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生态修复项目(聚焦高质量发展破茧成蝶)(1)

航拍湖北嘉鱼马鞍山矿山生态公园。新华网 李征峥 摄

新华网武汉11月14日电(肖进安、张潘)位于长江边的湖北嘉鱼马鞍山,因为山体的形貌像条巨龙,古称“龙山”。昔日,因为挖山采石,这处山体遍体鳞伤;如今,经过三年的生态修复,曾经废弃的矿山,已变成一座生态公园,为民众增添了一处旅游打卡点。

走进马鞍山矿山生态公园,举目望去,起伏和缓的小山坡、葱茏树木、健身步道、绿水清池,别有意趣。远处的长江大堤,尽收眼底。但谁能料想,如今生机盎然、景色宜人的矿山公园,曾因采石千疮百孔。如果不是部分山体岩石上依稀可见的采石机械凿下的沟痕,很难相信它曾经是一个荒废多年的采石场。

据介绍,马鞍山生态公园东西长2.7公里,南北宽约50米至200米,占地面积约0.5平方公里,之前是一处非煤矿山。上世纪70年代起,因为便利的水陆交通和丰富、优质的石料资源,马鞍山成为重要的砂石料开采供应地,采矿点有30多处,采出的砂石料除销往县内外,还远销荆州等周边地区。

由于采石规模越来越大,马鞍山山体遍体鳞伤,植被严重破坏。越挖越多的矿坑使马鞍山山体裸露、寸草不生,生态环境日益恶化。1996年,马鞍山采石场因安全及管理原因,被政府关停,彻底结束了矿山开采的历史。

采石场虽然关停了,但长期的生态环境破坏,使马鞍山失去了既有的生态功能,岩石风化日益严重,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马鞍山犹如一道伤疤横亘在长江沿线,严重影响了嘉鱼县的整体风貌。

马鞍山生态修复项目(聚焦高质量发展破茧成蝶)(2)

图为2019年11月拍摄的马鞍山采石场原始地貌。新华网发

“星罗棋布的大小矿坑像一个个丑陋的伤疤,山体岩石大面积裸露,道路破烂不堪,遇雨泥浆四溅,遇晴尘土飞扬。到村里走一趟,白衬衫变灰衬衫。”嘉鱼县委宣传部门的一位干部说,周边村民多年来有田不能种,有水不能用,出门行路难,回家难开窗,又苦又怨。

2019年,嘉鱼县携手中节能大地(杭州)环境修复有限公司,投入10多亿元启动了嘉鱼县滨江生态提升示范工程。当年11月28日,总投资1.5亿元的马鞍山生态修复工程,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优先实施,正式动工,建设内容包括地质灾害治理、垃圾填埋场综合整治、植被恢复、市政配套建设、文化导入等。

马鞍山生态修复项目(聚焦高质量发展破茧成蝶)(3)

图为湖北嘉鱼马鞍山矿山生态公园。新华网 肖进安 摄

将长江生态修复治理与改善人居环境相结合,嘉鱼县全力整治、恢复马鞍山矿区生态环境。除关停关闭非煤矿山的开采点外,矿区内的小作坊、小养殖场全部搬迁。秉持修复与保护并重的原则,马鞍山生态修复过程中尽量减少了对原生植被的扰动。同时,通过文化创意,园区保留并优化了所有遗留的水坑,将其进行功能改造和景观提升,使其兼顾蓄水和景观功能。

工程施工方中节能大地(杭州)环境修复有限公司马鞍山矿山生态修复项目技术负责人周四喜介绍,项目启动后,他们对马鞍山进行了全面“体检”,首先进行地质灾害治理和垃圾填埋场综合整治。目前,地质灾害治理、垃圾填埋场综合整治工作已全部完成,通过危岩清理、削坡减载、修建排水沟、布设挡土墙、垃圾填埋场开挖筛分等工作,确保园区的环境安全,解决了渗滤液对地下水的威胁。

马鞍山生态修复项目(聚焦高质量发展破茧成蝶)(4)

图为湖北嘉鱼马鞍山矿山生态公园。新华网 李征峥 摄

植被恢复是马鞍山生态修复工程的重中之重。周四喜说,平整山体后,他们对马鞍山进行了边坡绿色喷播和场地绿化种植提升。目前,已经栽种各种乔灌木3万余株,种植花草500余亩。通过恢复植被,有效控制了园区内水土流失,同时也为园区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奠定了良好基础。

按照郊野生态公园的定位,通过完善道路体系、增设安防照明设备、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等措施,马鞍山生态公园路灯、休闲长椅、垃圾桶等一应俱全,初步具备了公园属性与功能。

如今,鸟语花香、生态优美的马鞍山不再尘土飞扬,越来越多的嘉鱼群众选择节假日与周末来此游玩,这座公园在无形中拓展了嘉鱼的城市空间和人民的生活半径。

马鞍山生态修复项目(聚焦高质量发展破茧成蝶)(5)

图为航拍湖北嘉鱼马鞍山矿山生态公园。新华网 李征峥 摄

据悉,在修复过程中,嘉鱼县还扩大了马鞍山矿区环境整治的辐射面,同步开展了人居环境整治。周边的马鞍山村、港东村、晒甲山村办起了蔬菜瓜果采摘园,花草蓊郁,老百姓的生活悠然自得。每当夜幕降临时,村民三三两两聚拢到公园来,呼吸着新鲜空气,感受生态修复后带来的可喜变化。嘉鱼县委书记王永说,为修复马鞍山“生态伤疤”,县里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探讨。遵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将矿区生态修复与人居环境整治相结合,矿山复绿,百姓受益。

马鞍山生态修复项目(聚焦高质量发展破茧成蝶)(6)

图为生态修复后的湖北嘉鱼马鞍山矿山生态公园。新华网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