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妈妈里有9个遇到过“母乳不足”的问题,提升奶量的方法也很多,哪种好用,哪种没用?下面是1000多位妈妈的看法

咦?怎么有点迷?每种方法都有好多人觉得有用,也有好多人觉得没用?

一个月后怎么追奶最快最有效(有没有1种追奶方法)(1)

数据来源:好喂追奶训练营用户调查;问卷填写人数:1000

其实这个调查结果很符合我们的生活经验。每当有妈妈说“我发现xx方法管用“的时候,一定会有其他妈妈说“是吗?我也用过,怎么奶量就没涨呢?”

为什么同一种追奶方法对有的妈妈有用,对有的妈妈没用?

原因有两个:

  1. 方法本身有局限性
  2. 这个方法不适合这位妈妈

比如,power pumping(外号“pp大法”)这个方法的局限性就是会同时造成乳头乳晕红肿,限制乳汁移出的顺畅程度,导致从乳房体根部开始逐渐积累滞留的乳汁,形成没有硬块的乳汁淤积,使越来越多的乳腺组织被淤积占据,暂停参与泌乳。奶量会在提升一段时间之后下降,甚至比原来还少,有的妈妈会奶量连提升都没提升就下降了。而天生乳腺组织特别多的妈妈,则会奶量不降但越来越“奶冲”,亲喂时宝宝可能会更容易呛奶、打嗝、胀气。方法本身的局限性,就是这样在提升奶量的同时造成一些“副作用”或“负作用”,且无法避免。

再比如,“喂完母乳再用吸奶器吸一吸”这种方法,就只适合宝宝吃奶时间太短的情况,比如乳头混淆的宝宝每次勉强吃一两分钟就哭闹不吃了。但对于每次哺乳都能达到15分钟以上的妈妈来说,就不适合了,因为吸够15分钟的乳房并不缺乏宝宝的吸吮,方法“不对症”。如果每次哺乳超过30分钟,就更不适合了,因为光是宝宝吸吮就已经过长,会磨损乳头乳晕,再继续用吸奶器吸,加重乳房负担,恐怕堵奶的作用比追奶还大。方法不适合妈妈,就是“不对症”甚至“倒添乱”的意思。

没有局限性,并适合所有妈妈的“15分钟追奶法”

有没有一种完美的追奶方法呢?有的,“15分钟追奶法”,没有自身局限性,并且适合所有妈妈。

15分钟追奶法,全称“15分钟集中泌乳追奶法”。开始哺乳的最初15分钟,是宝宝这一餐里相对最有食欲、体力和耐心的时候。15分钟追奶法通过调整妈妈的泌乳节奏,提高这15分钟内的奶阵数量和时长,达到提高宝宝营养性吸吮次数、提升母乳移出量的目的,初步建立“多泌乳-多移出-多泌乳”的良性循环。同时改善吸吮有效性、改进泌乳保障措施,让哺乳最初15分钟内的泌乳量随良性循环持续增长,直至能满足宝宝每一餐的全部需求,或达到母子配合提升奶量的自然上限。关键词:奶阵、营养性吸吮、泌乳保障

觉得这段难懂没关系,看的详细说明。

宝宝能好好吃奶的时间就15分钟而已。如果15分钟内不能吃饱,宝宝就烦躁哭闹或者睡着了,没法多吃多移出乳汁。不多移出,就没法多泌乳,奶量就不能增加。如果乳房能在15分钟内来足够次数、足够久的“大”奶阵,让宝宝趁着愿意吃赶紧吃饱,那就增加了移出量,泌乳量就会跟着增加,形成“越喂越多,越吃越有”的良性循环。母乳量就是这样提升的。

❶为什么要强调15分钟?

