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在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国际形势急转直下,但也因此开始了国防现代化,并且对制造业进行了较大的投入。应该说,伊朗的装备水平在中东地区虽然不算好,但要算与自产相关的研发、维护能力,伊朗是排在以色列和土耳其之后毫无争议的中东第三(如果土耳其不算是近东的话)。

在巴列维王朝时期,伊朗陆军以美系和英系坦克为主,这一构成延续至1990年代才开始发生变化。换言之,两伊战争期间伊朗陆军的主干装甲力量是巴列维王朝的遗产,包括美国的M47、M48坦克和M60坦克,以及英国制造的“酋长”(Chieftain)坦克,这些都属于战后第二代主战坦克。不过在伊朗彻底断绝从美国和以色列的零备件供应后,随着两伊战争的战损以及装备老化,上述三种坦克的装备数量处于下滑之中,时至今日,大约有100辆“酋长”系列(包括Mk.IIIP和Mk. VP,也可能包括更好但备件更少的Fv4030型)坦克、至多170辆M47M、150-300辆M60A1和180辆左右的M48A5坦克仍然在役。尽管这些代表60年代技术水准的坦克已显性能过时,火力、观瞄系统、防护能力和动力系统都已有所欠缺,无力对抗战后第三代主战坦克和更新型的各类反坦克导弹,不过考虑到伊朗所面对的对手同样缺乏体系化火力,维持较大的坦克车队规模同样有一定的战略价值。

德国研发的最新坦克(这个国家有中东第三的制造业能力)(1)

伊朗的M47M坦克

德国研发的最新坦克(这个国家有中东第三的制造业能力)(2)

伊朗的M48A5在两伊战争中

德国研发的最新坦克(这个国家有中东第三的制造业能力)(3)

伊朗的M60A1坦克

德国研发的最新坦克(这个国家有中东第三的制造业能力)(4)

伊朗现役的“酋长”坦克

不过伊朗人在面对严苛的国际制裁的情况下,并不想随意抛弃这批性能较为过时的坦克,相反,他们在两伊战争结束后反而开启了将M47M、“酋长”和M60A1这三个型号以及英国制造的Fv101型“蝎”式装甲侦察车(接近轻型坦克)的国产化近程,当然,进展缓慢。伊朗最早仿制的是M47坦克,仿制型号成为“萨巴兰”(Sabalan)坦克,增加了激光测距仪和新的侧裙板,不过没有批量;伊朗人仿制了“酋长”坦克在2006年结出成果,换装了功率更大的发动机、增加了保护电子设备的减震系统、白光和红外观瞄系统、激光测距仪等,将其命名为“勇士”主战坦克(Mobarez, مبارز),现役数量可能为50辆;仿制的M60A1坦克,称之为“剑”式坦克(Samsam),可以配备反应装甲,采用EFCS-3型火控系统以及激光告警和红外屏蔽等新技术,但仍在改进之中;1997年开始仿制英国Fv101型装甲车,称之为“野马”(Tosan)轻型坦克,2008年研制成功,使用低膛压90毫米炮,或者两具“台风”(Toophan, موشک طوفان, 陶式反坦克导弹伊朗版)反坦克导弹发射管,不过只装备了20辆,全部列装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2016年,伊朗推出了“提阿姆”(Tiam)坦克,被认为融合了M47M和59式的技术,目前该型坦克尚未批量生产。

德国研发的最新坦克(这个国家有中东第三的制造业能力)(5)

萨巴兰坦克

德国研发的最新坦克(这个国家有中东第三的制造业能力)(6)

“提阿姆”坦克

德国研发的最新坦克(这个国家有中东第三的制造业能力)(7)

“勇士”主战坦克

德国研发的最新坦克(这个国家有中东第三的制造业能力)(8)

“剑”式坦克

德国研发的最新坦克(这个国家有中东第三的制造业能力)(9)

“野马”轻型坦克反坦克版

德国研发的最新坦克(这个国家有中东第三的制造业能力)(10)

“野马”轻型坦克

不过,在没有西方支援的情况下,美系和英系坦克终究难以为继。在两伊战争时期,由于大量战损,伊朗转而寻求价格便宜供货无忧的苏系坦克,当然,伊朗还是从第三方进口苏制坦克,没有直接向苏联购买。伊朗在1981年从利比亚获得了60辆T-54和65辆T-55,1982年从叙利亚获得了120辆T-55。另外,伊朗从中国进口了约300辆59式坦克和500辆69式主战坦克,从朝鲜进口了150辆“天马虎”型坦克。中国的69式相当于T-54的改进型,而“天马虎”则为T-62的朝鲜生产型,“天马虎”性能略好。加上从利比亚获得的65辆T-62以及叙利亚援助了100辆T-62,这批T-54/55/62系列坦克除去战损外在2010年时还有540辆在役,其中T-62大约有50辆左右还在服役。

