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谈古今,深挖您所不知道的河北历史,大家好,我是“青史君”,欢迎关注“青史观”,每天为您带来新鲜、有趣、干货满满的历史故事。

今天,我们为您聊的是关于“抬杠”一词的故事。

古人说的客套话(关于词语抬杠的来历)(1)

“抬杠”说的是为了某些无实际意义的事情展开争论,这年代还有所谓的“杠精”一说。有个流传甚广的关于“抬杠”来源的说法,说每年正月十五时,民间会进行文艺表演。期间会有人扮做小丑坐在轿子里,和周围伶牙俐齿的人进行现场battle。因为轿子是用杠子来抬的,所以这种争论的活动就被人称作“抬杠”。

不过,关于这个词汇的来源历史,恐怕要早得多。早在清朝的小说里,已经有了“抬杠”一词。

古人说的客套话(关于词语抬杠的来历)(2)

老舍先生

一般认为的“杠”说的是粗木棍,特指的是百姓家里顶门用的粗木棍。早在金朝文人李俊民就有《杠门》诗,其中的“杠门”说的就是用粗木棍顶门。由此衍生出了“杠”的另一种含义就是“顶撞”。

明朝凌濛初的小说里已经出现了“但觉有物杠背,不能睡着”的描述,这其中的“杠背”说的就是撞到后背。与之相应的杠牙(扛牙)也就是撞牙或可以衍生为硌牙的意思。这在小说《红楼梦》中已经有所体现。

古人说的客套话(关于词语抬杠的来历)(3)

由此来说,本意是粗木棍的“杠”就有了顶撞的意思。

剩下的“抬”可不是抬起这个动作这么简单。关于“抬”的含义有两种解释。第一种认为,这个字本身和杠是一样的,都有顶撞之意。老舍先生的小说《二马》里已经有了“被儿子抬了一次”的说法。这其中就有被顶撞一顿之意。

另外一种说法认为,抬这个字其实是对杠的一种生动表达。因为杠本身有顶撞意,加上抬字就让人更觉生动。所以,抬和杠相结合,就衍生出了“抬杠”这个词,这个词本身就有了争论的含义。

古人说的客套话(关于词语抬杠的来历)(4)

可考的最早引用抬杠一词的文献,可见于清朝时期的小说。比如清代郭小亭的《济公全传》和康海的《儿女英雄传》里都出现了抬杠一词。而成书于20世纪,由曾在慈禧身边办事的大臣吴永所著的《庚子西狩丛谈》里也有大臣“抬杠”的用法。可见,在晚清时,即便是上层官僚间,也在广泛用抬杠这个词表示争论。

古人说的客套话(关于词语抬杠的来历)(5)

除了表达争论的含义外,抬杠其实还是一种职业。在明朝刘若愚的《酌中记》中已经出现了这个职业名。顾名思义,这里说的抬杠就是给人抬东西,近似于今天重庆的棒棒。

古人说的客套话(关于词语抬杠的来历)(6)

《红楼梦》剧照

好了,今天我们的故事就说完了,欢迎关注我们下次发布的文章。您也可以留言来说您想听的故事,想了解的历史,我们尽量满足您的要求,讲给您听。

本号已与“维权骑士”签约,本号内文章未经许可,严禁转载、抄袭,违者必究!请您文明评论,杜绝谩骂、攻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