原因1、增加宝宝的营养性吸吮,15分钟够了

追奶一大坑就是,奶量没怎么提升,宝宝却养成了吃奶频繁、吃奶时间长的“坏习惯”,或者吃奶和睡眠混在一起,一吃就睡,不喂了就醒了。

“多吸勤喂”如果没有专门用在营养性吸吮上,就会造成这样的结果。

营养性吸吮,是宝宝确实吃到了奶,摄入了营养时的吸吮。非营养性吸吮,是宝宝没吃到奶,没有摄入营养时的吸吮。营养性吸吮是真的在吃奶,而非营养性吸吮则是在刺激奶阵或者享受安抚。在吃奶的最初15分钟,宝宝的非营养性吸吮通常是在刺激奶阵,当然同时宝宝也享受到了吸吮动作带来的安抚。而15分钟之后,宝宝慢慢闭上眼睛,嘴巴从用力吸吮逐渐变成轻轻翕动,这样的非营养性吸吮就没有刺激奶阵的意思了,宝宝只是在享受安抚,比如哄自己入睡,甚至维持睡眠,当然同时对乳房也有刺激奶阵的作用。

15分钟追奶法,只在宝宝体力、耐心、食欲最好的时候去改善泌乳和移出,离各种追奶大坑远远的。哪怕奶量提升有限,至少也能提高哺乳效率,让妈妈少点辛苦疲劳,让宝宝吃奶更快,还降低厌奶风险,预防不良睡眠习惯。

原因2、15分钟,妈妈时间精力的投入产出比最高

如果15分钟就能喂完,谁愿意抱着宝宝喂半小时呢?妈妈太累、乳房太累,不利于泌乳。如果宝宝一会儿吃一顿、一会儿又吃一顿,特别缺乏规律性,乳房就会“不知所措”,不知何时该大量泌乳,何时该少量泌乳。把追奶的努力集中在15分钟内,是用最少的时间和体力去实现最好的效果,适合所有妈妈。

原因3、来奶阵的正常规律基本就在哺乳的最初15分钟

乳房泌乳是一个奶阵一个奶阵来的,来奶阵了宝宝才能吃到奶,才吞咽。不来奶阵的时候,宝宝只是吸吮刺激下一个奶阵,吃不到奶。

正常的奶阵,是按照这样的规律来的:

这些基本就发生在哺乳的最初15分钟内。

一个月后怎么追奶最快最有效(有没有1种追奶方法)(2)

作者灵魂手绘

奶少的妈妈,不仅奶阵持续时间短、量小,通常奶阵规律也有问题。最常见的是奶阵间隔特别长,第一/二个奶阵比后面的还短,宝宝饿的时候吃不到就生气烦躁不吃了,或者尽管有耐心吃却没体力等到吃饱就睡了。换言之,不光奶量少,奶阵特点不能集中在最初的15分钟,不符合宝宝吃奶的需求。所以,让奶阵,尤其是第一、二个奶阵,更多、更长、更冲,是符合所有宝宝需求,也适合所有妈妈的。

❷泌乳保障和吸吮有效性是什么意思?

泌乳保障不仅是营养、水份,还有妈妈的睡眠、乳房健康和宝宝的作息哺乳期仅仅吃好、多喝水,是不足以保障泌乳的。因为来奶阵离不开内分泌系统的参与,催产素分泌受到阻碍,奶阵就会来得慢。不来奶阵,就没有乳汁给宝宝吃。疲劳、疼痛、愤怒焦虑情绪会抑制催产素的分泌;身体的舒适感、情绪的愉悦会促进催产素的分泌。所以,泌乳保障也要包含以下部分,才能实现15分钟内的集中泌乳:

吸吮有效性不仅是含乳决定的,还有四个因素也起影响作用:哺乳时机、哺乳姿势、宝宝吸吮用力习惯、影响乳汁移出的宝宝口腔和妈妈乳房的生理特点。

好的追奶方法,效果应该“肉眼可见”

15分钟追奶法不是“一招灵”,而是一套“组合拳”,但追奶速度却非常快,认真做,7-14天就能发现以下奶量提升的表现:

有效率更是100%,绝不会有“完全没效果”的情况出现。即便宝宝月龄已经很大了,或者天生乳腺组织不太丰富,也可以实质性地提升奶量,去追求自己的奶量上限。已经纯母乳但奶量不稳定的妈妈,也可以用它来稳定奶量。有的妈妈还有乳房“有胀感了”,“来奶阵快了”等感受。

相比之下,有些追奶方法就不太好衡量效果。比如:

做起来,竟然这么简单

❶每次喂奶时按顺序这样做:

第一步:哺乳前按摩乳晕;

第二步:喂奶;