德国研发的最新坦克(这个国家有中东第三的制造业能力)(11)

伊朗现役的T-54坦克

德国研发的最新坦克(这个国家有中东第三的制造业能力)(12)

伊朗的T-62坦克

到了90年代,苏联解体,伊朗与俄罗斯关系开始正常化。1994年,伊朗从俄罗斯进口了一批480辆T-72S坦克,这是伊朗获得的第一款准三代主战坦克。这个在1982年黎巴嫩战争1991年海湾战争中被打爆了的坦克,同时也是伊朗在两伊战争中面对过的对手,终于最终加入伊朗陆军,成为伊朗陆军的中坚力量。有资料称,伊朗目前有538辆T-72S和25辆T-72M1。

德国研发的最新坦克(这个国家有中东第三的制造业能力)(13)

伊朗的T-72

德国研发的最新坦克(这个国家有中东第三的制造业能力)(14)

伊朗的T-72

伊朗人同样试图基于这批俄系坦克进行改进,其成果也颇为可观。伊朗对本国的T-54、T-55和59式、69式坦克进行了升级改造,出现了“使者”-74(Safir-74,سفیر)、T-72Z和72Z型三种改进型号。这三种坦克基本都是增加了附加反应装甲,用乌克兰的V46-6型柴油机替换了老式发动机,用自行生产的HM-49L型(仿制美国M68型)105毫米线膛炮取代了原有的100毫米火炮,配合EFPC-3-55型火控系统和激光测距仪实现了火力的大幅度提高。这三个型号大约有400辆,不过仍处于改进型一代坦克的水平。

德国研发的最新坦克(这个国家有中东第三的制造业能力)(15)

使者-74型坦克

德国研发的最新坦克(这个国家有中东第三的制造业能力)(16)

T-72Z型

对于伊朗来说,最重要的坦克改进型,也可以认为是伊朗自行研发的坦克为“佐勒菲卡尔”系列坦克(Zulfiqar,ذوالفقار),该项目始于1993年,其融合了包括M60和T-72的多项技术,或者说底盘更多沿用M60的技术,而火炮则使用T-72的2A46型125毫米滑膛炮,两者之间有伊朗自己的技术特点。“佐勒菲卡尔”-1、2、3三个型号,技术跨度较大。佐勒菲卡尔-1的性能较为平庸,而佐勒菲卡尔-3技术则有显著提升,基本可以达到二代坦克末期的水平。佐勒菲卡尔-1大约生产了150辆,佐勒菲卡尔-3则生产了约100辆。

德国研发的最新坦克(这个国家有中东第三的制造业能力)(17)

数次露面均有不同的佐勒菲卡尔系列

德国研发的最新坦克(这个国家有中东第三的制造业能力)(18)

佐勒菲卡尔-3已有不错的提高

当然,伊朗坦克车队主体现在远远谈不上现代,整体以二代水平为主,美系和苏系混杂会给后勤带来困难,不过也给伊朗制造工业以融合两者的可能性。而伊朗目前与俄罗斯关系良好的情况下,其坦克发展路径也受到俄罗斯的大量影响。在2016年,伊朗推出了“打击者”(Karrar)型坦克,其受到了T-90MS的影响十分显著。“打击者”主要还是沿用了T-72的设计思路,可能采用了部分T-90的技术,其动力可能采用1000-1200马力柴油机,具备准三代坦克的技术性能。“打击者”的出现是伊朗坦克研发的重要里程碑,是其迈入战后第三代主战坦克门槛的关键。如果一切顺利,伊朗将会装备800辆该型坦克,以全面替换庞大、复杂而老旧的坦克。不过具体如何,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德国研发的最新坦克(这个国家有中东第三的制造业能力)(19)

新型打击者坦克

德国研发的最新坦克(这个国家有中东第三的制造业能力)(20)

打击者坦克

伊朗的坦克发展是伊朗伊斯兰革命后制造业的缩影,现在很显然已逐步走出巴列维遗产和两伊战争权宜之计的影响,开始走符合伊朗需求的发展路径,放眼中东几乎是独一家。不过,在周边大量存在的M1系列坦克、“勒克莱尔”等第三代坦克,伊朗坦克毫无疑问也缺乏真正的对抗能力,在地区内相对强大的研发和生产能力背后有着伊朗人太多的无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