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服饰与韩服(阙里衣风明代衍圣公服饰展)(1)

赤罗衣 孔子博物馆藏

明朝以恢复华夏衣冠为己任,在服饰建制之初既参考和吸纳周、汉、唐、宋的部分服饰制度内容,又产生了改革和创新,最终形成了大明王朝自己的服饰体系。而朝服是明代服饰中重要的大礼服,对明代礼制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明代文武官员凡遇大祀、庆成、正旦、冬至、圣节及颁降、开读、诏赦、进表、传制时各服朝服,武官应执守卫者不拘此服。明代朝服包括:梁冠、赤罗衣、赤罗裳、白纱中单、白袜、黑履、革带、佩绶、笏,以冠上梁的数量,革带、佩绶及笏的材质或颜色区分品级。

明朝初封衍圣公为正二品,阶资善大夫,洪武元年授孔子五十六代孙孔希学袭封;洪武十七年孔讷袭封时,礼部循例拟授予资善大夫阶,明太祖认为,“既爵公,勿事散官,赐诰以织文玉轴,与一品同”。明代衍圣公所享用的衣冠服饰按照文官一品等级,朝服用赤罗衣、赤罗裳、白纱中单、冠用七梁、革带用玉装饰、佩用玉质、笏板象牙材质。

孔子博物馆藏明代衍圣公的赤罗衣,身长127厘米。通袖长242厘米,腰宽67厘米,下摆宽93厘米,袖宽85.5厘米,领高厘米,袖缘13厘米。交领、右衽、大袖,衣身主体红色,素而无纹,织物组织结构为二经绞罗。领、襟、袖、摆处施青缘,青缘也是二经绞罗。右腋下有系带,后身腰部左右两端各有俩红色带襻,带襻左右有系带二。从衣服质地、颜色、袍服结构及缘边颜色和服饰整体织物组织结构看,均符合明代朝服制度要求。

明代衍圣公的赤罗衣,是印证明代朝服制度、穿着礼制、深入解读明代服饰的“礼”文化内涵的实物参考和最佳依据。

(徐冉 撰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