间,只是曾听师父说过,花挑舞大约起源于明代,经过民间艺人们代代相传,加工锤炼,已成为江淮流域众多民间舞蹈中的一个典型代表。记者看到,花挑舞的道具是一支细软而有弹性的扁担,缠上红绸,两端各悬挂一只扎满彩花的花篮。表演时,女演员担起花挑舞动,男演员或随着舞曲演唱传统的民间歌谣,或说唱韵味十足的快板,让观众笑得前仰后合。

传统文化形成地方特色

曹习华既是导演,也是演员,又是伴奏,在这支演出队保留的近百个节目中,大多数节目都是他创作的。在现场表演时,他拿起一根钱杆,在花挑队前边引路表演,钱杆在他手里不时地上下左右舞动,当一只手拍动钱杆时,钱杆发出铜钱撞击的清脆之声。他告诉记者,钱杆舞是分布在泗洪县以及附近安徽省五河县城关镇等周边村镇的民俗舞蹈。钱杆舞的主要表现方法为手握钱杆的中段,绕体打击身体的肩、臂、手、腰、腿和脚等部位。其中有单打、双打、对打和不同的队形变化,边打边唱。整个场面欢快、流畅,给人们一种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体现出本地的民俗文化特色。

据介绍,钱杆舞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一大批移民涌入泗洪境内,和当地百姓形成了有机的融合,他们在生产生活中发明的钱杆舞,逐步成为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解放前,钱杆舞曾是民间艺人沿街乞讨的一种表演形式,俗称“耍钱杆”,由单人边打、边唱和边舞方式进行。舞者手握钱杆中端,大都随着当地民间小调的音乐节奏绕体打击。漂亮的钱杆飞舞,悠扬的民间小调,给予人们一种美的享受。

载歌载舞总让人看不够

记者看到,曹习华手握的钱杆约1.5米长,由竹竿制作而成,粗细均匀,竹竿上裹上彩色条纹,每节都有开槽,槽内串有三四枚铜钱。舞动时,铜钱便会发出“哗啦啦”的铜钱撞击声。

今年66岁的刘飞,是这个演出队的“台柱子”,他的任务就是在花挑舞、钱杆舞表演时说唱。“我们的曲目很多,有传统的《逛新城》、《张郎休妻》、《十二月调情》、《小五更》、《五更抓壮丁》,有与时俱进的《歌唱新农村》、《和谐社会好》、《中国梦》,也有民俗文化的《泗州戏》、《夫妻观灯》等等,凡是大家喜欢听的,我们都会表演。”说到这里,刘飞沾沾自喜道,他说自己因为会表演这些地方民俗小调,获得了终生的幸福。

刘飞对记者说,他这辈子演出多少场已经无法统计了,只记得在他27岁那年,和几个人到鲍集镇(现已划归盱眙县)演出,因为他唱得好,鲍集镇一位14岁姑娘喜欢上了他,无论他到哪里演出,那位名叫秦云的小姑娘就跟着去看他表演。后来女孩托人从中牵线,他们结为了夫妻。“现在我在演出队演出,老伴在家做家务,没事的时候她就来看我表演,很多传统小调我唱了大半辈子,她也听了大半辈子,如今她还是没听够。”刘飞笑着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