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址
民国9年(1920年),北洋政府航空事务处以“京沪绾彀南北,所经各地,半属通商大邑,外人垂涎既久,主权之丧失堪虞”为由,拟定了一个全国航空线计划,决定先行筹办京沪航空线,为此,航空事务处派员到沪勘察站址,最初选择吴淞的老鼠沙,因地产权问题未成,后选定虹桥路西端上海县与青浦县交界处。
始建
辟建工程由美商允元实业公司负责,约定4个月内全部竣工。1921年3月10日动工,同年6月底竣工,后因航空署“扼于经费不足”等原因,京沪航线未能按期通航。
民国18年(1929年)5月,鉴于世界各国航空事业迅速发展,南京国民政府决定率先筹办京(南京)沪航线段,选定虹桥机场作为上海航空站,同年7月8日,上海民航史上第一家正式航邮班机从虹桥机场起飞,首航南京。
民国23年(1934年)4月,虹桥机场征地890亩,进行了一次小规模扩建。
1937年11月12日,日军占领上海,虹桥机场亦陷入敌手。
抗战胜利后,虹桥机场由国民党空军接管,后划为民用机场,1949年5月24日下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解放虹桥机场,后交空军管理。
重建
1950年4月,中共中央华东局决定重建虹桥机场。同年5月6日成立13人组成的虹桥机场修建委员会。同年9月,工程开工。由于设计人员少,工程急,有些项目一边设计,一边施工。解放军华东军区防空司令部暨上海防空司令部于1951年5月20日组成虹桥机场修建工程检查委员会进行检查验收,认为修建工作的成绩是主要的,应予肯定,对检查出的问题,做了相应处理,并采取了具体的善后措施。
扩建
1963年3月,中国和巴基斯坦两国政府总理达成通航原则,定于1964年5月中巴航线通航上海,为确保按时通航,周恩来总理提议扩建虹桥机场为国际机场。1963年10月28日,国家计委批准《上海虹桥国际机场建设设计任务书》,扩建后的机场产权属民航。
1964年4月29日,虹桥机场一期工程通过验收,正式投入使用。1965年7月3日,民航总局主持了二期工程的验收,随后机场正式交付使用。
1964年4月29日,在上海虹桥国际机场举行中国上海与巴基斯坦达卡(今孟加拉国首都)通航典礼
民航总局局长邝任农(右)、上海市副市长曹荻秋(前左二)在上海虹桥国际机场参加上海—达卡通航典礼
在庆祝中巴通航典礼上、上海市公安局局长黄赤波(左四)、民航上海管理局局长马仁辉(左三)、民航上海管理局副局长兼民航上海虹桥航空站站长林征(左一)等在等待巴航班机降落
1965年9月22日,上海虹桥国际机场候机楼竣工并投入使用
由于当时国际航班少,该机场在一定时期实行军民合用,空军驻一个师部和一个团的飞机。1972年驻场空军全部迁出,自此虹桥机场改为民航机场。
改革开放后,上海地区航空运输迅速发展,虹桥机场候机楼拥挤不堪,为此,1984年3月,国务院和国家计委批复同意候机楼扩建方案。用时7个半月,候机楼扩建工程完工。后又分别于1991年、1996年对候机楼进行了两次扩建。
1989年8月1日,上海航空公司引进的首架波音757型客机从美国西雅图安全飞抵上海虹桥国际机场
1991年12月25日,扩建后的上海虹桥国际机场国际候机楼竣工剪彩仪式
1996年,上海虹桥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3000万人次,机场为第3000万名嘉宾颁发荣誉证书
1997年12月31日,上海虹桥国际机场顺利实现十年安全运行
至2006年底,上海虹桥国际机场飞行区等级为4E,可使用波音747-400同类型及以下机型,跑道运行类别为I类精密进近跑道。
2010年3月16日,虹桥机场2号航站楼及第二跑道正式启用。
2014年底,虹桥机场启动1号航站楼改造及东交通中心建设工程。
2017年3月26日,改造后的虹桥机场1号航站楼A楼启用。
改造后的虹桥机场1号航站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