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她就像冬日里的融融暖阳,好似“高高在上”,与同学们相隔甚远,只得远观不能近交;实则平易近人、慈祥亲切,轻轻松松便与学生们打成一片、融为一体。她深邃慈爱的目光所及之处,总能令有心事的孩子愈己所伤,令即将误入歧途的孩子迷途知返……她是“身怀绝技”,一人讲得数堂精彩专业课的教学名师;她更是精通“听其言,观其行”,为学生所亲所敬的泽红妈妈。她,便是今天的主人公——李泽红老师。

“虽然被分配的工作并不是自己最初的想法,但是既然国家缺少经管型人才,那么转为教书育人,依己所学为国家培养这方面的人才,也算为党和国家做出一份贡献。”当提到当初为何选择从事教育事业时,李泽红老师笑着回忆道,“既然当了老师就没后悔过,反而感到很幸福。”从1986年毕业接受统一分配走上了教育之路,到2020年的现在成为学生眼中的“泽红妈妈”。从教34年,她初心不改,兢兢业业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身为教育者的职业操守和高尚的职业道德。

感恩遇见有责任心有耐心的好老师 身边好老师李泽红(1)

“听其言,观其行”无微不至

“‘听其言,观其行’是我作为老师的一个特殊本领”,李泽红老师稍显“得意”得向我们介绍她这一技能,“从细微处发现挖掘学生的心理活动,对情绪异常、表现异常的学生多加观察和留意。”多年前的一场监考,李泽红老师在转场的时候偶然发现一名学生的答题字迹不太正常,“答题时字与字之间没有间隙,所有的字都紧紧地挨在一起,看得让人喘不过气。”当时留意到这一现象后,虽然没有立刻做出举措,但她把这件事放在心里,直到数天后给学生们判完卷子,李泽红老师才亲自找到这名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果不其然,这个孩子当时是患有抑郁症的。”在进一步了解该生的状况后,李泽红老师对他展开了持续性的心理疏导:从和学生面对面谈话交心,到主动联系学生的班主任和家长进行沟通……一次次畅谈,更是一场场心与心的交流,她付出着本可以不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为人生中本无交集的学生指出了一条更加光明的人生之路。而这场“猝不及防”的相遇,于李泽红老师而言是使她真正尽到了“育人”的职责,收获了帮助学生的满足感和喜悦感;于学生而言,是毕生难忘的温暖回忆和日后热爱生活的持续续航。

同样地,李泽红老师为妄自菲薄的学生推荐兴趣课程,为四年来不听家人劝告、误入歧途的学生进行持续性心理疏导,为因情感纠纷消极生活、悲观厌世的学生展开长达六个小时的心理沟通……“不同孩子没有坏与好,只是有不同的特点,在不同的阶段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她淡淡地笑着说,语气永远是那样温暖亲善。“试想我是这个学生的母亲,我会怎样做,那么我现在作为一名老师,就应该怎样做。”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掌握获得学生信任的关键,通过沟通搭建直击学生心理的通道,善于倾听并为学生保守秘密,一切问题的解决便变得明朗轻松许多。

“泽红妈妈”是学生对老师的特殊称呼,其中包含的尊敬、感恩非亲眼所见亲身所感不能体会。疫情上课期间,学生购置口罩不便,李泽红老师便在上课时随身携带两包口罩,没有戴口罩的学生可自取。她说,“孩子没想到的事情,妈妈要能想到,妈妈想到却不能付诸实践的,我就要担起这个角色并将之付诸实践。”除了要像母亲一样真正地呵护学生,李泽红老师提出了为师的另一点关键:关爱要高于妈妈。“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某些需求妈妈可能已经满足不了。如:学业、考研、就业等等方面的问题。”她认为,只有老师层次的不断提升,才能得到学生的信服从而对他们进行下一步的引领。

感恩遇见有责任心有耐心的好老师 身边好老师李泽红(2)

教书育人,德才兼备

教书育人,育人乃教书之本。在三十四年的从教经历中,这句话无时无刻都在为她指引着教育的方向。“我希望对学生而言上课成为一种期盼、一种享受。”对于教学理念的诠释,她做出了这样的回答,“如何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深奥问题通俗化,将苦涩难懂的知识由浅入深地讲给学生,是我一直在思考和追求的目标。”

