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曾洁 实习生 何雨婷

司马相如是蜀人中的杰出者,在民俗文化层面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他是汉代文化闻人,也是中国文化史进程中这一特殊时期贡献最突出的人物之一。他的才华与辛劳,为汉代文化丰收作出了贡献。

一提及司马相如,人们总是对他的文学成就和爱情故事津津乐道,而忽略了他在政治、外交等方面的功业。据史料记载,司马相如曾两次出使西南,将西南民族团结统一于大汉疆域,被称为“安边功臣”。在他的作品《谕巴蜀檄》《难蜀父老》中,集中展现了推动民族团结、拓展大汉疆域的政治功绩。这位卓越的政治家,有清醒的“讽谏”意识,被汉武帝推崇为建立了“非常之功”的“非常之人”。

11月7日,西北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人文高等研究院朱张学者、中国秦汉史研究会顾问王子今在行走中的“名人大讲堂”分享了司马相如“谏猎”的意义。他选择司马相如《谏猎文》这一小切口,讲述历史上真实的谏猎故事,分析汉武帝微行、驰射的典故以及射猎的意义。

古代司马相如的历史(司马相如谏猎有何历史意义)(1)

王子今教授

根据《汉书》《资治通鉴》等史料记载,汉武帝在政治决策被迫采取保守态度的同时,开始以“微行”“驰射”的方式,出宫寻求富有刺激性的生活。据《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列传》记载,汉武帝曾经“自击熊彘”,驰逐野兽。于是,司马相如上疏谏之,劝阻这一冒险的行为,提醒天子应该注意安全,一句“虽万全无患,然本非天子之所宜近也”,道尽了臣子的赤子之心。

尽管如此,但在王子今看来,汉武帝“微行”行猎,不只是游乐冒险,这种从青少年时期培养的爱好,是“乐游”与“苦行”的完美结合。这种实践对于少年汉武帝的意志磨砺、精神锤炼和性格养成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是“汉人尚武”精神的生动写照。

他以咸阳杨家湾汉墓出土骑兵俑、郑州汉画像砖骑射图、武威雷台汉墓出土骑兵俑等文物为例,诠释了骑射对于军事训练的意义。微行、驰射的经历虽然看似冒险,但对于汉武帝军事素养的形成仍然具有积极的作用。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