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封书信来得巧,天助黄忠成功劳。 站立在营门传营号,大小儿郎听根苗: 头通鼓,战饭造,二通鼓,紧战袍, 三通鼓,刀出鞘,四通鼓,把兵交。 进退都要听令号,违令项上吃一刀。 就此与爷归营号,到明天午时三刻成功劳。 ————京剧《定军山》唱段

汉末三国时,突然有两口锋锐无比的宝刀现身于世,一口“黑如漆”,一口“赤如血”。这两口宝刀由何人锻造?不得而知,只知道使用它们的人——“黑如漆”之刀归了曹魏名将邓艾。“赤如血”之刀则归了蜀汉名将黄忠。据说黄忠得此宝刀后,曾一日之内手刃百余人。

黄忠真实的历史(真实历史上的黄忠确实刀法了得)(1)

黄忠

这段故事出自南朝陶弘景的《古今刀剑录》,虽非正史,但亦非完全虚构。

民间传说、戏曲舞台和演义小说中的黄忠,其武功技艺有双绝:一个便以那纯熟绝伦的刀法,另一绝技就是擅长弓箭,他膂力过人,手眼敏锐,可开二石之弓(“二石”即二百四十斤),百步穿杨,无有不中,如李广重生。神弓配宝刀,黄忠端的“有万夫不当之勇”,用《三国演义》中他自己的话来说便是:“凭某这口刀,这张弓,一千个来,一千个死!”但正史上,并无只字片言提到黄忠善射,所谓的“三国第一神箭手黄忠”,也许只是传说。

黄忠,字汉升,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原是荆州牧刘表麾下一普通的中郎将,和师长差不多。虽然武艺高强,却一直混不出头。庸才刘表派给黄忠的任务是让他和自己的侄子刘磐一起驻守长沙攸县。后来刘表去世,曹操拿下了荆州,黄忠仍当故任,归长沙太守韩玄管辖。韩玄也是庸才一个,所以黄忠依旧无出头之日。曹操惨败于赤壁后,刘备亲自率军南征荆州四郡(长沙、零陵、桂阳、武陵,皆在今湖南境内)。这四个郡的最高长官,即武陵太守金旋、长沙太守韩玄、桂阳太守赵范、零陵太守刘度皆被刘备的声威吓住,全部出城投降。黄忠作为韩玄的部下,自然也归了刘备。

在《三国演义》中,推崇蜀汉的罗贯中对黄忠的归降大肆渲染,说率军攻打长沙的蜀汉名将是早已天下闻名的关二爷,其名气远胜于黄忠。面对曾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的关羽,黄忠毫无半点畏惧,纵马与其单挑。两位刀法高手大战了一百回合不分胜负,后来黄忠因马失前蹄被掀翻于地,关羽刀下留情,而黄忠为了报答关羽的不杀之恩,在后来的单挑中只是用箭射中关羽的盔缨。若他全面施展神箭之术,关羽必死无疑。黄忠对敌人过于仗义,惹恼了长沙太守韩玄,这家伙坚定认为黄忠和关羽有勾搭,要将其推出斩首,在这生死关头,黄忠的战友魏延一刀砍死韩玄,最终和黄忠双双归附了刘备。

这段精彩故事便是流传甚广的“战长沙关黄对刀”,黄忠个性尽显——老当益壮,刚毅勇猛,刀箭双绝,忠义可嘉。遗憾的是,演义终归是演义,真实历史上的黄忠归蜀,和他归蜀之前的经历一样,都是平淡无奇的,并没有那么轰轰烈烈引人入胜。就连演义中对他出场时年龄的描述——年近六旬,也极有可能是虚构的。

黄忠真实的历史(真实历史上的黄忠确实刀法了得)(2)

黄忠

世人印象中的黄忠,总是一副白发苍苍银髯飘洒却面色红润精神饱满的形象,好像这位老人家就从来没有年轻过似的。而正史上黄忠的真实年龄,记载不详,难以考证。黄忠到底是不是一个老爷爷呢?只能说也许吧。因为从后来关羽那句“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的言辞来推测,黄忠应该不是个年轻人了。当然,“老兵”一词也可能说的是从军长久的战士,未必指的是老头。反正关羽是以这词用为“蔑称”贬低黄忠的。不管怎么说,黄忠的老爷爷形象由于《三国演义》的全新包装深入人心,“老黄忠”一词也成为赞扬老当益壮者的代称。

黄忠归附刘备后,变得不再平淡,得遇明主的黄忠终于得以一展他的盖世武勇。

建安十六年(211年),黄忠随刘备入蜀,第二年自葭萌关(位于今四川广元境内)受命,回军攻打成都的军阀——益州牧刘璋。每次激战,黄忠都是先登陷阵,勇冠三军。拿下益州后,刘备马上封黄忠为讨虏将军。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亲率大军进逼曹魏军重兵把守的定军山(今陕西勉县东南),黄忠上演了其戎马生涯中最伟大的壮举!

定军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乃汉中的西南门户,若丢了它,这整个汉中也就危险了。曹操派出来迎战蜀汉军队的大将,乃是重量级高手——其族弟夏侯渊。

黄忠真实的历史(真实历史上的黄忠确实刀法了得)(3)

夏侯渊

夏侯渊,字妙才,乃曹家亲族中最具军事才华的战将,此君刚猛英勇,用兵神速异常,常出敌不意。想当年,他扫平群寇,驰骋西凉,大破马超,降服羌众,威震敌胆,正所谓“虎步关右,所向无前”。当时曹魏军中有赞语道——“典军校尉夏侯渊,三日五百,六日一千(三天能疾驰五百里,六天能疾驰一千里)。”

在《三国演义》中,这夏侯渊也和黄忠一样是神箭手。铜雀台建成时,曹操大宴文武百官令诸将比箭以为娱乐。曹休、文聘、曹洪、张郃四员战将皆射中箭靶红心!而夏侯渊飞马扭身射之,他的箭正射在那四箭当中,可谓红心中的红心!

