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唐诗的人应该都读过李绅的这首《悯农》诗,全诗是这样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全诗的意思是农民在炽热的阳光下辛勤锄草,酷热难耐,汗水都流到脚下的土地,谁能知道碗中的食物,每一粒粮食都是辛苦换来的。

锄禾日当午全诗后续(这句诗饱受争议)(1)

这首诗比喻形象,意境优美,用词质朴,朗朗上口,诠释了农民辛勤劳作的艰辛和生活的不容易,千百年一直受到读者的喜爱。

但在现在人的眼中,这首诗似乎有不和情理的地方,所以饱受争议,争议最大的就是该诗的第一句“锄禾日当午”了。

锄禾日当午全诗后续(这句诗饱受争议)(2)

争议的焦点是农民锄草为什么要等到太阳大的时候,没太阳的阴天锄草就不行吗?当然有争议就有合理的解释。

有人说诗中这么说是对的,因为太阳毒的时候锄草能把锄掉的草晒死,如果阴天锄草废草容易复活,再说阴天锄草下雨怎么办?

锄禾日当午全诗后续(这句诗饱受争议)(3)

这些话似乎有道理,但还是说服不了那些提出争议的人,他们说晒死废草的说法是牵强附会,没有科学依据。

我在老家十几岁的时候和外公曾经一起锄过地的,所以还是多少有点发言权,我们甘肃老家锄地多的就是玉米地。

锄禾日当午全诗后续(这句诗饱受争议)(4)

记得那时候夏天玉米苗快到膝盖的时候,旁边杂草丛生,就得赶快锄地,一般都是早晨去,一直干到中午。

锄地时的早饭都是送到田间地头的,吃完早饭就要一口气干到中午才回家,这样的经历我历历在目。

锄禾日当午全诗后续(这句诗饱受争议)(5)

锄地到中午11点的时候,太阳就越来越大,现在的人夏天走路都热,可以想象烈日下锄地的景象,汗水顺着脊背一直流不止。

锄禾日当午全诗后续(这句诗饱受争议)(6)

有的人锄地脱去上衣露出黝黑的上体,真的是挥汗如雨,头上的汗水可不就流到田里吗?

所以这首诗描写的意境是合乎实际情况的,烈日下锄掉的杂草确实一会就晒死,不会再长的。

锄禾日当午全诗后续(这句诗饱受争议)(7)

还有一个原因是雨天是不能锄地的,因为雨后土地都是泥,人进不去,所以就是要等到晴天锄地。

虽然古人和我们现代的眼光不一样,但锄禾这首诗写的还是很现实,可见诗人应该干过农活或者做过调研的,一切争议是不成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