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对于中国人来说,有些必备的国学文化常识还真非懂不可,不然“书到用时方恨少”,一旦出错就贻笑大方了,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人年龄的由来传说?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人年龄的由来传说(文化常识从0到100岁)

人年龄的由来传说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对于中国人来说,有些必备的国学文化常识还真非懂不可,不然“书到用时方恨少”,一旦出错就贻笑大方了!

比如说中国人的“年岁称谓”,从0到100岁,都称呼什么您知道吗?估计问十个人有九个回答不上来!不过不知道不要紧,小编这次一次性收齐,并将其来龙去脉说个明明白白,再也不用担心出错啦!

1、赤子,指初生的婴儿

这是怎么来的呢?《尚书.康诰》中说: “若保赤子,惟民其康义。”唐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

2、孩提,指二三岁的幼儿

《孟 子.尽心上》:“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也。”汉赵岐注:“孩提,二三岁之间,在襁褓知孩笑,可提抱者也。”

3、垂髫,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

这个年龄跨度有点大,其实是来自一首很著名的文章。晋陶潜 《桃花源记》中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盖源于此。

4、幼学,指十岁的儿童

《礼记:曲礼 上》:“人生十年曰幼,学。”汉郑玄注:“名曰幼,时始可学也。”就是指上学的年纪,不过古人看起来启蒙上学比现代人晚,现在的家长恨不得4-5岁就送出去早教!

5、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三岁的少年儿童

这个名字有点怪,头上总是竖两个小角是也!《诗经. 齐风.甫田》:“婉兮娈兮,总角卯兮。”汉郑玄笺:“总角,聚两髦也。”唐孔颖达疏:“总角聚两髦,言总聚其髦以为两角也。

6、豆蔻,指十三四岁的少女

唐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看这称谓多美!

7、及笄,指十五岁的女子

《礼记.内则》:“十有五年而笄。”汉郑玄注:“谓应年许嫁者。女子许嫁,笄而字之,其未许嫁,二十则笄。”哎,这个不光指年龄,还要跟出嫁不出嫁有关系的!

8、束发,指十五岁的男子

汉贾谊《新书. 容经》:“古者年九岁入就小学,跟小节焉,业小道焉;束发就大学,跟大节焉,业大道焉。”

9、弱冠,指二十岁的男子

《礼记. 曲礼上》:“二十日弱,冠。”唐孔颖达疏:“二十成人,初加冠,体犹未壮,故曰弱也。”

10、古稀,指七十岁

“人生七十古来稀”,这一句是最为熟悉的了!原来出自唐杜甫《曲江》诗之二:“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11、耄,指约七十至九十岁

《诗经大雅.板》: “匪我言耄。”毛传:“八十日耄。”又,《礼记曲礼上》:“八十、 九十曰耄。”这个跨度有点大。

12、耋,指八十岁

《诗. 秦风.车邻》:“今者不乐,逝者其耋。”毛传:“耋,老也;八十日耋。”

13、期颐,指百岁

《礼记曲礼上》:“百年日期、颐。”汉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

以上就是从0到100岁的各种年岁称谓,来龙去脉全讲清楚了,再也不用担心出错啦!记不住的朋友记得一定收藏哦!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麓风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