夏侯渊和黄汉升,两位声威赫赫的战将,在演义中都是出类拔萃的神射达人,到底谁更胜一筹呢?这还真没比过,不得而知。而真实历史上的夏侯渊,到底箭术如何?也无从考证了。但无论是演义中还是正史上,夏侯渊平生的最后一战,都遭遇了黄忠,结果彻底悲剧。

定军山,刘备安营扎寨,夏侯渊依仗其军队精锐无比,显得极为骄狂,若硬碰硬的话,蜀汉军能有几何胜算?谁也说不准。正在这时,一谋士对刘备说:“主公,可以对夏侯渊发动攻击了!”此君可非常了得,乃是谋略不次于“卧龙”诸葛亮和“凤雏”庞统的法正,智商极高,这时候刘备最信任的谋士便是他,而非诸葛亮。正是这位身负奇才的法孝直想出了声东击西之计——出兵猛攻夏侯渊的战友张郃,使得夏侯渊不得不分兵去支援张郃,随后刘备出兵焚烧曹军阵地的鹿角(军事防御工事),夏侯渊闻讯后又着急忙慌地率军救火。

法正看到夏侯渊被折腾得差不多了,便建议刘备出击,刘备即刻命黄忠出马!只见黄忠纵马执刃,指挥蜀军前锋精锐一心向前,激励全体士卒猛冲敌阵!金鼓声响彻云霄,呐喊声震颤山谷!夏侯渊是猝不及防,一命呜呼!正如《三国志》原文记载:“渊众甚精,忠推锋必进,劝率士卒,金鼓振天,欢声动谷,一战斩渊,渊军大败。”纵观曹操麾下的那些武勇不凡的英雄战将,唯一在两军交锋时被另一英雄战将斩首的,唯有夏侯渊!

在《三国演义》中,这场定军山激战被描写成黄忠亲自指挥,法正出谋划策,而正史上,此战是法正辅佐主帅指挥不假,却非黄忠指挥,黄忠只是执行者,真正亲自指挥的是刘备,黄忠起到的乃陷阵的先锋作用。当然,先锋也是首功。战后刘备马上提升他为征西将军。

数月后,志得意满的刘备登基汉中王,论功行赏,决定任命黄忠为后将军,这一军职相当于开国元帅,地位几乎和关羽、张飞、马超等人并驾齐驱。不过刘备刚下决定,诸葛亮就给刘备稍微地泼了冷水,他说:“黄忠的名声和威望,一直比不上关羽和马超。而现在马上就把他们列于同位,会出问题的。因为马超和张飞都在近前,亲眼看到了黄忠的战功,还可以理解;而关羽在远方的荆州听到这消息,恐怕会不高兴的,主公您这样做大概不太好吧?”

若是法正说这番话,刘备可能还听得进去,但诸葛亮的建议,刘备不理。黄忠击毙夏侯渊的非凡壮举,他是亲眼目睹,至今难忘,而且定军山之战对刘备夺取汉中可谓至关重要,他是铁了心要把黄忠和关、张、马并列了。“我会亲自向云长解释此事的。”刘备对诸葛亮说。随即正式封黄忠为后将军,赐爵关内侯。

不出诸葛亮所料,关羽听说黄忠和自己并列,气得直吹胡子,大骂黄忠是“老兵”,多亏费诗巧言相劝,才平息了怒气。

黄忠凭借自己的真本事和关羽、张飞、马超(正史上赵云的地位不如这四位)并列,绝对是名至实归。亲身陷阵、面对敌之精兵,能击毙一位名闻天下的重量级战将,这一超凡之举不仅仅在蜀汉集团,在整个三国时代,也是极其罕见的了。虽说关羽曾经于万军之中亲斩颜良,但颜良只算一员著名的猛将,其才能、战功、名气和历史地位皆远不如夏侯渊。

当上后将军的一年后,黄忠便因病去世了。四十年后,他被蜀汉后主刘禅追谥为“刚侯”。黄忠之子黄叙早亡,所以非常遗憾,老黄家没有留下一丝香火。后世小说家对黄忠的平淡去世极不满意,便发挥想象力,虚构了黄忠战死的场景。《三国演义》中,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顺便夺回荆州,亲率大军伐吴,黄忠跟随作战。刘备一句感叹“朕昔日诸将皆老迈无用”,把黄忠给严重刺激了,只见他提刀上马,杀入吴阵,结果陷入埋伏,被不入流的吴将马忠(即生擒关羽的那位)一箭射中。拉回蜀营时,老将军已然疮口崩裂,黄忠用尽最后一口气对刘备说:“臣乃一武夫耳,幸遇陛下。臣今年七十有五,寿亦足矣。望陛下善保龙体,以图中原!”说完不省人事,当夜撒手人寰。

《三国演义》有诗叹曰: “老将说黄忠,收川立大功。 重披金锁甲,双挽铁胎弓。 胆气惊河北,威名镇蜀中。 临亡头似雪,犹自显英雄。”

本文为李萌独家撰写,喜欢的,记得订阅本头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