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穗县永灵山位于贵州省三穗县县城东北1公里处,原名北岩,是三穗当地八景之一,山顶大雾无痕,白云绕顶,风嚯嚯如梵声而得此名。是”灵岩叠翠”的主体,为八景之冠。其上古刹甘霖寺,香火旺盛,传承近500多年,历史悠久,堪称黔东佛教圣地。

贵州云台山风景区游记(兴乘浮云听禅钟)(1)

永灵山

地理位置

永灵山海拔778.9米,相对高度123.9米。因其翠幛重叠、松竹夹道、巉崖壁立、石径盘曲,故景名为“灵岩叠翠”,为城关八景之冠,三穗县的前名“灵山县”即以此山命名。其景致有清代拔贡周伯庸诗作为证:“叠翠灵岩万仞楼,苍茫烟树雨初收。是谁描出天然画,赛过丹青第一流”。

贵州云台山风景区游记(兴乘浮云听禅钟)(2)

永灵山

名字由来

永灵山原名北岩。因山顶大雾无痕,白云绕顶,风嚯嚯如梵声而得此名。关于山名的说法有两种,第一种是以三穗县前名“灵山县”命名的。第二种则是,传说有一年三穗县大旱,稻田龟裂,秧苗萎败。眼看着稻米要颗粒无收,于是,乡民们拾狗登山进行求雨,当日便降大雨,乡民觉得很灵,便将其改名为“雨灵山”,又因雨与永的谐音相近,后逐渐演变为“永灵山”,但是当地话还是雨灵山。

甘霖寺

甘霖寺建于清代,为西南地区第一座悬空寺,山上庙宇常加修葺,香火旺盛,为佛教名山,常有附近各县及铜仁、湘西、四川秀山的信徒来朝山拜佛。 据《三穗县志》载,清康熙元年(1662),乡人募捐功果,凿石砌径,劈顶开基,在永灵山巅修建三层佛殿,名甘霖寺。第一重悬空建在削壁栈道上;第二重为正殿,供释迦牟尼、玉皇大帝,燃灯古佛等多尊佛像;第三重为阁楼,设置钟鼓楼。正殿前置大铜鼎一座,石碑多方,碑文为清光绪年间镇远府知府刘桂煜、李荫华等题写。僧房、山门、亭台等建筑物,依山修造,全寺规模宏大,巧夺天工。

几百多年来,永灵山甘霖寺香火不断,人气极旺,特别是晚上,它给三穗县城增添了一道别样的夜景。登上山顶,放目四眺,你可把美丽的三穗县城尽收眼底。从下往上看,甘霖寺就像一尊活菩萨,俯瞰苍生,庇佑着这一方土地一方人民。据传永灵山甘霖寺日可见县城全景,夜可观万家灯火。至今甘霖寺已正式开放,每月逢初一、十五都有香客上山诵经拜佛,而且每年的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远近的香客纷纷来此朝拜,多达上万人。香火旺盛,传承近500多年,历史悠久,堪称黔东佛教圣地。

贵州云台山风景区游记(兴乘浮云听禅钟)(3)

甘霖寺主殿

甘霖寺的历史渊源

甘霖寺,在康熙元年建成。历来香火旺盛,传承近500年,历史悠久,堪称佛教圣地,古人有云“翠嶂重叠石嶙峋,僧寮禅院诵佛经。香风飘逸梵铃响,浑如灵山拜世尊”。至今,每逢农历初一,十五都有香客上山诵佛经,香客多达上万人,可见其影响很大。新修的宝殿造型生动,古典清雅,别具一格。

贵州云台山风景区游记(兴乘浮云听禅钟)(4)

甘霖寺一角

贵州云台山风景区游记(兴乘浮云听禅钟)(5)

甘霖寺一角

自然优势

永灵山上风景秀丽,空气新鲜。加上有大量的植被,早上云雾缭绕,大雾无痕,仿佛置身于空灵虚幻的干净世界,中午看似炎阳挂空,实则温度湿度是恰到好处,下午则更是凉爽宜人。

春天,嫩芽萌发,嫩绿一片,山上生机勃勃。冬天,白雪皑皑,显目的白色点缀绿色的山顶,别有一番风味。

贵州云台山风景区游记(兴乘浮云听禅钟)(6)

永灵山

山岭峭壁耸峙,在这里俯瞰足下,你可看到来往车辆不停穿梭,眺望百里群峰,整个三穗县的风景美貌尽收眼底,晚上沿山修建的路灯像北斗七星一样挂在夜空,三穗夜景霓虹闪烁。

贵州云台山风景区游记(兴乘浮云听禅钟)(7)

永灵山

三穗县的居民喜欢饭后去那里散步,佛教徒游历此地会去甘霖寺诵佛念经,到哪里拂去凡尘污垢,内心获得一片安静,三穗车站在永灵山脚,如果你路经此地,不妨上山一游。

来源:三穗信息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