从教多年,她一直把讲台视作舞台,把每堂课都当作一场演出,而她要以主角的身份掌控全场。李泽红老师深知,任何一场演出,如果主角演技差,演出就不受欢迎。而为了把主角演好,就要有高超的演技。为此,她朝自己擅长的方向努力挖掘。除了专业基础,还广泛涉猎与课程相关的理论、实践以及前面的基础、后续的延伸、未来的用途等知识,进而融会贯通,这样讲课时便能信手拈来。在讲解会计基础知识时,她以亲身学戏曲的经历加以类比:以京剧的口传心授、唱腔、念白、化妆等等形象地说明会计学基础的重要性,“知识难免枯燥,我就设法结合会计学与生活、学习。”;课堂上的她还曾将“分配公司”、“债权人”、“股东”等会计角色给自己和几位同学,化抽象为具体,令苦涩的知识鲜活生动;当讲到风险管控时,向同学们提出在不同的窗口打饭、与所学专业在不同领域的人谈恋爱以分散风险等建议……幽默风趣的语言常常让同学们忍俊不禁,更受益良多;对于山区电力供应,她用社会责任来阐释拓展,随时准备用鲜活、“接地气”的案例将思政教育与课堂相融合。在她看来,“如果一堂课是一锅汤,那么思政就是盐。”她认为思政教育是课堂的灵魂,不可或缺。而也正是李泽红“以德立身,以德育人”的教育态度让课程思政这朵花馨然地绽放在华电的课堂上,氤氲着徳与学交织的芬芳。

她不仅是课堂的掌舵者,更是项目创新的领航人。在某电厂绩效评价项目中,很多会计公司报告因电力专业问题无法开展,一筹莫展之际该公司联系到了李泽红老师。尽管从未接触过该方面的项目,经验程度为零,但作为华电教师,她深深感到责无旁贷。于是,一项从零开始的项目策划便由此实施。团队在李泽红老师的牵头带领下分工明确,从一步步地了解环境工程的脱硫脱硝项目、动力系的汽轮机改造问题、电力系的输配电方法到克服指标没有理论支撑的刚性问题,形成自己的评价体系。最终在万众瞩目的期待下顺利完成任务,形成了包括风电、太阳能、燃煤发电、脱硫脱硝改造项目的不同而独特地评价体系。

感恩遇见有责任心有耐心的好老师 身边好老师李泽红(3)

与时俱进,提升能力

作为教师,从不迟到、从未早退,从多年从教上讲台前仍会莫名得紧张,到课堂结束后的“酣畅淋漓”,课件跟进时代持续性修改、专业课程所涉及最新的科研成果反映到教学之中;年龄于她而言更不是阻隔师生之间的障碍,“瑜伽”等一个个似乎为年轻人“专用”的名词在和学生的交流中却总能被她主动提起,究其原因还是在于她始终保持着年轻的心态,密切关注学生的所知所想,深入了解学生们的兴趣爱好并不断尝试探索。也许对李泽红老师来说,想要跟上学生的步伐可能会吃力、气喘吁吁,但却深深拉近了和学生们的距离,更有助于全方位教学任务的开展。总而言之,她用行动践行着一位人民教师的恪尽职守和跟进时代、紧跟潮流的责任担当。

作为班主任,她带领班集体发挥核心的作用和榜样的力量,陪伴孩子们成长的过程对于自己的为人、处事亦是感悟和提升。同时,作为教研室的一员,与优秀教师互相学习、吸取经验,对于可借鉴的地方,随时准备变革自己的方法。

当谈到会计发展前景时,李泽红老师认为,2020年清华会计专业不招生所传递的信号:“会计职业危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获取信息更加便捷,区块链可以直接进入财务处理中心,24小时不间断工作。面对挑战,会计应注重由核算向管理转型,会计前移、业财融合,从业务中发现将来的增值点,适应新的形势,培养高级人才。

不同时代的学生有着其各自特点和特质,共同点是不变的蓬勃朝气与活力。李泽红老师最后为学生们提出了建议和希冀:大一时会有迷茫和放松的心态,因此要树立目标和方向,打好基础、锻炼逻辑思维能力,还要对自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客观分析。大二时,专业课大量涌入,要注重学习生活时间的分配和效率的提高。大三时,要融入研究,着重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四,要对自己是就业还是考研有清晰的考量和定位。

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育人是衡量教师的最高标准。元旦期间一本名为《感恩遇见》的纪念册表达着学生们对老师的敬意与祝福;学生毕业后,一封封手写的信件传达着对老师的思念和感恩——李泽红用三十四载岁月,半个甲子时光书写自己的答卷。“育人,不是刻意为之;但怎么做,却要有意思之。”这句话看似简单,却凝聚了她深刻的思考。面对教育的最高境界和标准这一答卷,她做出了自己的理解和回答……

个人简介

感恩遇见有责任心有耐心的好老师 身边好老师李泽红(4)

李泽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讲的《会计学概论》为河北省精品课。华北电力大学教学名师,两次被评为校十佳班主任,多次获校优秀班主任。指导学生参加创业竞赛获省部级奖励30多项,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三育人”先进个人和就业指导先进个人等荣誉。参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市级项目一项,作为主研人参加电力系统科研项目多项。在国内外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80多篇,主编教材4部。

来源:华北电力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