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们都很羡慕这样的人:
他在聚会上特别会讲笑话;
在别人伤心时特别会给予合适的安慰;
有他在的场合气氛总是特别好;
在团队里他特别受欢迎……
我们觉得这样的人,“情商”特别高。
那么,情商到底是啥?
情商可以培养吗?
作为父母,我可以培养一个高情商的娃吗?
当然可以!
其实,我们通常挂在嘴边的“情商”,更确切的说法应该是“情绪智力”。
情绪智力是一种综合的能力,由许多重要的技能共同组成。
而且很清楚的一点是:情绪智力是可以培养的。
下面就来看看,组成情绪智力的重要技能有哪些,爸爸妈妈可以怎么培养:
一、自我意识情绪智力高的人,通常能很快的明确自己此时此刻的感受。
比如,他们能很快意识到自己正在生气,自己嫉妒了,自己很内疚……
知道“自己怎么了”,是很有价值的。
因为很多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脾气糟糕的人,正是因为他们无法理解“到底是什么让我那么不舒服?”
- 如何教孩子:
爸爸妈妈是孩子的情感导师,生活中就充满了教授孩子认识情绪的机会。
比如孩子被误解了,我们可以对孩子说:
“妈妈知道你现在很委屈”。
比如孩子遇到困难了,我们可以对孩子说:
“你现在一定郁闷吧?”
孩子的小汽车坏了,我们可以对孩子说:
“你现在肯定很伤心吧?”
二、共情
共情能力高的人,能够准确地感知他人的情绪或感受,他们善于“读懂”面部表情,声音语调和其他情绪特征。
共情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基础,如果没有共情,不能深入地体会别人的感受,那我们和别人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都会很表面、很肤浅。
举个例子:
一位年轻的妈妈早上去上班,公交车很拥挤,还堵车,于是心里很烦;
到公司已经迟到了,于是就更烦了,一上午心情都不好;
中午该休息的时候,领导又临时布置了任务,更烦了!
晚上回家以后,看到孩子正在大哭,就因为爸爸不准他吃棒棒糖。
这时候妻子整个人崩溃了:
“他要吃棒棒糖,你就给他吃嘛!他哭那么大声你怎么都不管!”
这时候,爸爸该怎么回应呢?
跟妈妈讲道理吗?
“不能因为孩子哭就惯着他的坏毛病啊”;
“谁说我不管孩子,我不是正在管吗?”
“他一哭就给他吃啊?儿子都是你惯坏的!”
要是这样做,矛盾一定会升级的。
妈妈真不知道孩子不能惯着吗?妈妈真看不到爸爸照顾孩子的努力吗?妈妈都知道!
但妈妈心里烦,绷不住了。
共情能力好的爸爸,一定会了解,妻子并不是真的惯孩子,也不是真的在责怪自己,她只是太累、心情太糟糕,太需要发泄和安慰。于是爸爸会走过去抱抱妈妈:
遇到什么糟心事儿了?看你委屈得,不怕不怕,老公帮你!
- 如何教孩子:
正如上面那个例子,委屈的时候、生气的时候、难过的时候,我们嘴里说的心里想的很可能是不一样的。
这个时候,身体的反应比语言真实得多。
那么当我们正经历某种情绪的时候,身体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这也是应该让孩子了解的常识。比如:
当人们害羞时,会脸红;
当人们沮丧时,会垂头丧气;
当人们高兴时,会笑容满面、手舞足蹈等。
为了能让孩子更容易理解,我们可以借助绘本、照片、图片,或在陪孩子看动画片的时候,让孩子更方便、直观地看到各种情绪反应。比如:
“小浣熊舍不得妈妈,伤心得眼泪都要掉下来了;”
“苏菲的玩具被妹妹弄坏了,苏菲气得脸都红了!”
三、管理情绪
情绪智力还包括管理自己和他人的情绪。
比如,当你生气的时候,你知道如何冷静下来,并知道如何让他人冷静下来。
情绪智力高的人,能够根据环境来控制情绪。
- 如何教孩子:
1、先安慰好自己:
年幼的孩子还不善于管理自己的感情,所以,如果孩子没能平静下来,在他情绪的最艰难时刻,他也能依赖爸爸妈妈。
在孩子大哭、不讲道理、责骂爸爸妈妈的时候,爸妈如何保持冷静?
首要的一件事是——什么也不做。
暂停片刻,深呼吸几次,让身体和头脑都平静清晰起来。认识到每个人都在挣扎,这些感觉是正常的,而不是评判和责备自己。
2、让孩子体验情绪的起伏,教会孩子处理情绪的方法
如果孩子并没做出伤害自己、伤害他人的行为,时间、环境也允许,不妨就让孩子自己发会儿脾气好了,不用过多理睬。
告诉孩子:“妈妈知道你很难过,你想哭就哭一会儿好了。”然后,大可在孩子的视线范围内,去做些自己的事情。
这样做的好处是,孩子完整地经历过“从坏情绪里走出来”的过程。下次他会明白,有坏情绪不可怕,想哭不可怕,过一会儿,我总会好起来的。
但如果在公众场合,为了不妨碍他人或秩序,就不方便让孩子尽情哭哭了,那怎么办呢?
