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是夏秋交替的第一个季节,夏季的暑热之气还未完全散去,但秋季的阴冷之气在早晚之时已日渐生成,如果作息不当,饮食不调,不能应时应季调整,会引起身体各方面的疾病,也不能为度过严寒的冬季储备好身体条件。那么该如何在立秋之际做好经络养生呢?且听浙江医院针灸科章少颖中医师细细道来。

处暑养生要祛湿润肺防秋燥(教你几招祛暑防燥补阴虚)(1)

祛暑邪

立秋之际,便是长夏结束之时,此时气温依旧偏高,暑热之邪仍会时时侵犯人体,稍不注意,便会暑湿中伤脾胃,引起头重,四肢困重,食欲不振,恶心反胃,神疲乏力,腹泻等症状。

处暑养生要祛湿润肺防秋燥(教你几招祛暑防燥补阴虚)(2)

祛暑邪,当选足三里穴及阴陵泉穴,并配合膀胱经背输穴拔罐。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阴陵泉,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在胫骨后缘与腓肠肌之间。常常按摩这2个穴位,具有健脾利湿的功效。而背输穴拔罐条件不允许的话,可以用刮痧板在膀胱经背输穴的走行上(一般从颈根部起,至骶骨上缘,距离脊柱正中线1.5寸)点或痧斑为止,具有通脏腑,清热祛暑的效果。

章少颖介绍,在八脉交会穴中,列缺穴和照海穴分别联通肺与任脉的两个穴位,并主治肺部和咽喉部的疾病,具有清热利咽,养阴生津的功效。列缺,在人体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照海,在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在立秋之际,常常按摩这2个穴位,对防秋燥有很好的作用。

补虚损夏秋交替,暑气未去,秋燥渐成,易伤气血。在中医理论中,气与血是相辅相成,互为载体的,伤血必耗气,耗气必伤血。在立秋之际,有所补益,是保养脏腑的重要原则。因为脏腑功能在冬季会处于蛰伏状态,若不能提早储备好足够的气血,在深秋或严冬时易引起脏腑功能衰弱,出现各种病症。秋季进补适合平补,即养阴、润肺、补气、生津。日常可多吃养阴补气的药材,如玉竹、麦冬、枸杞、玄参等适合养阴;黄芪、人参、茯苓、白术等适合补气。

处暑养生要祛湿润肺防秋燥(教你几招祛暑防燥补阴虚)(3)

章少颖说,除了养生滋补外,长按血海穴和气海穴也有助于补气养血,血海,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气海,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常按这2个穴位,补气养血之效最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