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把《八识规矩颂》了解一下。 前五识偈子,第一首:

“性境现量通三性,眼耳身三二地居。遍行别境善十一,中二大八贪嗔痴。”

不论用什么方法,你必须要把它背来。是理性上背,要分析地背,你就背来了。

唯识学这个“量”有三量:现量比量非量。还有个名词,在三量以外有个“圣教量”。 量是一个逻辑上的观念。勉强拿现在观念来讲就是“范围”,也可以说它内涵的意思。

现量在唯识学上的名词,用处最多是意识方面的比方。意识方面三量比方用处比较多。一个照相机对好了一个镜像的镜头,这个是现量,照相机就呈现出来,这个叫现量现量境。

量学经典口诀60句:意识之现量绝对(1)

一般学佛的人,乃至一般哲学家、心理学,把这个第六意识的现量到达了这里,加上自己意识的比量比量就是比较性的,“哦!哎哟!这个就是道!”怎么比量比量不是你那个原有的知识,而是比较性、相对地来下注解。

所以世界一切的学问、一切的理解都属于比量,没得现量现量来的时候,没有比量。勉强拿逻辑来讲,这个心理是绝对的,不是相对的。

以第六意识这个现量境界,就是我们普通讲,六根大定,六根清净,“一念不生全体现”,意识的现量而已。

量学经典口诀60句:意识之现量绝对(2)

密宗所讲,像西藏的密宗最高的无上瑜伽的大手印,这么一拍之下,万念皆空,认为这个大手印是道,实际上还是第六意识现量而已,没有什么。

现量中间,你起了一个比量的念头了——“唔!这一下是空,这个就是道,这个是本来面目。”这是比量的作用。比量就是分别意识,就是意识在分别

他每一个思想,构成一个习惯了,现在心理学一般的翻译叫“意识形态”。这个习惯性的意识,这个比量的作用,已经变成了一个固定的形态了。这是凡夫境界的心理,是属于比量

一般人讲唯识都在观待道理上说到这样已经很了不起了,况且很难到达。如果拿证成道理来讲,你这个意识的现量比量。要给你们开逻辑的课,就是训练思想的观待的这个头脑习惯。

我们普通的人,一般不管你学问多好,乃至于说拿唯识的道理,一般哲学家没有悟道、证道以前,哲学家、逻辑学家、不管你什么高明,统统在比量的境界,没有得道。如西方哲学家笛卡儿讲的我思即我存”。 意识的现量都没有拿到。

量学经典口诀60句:意识之现量绝对(3)

至于乱七八糟的思想,一般有精神病的、神经病的那一种思想,一个人或者是受情绪影响,思想想歪了的,一个人想到无缘无故情绪、心理情绪变化影响,受它的牵其走,或者是心里非常高兴、非常悲哀乃至于想自杀,乃至于有时候高兴起来,“几度心狂欲上天”这种境界——非量,非正常的思想,是——幻想。幻想的境界,说轻点是“非量”。

~愿超越一切的平静与你同在~

圆明2016、5、17

国球解码——高大 深广 百科式 国学 圆球 破解生命密码自媒体!

欢喜——即订阅、评论、收藏、转发,OK!THANK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