第三步:第1或第2个奶阵过去后就换边,换边后宝宝吃完一个奶阵就再换回来,不要在一边吃完一两个奶阵后还继续非营养性吸吮好几分钟。换边时顺便拍嗝,不要等宝宝吃到闭眼了再拍嗝;

第四步:两边乳房都吃过后,如果宝宝没吃饱,就喂奶粉,在正确瓶喂的前提下喂到宝宝吃饱,拍嗝要在宝宝闭眼入睡前。如果宝宝没吃奶粉就闭眼要睡了,就不要喂奶粉,不要再换边,也不要唤醒宝宝,就让宝宝睡;

第五步:吃奶后宝宝睡了,不要拍嗝吵醒宝宝,要抱稳宝宝,轻而果断地撤出乳头,等宝宝睡稳后放下,确保宝宝至少睡1小时。如果是“睡渣宝宝”,在追奶的最初一周要抱睡保障睡眠,睡好点之后再逐渐放下;

第六步:宝宝醒来后,多趴多运动,促进宝宝食欲,有利于下次吃奶时认真吃。

❷注意事项

15分钟追奶法的难点

任何一种方法,肯定都有自己的窍门和难点。试过15分钟追奶法的妈妈们反馈比较集中的难点有以下两个:

❶区分营养性吸吮和非营养性吸吮

二者的区别是,宝宝有没有吞咽。有的宝宝吞咽有声音,有的宝宝吞咽却比较安静,只能通过下颚和喉咙的动作来判断。但是录了视频给母乳指导看,由母乳指导帮忙识别一次,之后妈妈自己识别就很容易了。

❷拉长哺乳间隔

有的宝宝奶粉吃得比较零碎,比如:哄不住了就吃点;吃完母乳如果不闹就不吃,过一会儿闹了再吃;随时闹了随时吃母乳;大人不会用其他方式哄住宝宝......这些频繁用喂奶来安抚宝宝的情况在很多家庭其实很难改,导致哺乳规律不起来、喂奶间隔太短,迟迟看不到奶阵来得更快更多。这种情况下,聪明地添加奶粉会比较有帮助。

自己追奶困难,需要老师指导的情况

❶乳房疼痛明显

有的妈妈乳房疼痛原因比较复杂。哺乳次数、时长、哺乳姿势、宝宝口腔生理特点和妈妈乳房生理特点等多个原因同时存在,确实需要经验丰富的老师来帮忙找原因,讲方法。在调整过程中,也需要老师帮忙确认做得对不对。无论是面对面,还是视频的指导,都要及时、多次。

❷睡眠对哺乳有较大干扰有的宝宝,尤其是小月龄宝宝,吃奶和睡眠是混在一起的。因此睡得不规律也就导致了吃得不规律,每次哺乳的最初15分钟宝宝食欲、体力和耐心都没有保障。睡眠和哺乳同时调整,通常需要有老师来指导哄睡、接觉等技巧,指导作息调整。也是需要及时、多次的帮助。

“15分钟追奶法”的成功率有数据证明

下面数据来自应用“15分钟追奶法”的好喂追奶训练营。虽然都是有老师带领的追奶,成功率肯定比没有老师带领要高。但也恰恰是因为有老师带领,妈妈们都做到了正确执行“15分钟追奶法”,她们的数据没有受到执行误差的干扰,是真正的“15分钟追奶法”的效果证明。

❶混合喂养组

追奶14天之后,100%妈妈实现了减奶粉,奶粉总量减少了 15%-100%不等,减奶粉量最高值540ml。在宝宝吞咽表现上,“吞咽次数”和“吞咽幅度”两项指标均有大幅提高,这也是妈妈们能自己顺利下减奶粉的原因。

一个月后怎么追奶最快最有效(有没有1种追奶方法)(3)

❷纯母乳喂养组

83%的妈妈发现奶量更稳定了,同时对奶少的担心也减轻了。60%的宝宝“吞咽次数”比原来更多,40%的宝宝“吞咽幅度”比原来更大口。

“15分钟追奶法”的好处

✘不要疼

✘不要熬夜

✘不要累

✘不要妈妈承受任何压力

✔︎要宝宝吃奶规律

✔︎要妈妈有时间休息

作者:董明珠 陈云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