孩子的注意力时间很短,这意味着他们通常很容易转移。如果爸爸妈妈能及时发现苗头,分散注意力可以帮助避免重大崩溃。
带孩子出门时,可以在自己包里准备一个孩子没见过的、新奇的玩具,以备不时之需。
或者及时和孩子做一个简单的游戏,来暂时缓解悲伤。
比如,孩子一进幼儿园就想哭,我们可以建议孩子:
当你觉得泪水就要涌出来了,就大声从1数到10。
这方法看起来很简单,却很有效。3、4岁的孩子数数的时候,是很需要集中精力的。对数数的关注,能暂时缓解心中的不快。
当然,千万不要分散了一下孩子的注意力,就不管了。
接下来的工作更重要:
等孩子数数完,稍微平静一点,我们要帮助孩子说出自己情绪,告诉我们,是什么让他不开心。
比如:
“琪琪不跟我玩了”;
“我没得粉色的杯子”;
然后再问问孩子:
你觉得你现在想做些什么,能让自己感觉舒服一点?
孩子能想到最好,如果孩子想不到,那爸爸妈妈可以提醒孩子那些让他感觉良好的事情,比如:
“上次你和冬冬一起看图画书很开心呢”。
多经历几次这样的情景,多些练习,孩子很快就会开始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不再需要成年人的提示了。
四、理解情绪
情绪通常包含有用的信息。比如:
生气,说明什么地方出现了问题;
焦虑,很可能是因为充满了不确定性;
尴尬,很可能与羞愧有联系;
抑郁,意味着我们感到无助;
激情,意味着我们很兴奋;
情绪智力高的人,能够很敏锐地意识到:到底是什么引起了这样的情绪,有这样的情绪意味着什么,以及这样的情绪会引起什么样的行为?
- 如何教孩子?
靠爸爸妈妈的“身教”和榜样作用。
榜样学习,不仅仅影响着孩子的学习态度,姿势、情绪和个性特征,而且也会使他们学会恐惧、焦虑、和一些不良习惯。
爸爸妈妈如何发现别人生气了、尴尬了、焦虑了……是如何安慰,如何处理的呢?
这些处理方式,都是孩子学会理解情绪的榜样。
举个例子:
哥哥在玩游戏,妹妹过来捣乱。于是哥哥很生气,他地对妹妹大吼大叫,还打了妹妹。
爸爸妈妈应该意识到,哥哥生气了,因为他玩游戏时出了问题,我们需要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
比如,建议妹妹玩另一个游戏,或请哥哥给妹妹挑一个玩具,或请哥哥教妹妹一起玩……
哥哥也会渐渐明白,除了打妹妹,还有很多解决问题的办法。
而如果爸爸是这样处理的:
哥哥居然打妹妹,爸爸很生气,于是爸爸过来打了哥哥,还对着哥哥大吼:
“不许打人!你再打妹妹看我怎么收拾你!”
爸爸的行为传递了什么信息呢?很明显:
“惹我生气,我就打你”
小孩子都会模仿,所以,下次妹妹要是再惹了哥哥生气,多半还会挨打。
五、使用情绪
情绪智力高的人,会运用他们的感受来促进促进思考和做决策。
比如,如果你记得曾经经历这样的情绪是,是如何做反应的,那么在新的环境中再遇到这样的情况,就能够做出更好的反应。
情绪智力还包括运用情绪促进个人成长和他人的关系。
比如你知道:想要获得快乐,那么相对于吃喝玩乐,帮助别人、做件好事带来的快乐更持久。
- 如何教孩子:
既然过去的情绪反应经验,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处理未来新环境里遇到的情绪反应,那么爸爸妈妈应该适当地允许孩子在家发脾气。
其实孩子们更愿意在家发脾气,因为这个环境更熟悉,而且他们觉得在家里,爸妈更容易倾听。
如果我们要求孩子“不论在哪里都不能发脾气”,那孩子内心的压力就无处释放了。
不如,找到合适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释放一下压力。
如果能在家里发发脾气,那每次带孩子出门、短途旅行的时候,我们也要轻松得多。
六、情绪适应性
情绪智力高,意味着认同情绪是我们每个人很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如何生存的重要部分。
很自然地,人们会更喜欢积极的情绪,比如快乐,而不喜欢消极的情绪,比如悲伤。
但是,消极的情绪也是有价值的。比如感到非常忧伤的时候,我们更倾向于去寻求别人的帮助,修补人际关系,从而找到人生的新方向。
- 如何教孩子:
让孩子明白:情绪没有对错。
其实爸爸妈妈也不是不能接受孩子生气、难过、伤心这样的负面情绪,但不希望孩子因为生气、难过、伤心,而做出打人、大喊大叫、撒泼打滚这样的行为。
所以,只要行为得当,不管是愉快、惊喜、这样的积极情绪,还是厌恶、嫉妒这样的负面情绪,都需要表达出来。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他的情绪一般外显型比较强,也就是“藏不住事儿,心里想什么都写在脸上”。
这其实是好事儿,当内在的情绪和外在的表现越一致,就越健康。
可是敢于真实、敢于坦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别说孩子,我们大人也不敢说自己做得很好。
如果孩子充满自信、充满安全感,拥有高自尊,才能拥有良好的自我认同。
明白自己的长处是什么,同时也能适当地接纳自己的弱点。
这样的孩子,遇到困难敢于尝试,不怕犯错,也会坦然地寻求别人的帮助,不会扛着沉重的面子,敢于表现真实的自我,也敢于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敢于真实,才不会压抑自己的情绪,不会忽略自己的需求,不会牺牲自己的观点,而是尽力把自己的情绪通过合理的方式表达出来。
亚里士多德说过一个保持人际关系顺畅的秘诀:
你如果要发怒,则必须选择正确的对象,把握正确的程度,确定正确的时间,为了正确的目的,并通过正确的方式。
认同情绪有价值,通过关注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我们可以学到很多有价值的东西。
情绪智力,能帮助我们更灵活,适应性更强,情感上更成熟。婚姻、子女教养,甚至身体情况都能因此获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