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木叶动秋声。和其他的季节不同,秋天就像一个豪爽的大汉,它的到来总是飒飒有声。

一城秋雨豆花凉。和它的铿锵有力不同,秋天似乎总是有意无意地带给人一缕缠绵悱恻的悲凉之感。

这份伤感,许是缘自宋玉的“悲哉秋之为气也”也未可知,好像“自古逢秋悲寂寥”已成定论。

不过,有人发悲秋之感,就有人抒赞美之意,如豪迈的刘禹锡,就曾诗曰“我言秋日胜春朝。”

“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李白的秋日感怀,充满豪情逸致,一扫悲秋的传统。

而我今天要分享给您的《霁夜》一诗的作者孔平仲,亦有刘禹锡、李白一般对秋天旷达高远的逸兴。

特别是他在这首秋夜雨霁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清爽宜人的意境,读来令人心生振奋之情。

秋晚的江上描绘了一幅什么景象 写出了秋的清旷爽朗(1)

寂历帘栊深夜明,睡回清梦戍墙铃。

狂风送雨已何处?淡月笼云犹未醒。

早有秋声随堕叶,独将凉意伴流萤。

明朝拟准南轩望,洗出庐山万丈青。——宋 孔平仲《霁夜》

简译:这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是在窗外呼啸的疾风骤雨中沉沉进入梦乡的,待到他半夜被城墙角楼上传来的铃声惊醒时,窗外的雨已经停了,风也歇了下来。

睁开惺忪的睡眼,只觉夜色明亮,朦胧的月色照在窗子上,帘栊寂静疏落,那图案极富韵律感。

雨住风歇,淡月笼云,虽不是碧空朗月,可这月夜也是极尽令人感到清爽惬意了。

时节已经进入了深秋,落木萧萧,寒意渐浓,在这个秋意泠泠的夜晚,躺在床上的诗人好像看到了,雨霁天晴后草地上萤火虫划过的明亮弧光。

他盘算着,明天早起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推开南窗远望庐山,经过雨水的洗涤,想必那巍峨壮观的庐山一定会更加青翠怡人,且自会别有一番秋日所特有的魅力。

秋晚的江上描绘了一幅什么景象 写出了秋的清旷爽朗(2)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秋夜雨霁的佳作,作者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写出了夜雨前和夜雨后的不同景象,整首诗内容饱满,境界开阔,画面唯美,特别是诗的结尾,余音袅袅,给人以回味无穷之感。

首联采用倒叙的笔法,第一句先写眼前所见,月色映窗,帘栊寂历,画面温馨静美,第二句则交代自己醒来的原因,城墙戊铃响,梦中被惊醒。

颔联写秋夜雨霁,先回写睡前风雨之大,再写彼时夜色之美,前后对比,更显秋夜雨霁的清新旷朗。

颈联描写作者的心理活动,时节已晚,落叶秋声,月夜清凉,远处的草丛上一定会有萤火虫飞舞翩跹。

尾联则收回思绪,想象雨后庐山的壮美,这豪迈的一笔,堪称画龙点睛,只须一眼,读者就被带到了一个清旷爽朗的境界中了。

秋晚的江上描绘了一幅什么景象 写出了秋的清旷爽朗(3)

从室内写到室外,从梦醒所见到睡前之景,从秋声早至写到雨后月夜流萤,最后则收摄心神重又回到醒来时的状态,而后应该是在雨后庐山的壮美景象中,心满意足地沉沉睡去。

作者用他那支生花妙笔,在时空交换中,补齐了秋雨夜霁的各种场景,视野开阔,意境清新,读来令人感到不尽的清凉和舒爽。

特别是尾联,作者把整首诗的意境都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读来令人不禁起逸兴遄飞、精神焕发之感。

落木无边,西风飒飒,秋雨寒凉,秋天,特别是深秋总给以萧瑟凄凉之感,给人以不尽的感伤之情。

但是,孔平仲这个夜雨初霁的秋夜,却让人分外的感到神清气爽,这一场疾风骤雨,即荡涤了尘埃,也荡涤了人的心灵,使这个秋夜变得如此的恬静美好。

秋风清,秋月明,秋叶伴秋声,流萤点点飞,这是一个宁静淡泊,令人神思遐举,清新唯美,又浪漫满屋。

秋晚的江上描绘了一幅什么景象 写出了秋的清旷爽朗(4)

写在后面

孔平仲是北宋中后期著名的文臣,这个孔子的四十七世孙以文章著称,其诗风豪放流丽,极其接近苏轼。

据《宋诗钞》所载,孔平仲在嘉祐、治平年间连续三科顺次登进士第,和他的两个哥哥孔文仲、孔武仲一样,三兄弟都极具才华,被世人誉之为“三孔”,极负盛名。

相较之下,孔平仲的文学才能要高于他的两位兄长,其擅长诗学,工诗词文章,诗词气势豪放,词句精练,极受时人推崇。

今天分享给您的这首《霁夜》,据钱钟书先生考证,孔平仲写于江西九江的故居,其做江东转运判官期间。

大美庐山,秋夜雨霁,淡月笼云,落叶流萤,这个秋夜是多么的清新唯美,作者的心情当然也是极尽美好。

逸兴遄飞,激情飞扬,于是就有了这首清新流丽、境界高远的秋兴之作,写尽了秋夜雨霁的旷朗和清爽,读来令人振奋,堪称咏秋兴之佳作,值得一读。

秋晚的江上描绘了一幅什么景象 写出了秋的清旷爽朗(5)

注:本文系刘玲子candy原创,谢绝搬运和抄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联系立即删除,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