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1
周某,男,49岁,商人,2018年7月17日到我院治未病中心做三伏贴时发现到做艾灸的患者较多,遂咨询治疗方法,他反复腹痛便溏15年,平素畏寒,四肢不温,黎明及受凉时腹痛加重,睡眠稍差,舌质淡,齿痕明显,苔薄白,脉沉细。有浅表性胃炎病史,曾间断服中西药治疗效果不佳。
经中医体质辨识为阳虚体质,遂行腹部彝药“十字灸”治疗,每周1至2次,5次一疗程。一疗程后黎明腹痛明显减轻,四肢不温有所改善,再予腹部十字灸与背部督灸交替,阴阳同调一个疗程后,大便已成形,受寒及饮食不节时偶有腹痛。
现仍在间断做艾灸治疗,患者自述彝药“十字灸”治疗免去了长期服药之苦,增强了免疫力。
案2
刘某,女,34岁,教师,2018年8月29因痛经就诊,自诉反复经期,排卵期小腹、腰骶疼痛3年,平素畏寒肢冷,神疲乏力,食欲差,有子宫腺肌症病史,曾做针灸治疗效果不佳;就诊时经期第一天,腹痛难忍,面色苍白,舌质淡,苔白腻,脉弦细。
当日行彝药“十字灸”治疗,治疗结束腹痛、腰骶痛明显缓解。经期结束后做中医红外热成像检查显示脐周、小腹、双肾区、四肢末梢温度明显偏低,提示脾肾阳虚、宫寒;经中医体质辨识为阳虚体质、痰湿体质。
继续腹部“十字灸”与背部督灸交替治疗,每周1至2次,5次一疗程。三疗程后,痛经、四肢不温明显好转,排卵期偶有轻微腹痛,不影响正常工作,患者现仍在艾灸调理中。
“十字灸”疗法是什么?这么管事?
彝药“十字灸”疗法,即在中脘穴至中极穴的任脉部分与双侧带脉穴的中间部分进行施灸,通过经络腧穴、彝药、生姜、艾绒的综合作用,利用隔姜泥灸产生的温热之性将药物渗透到体内,在2小时左右的治疗时间内充分发挥药物的作用,达到补虚固本、调理冲任、温经散寒、理气止痛的功效。
“十字灸”疗法的适应症
◆ 体质辨识属于阳虚体质或寒湿体质者。
◆ 亚健康状态者,如慢性疲劳、体虚易感冒、畏寒、四肢不温等。
◆ 消化系统疾病:虚寒性胃病、胃肠功能紊乱、慢性结肠炎、虚寒腹泻等。
◆ 男科疾病:阳痿、遗精、性功能减退。
◆ 妇产科疾病:宫寒不孕、痛经、带下病、产后虚损等。
“十字灸”疗法为何有这么好的效果?1
经络作用
任脉:行于腹部正中,为“阴脉之海”,手、足三阴经均直接或间接交会于任脉,可调阴经气血;任脉另一功能是“主胞胎”,即与生育密切相关。
带脉:带脉可调经止带,治疗妇科疾患,同时带脉强健可固精强肾,治疗男科疾患。
2
穴位作用
神阙穴:在脐中部,是任脉上的主要穴位之一,具有温补元阳、复苏固脱的作用,故将其作为十字灸疗的中心点。
中脘穴:调理中焦、健脾和胃。
下脘穴:既可健脾和胃,又可滋补肾精。
水分穴:内应小肠,可“泌别清浊”,通调水道。
气海穴:为“生气之海”,可益气助阳,调经固经。
关元穴、中极穴:可培元固精、理血暖宫。
肓俞穴、天枢穴、大横穴、带脉穴:为带脉上的主要穴位,肓俞可补肾经气血;天枢又称补元,可补充人体后天之气以充盛元气,同时天枢可治“妇人女子癥瘕……月事不时”,大横为足太阴经穴,可转运脾经水湿;带脉穴可调经脉、补肾元。
诸穴合用,既调任带二脉气血,又奏滋补肝脾肾之功。
3
彝药灸疗粉
彝药“十字灸”疗法所用的灸疗粉内含有:土黄芪(阿娜帕),可补虚健胃、祛风除湿、清热利水;吴茱萸(念拍贝锡),可杀寒止痛,顺气疏肝,逐风邪,开腠理;鸡屎藤(耶喜牛),可行气消食、除痰湿、祛风通络等等。
再配以生姜,利用生姜幸散温通之性,在艾灸的作用下引经透皮,助药物直达病所。
诸因素协调配合充分发挥“十字灸”益气固表、补虚固本、调理冲任、疏肝健脾、杀寒止痛的作用。
作者简介
王森,楚雄州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干预治疗门诊医师,从事针灸推拿等工作4年,擅长运用针灸、推拿、刮痧、灸法等对亚健康体质进行调理治疗。
指导老师
周德仙,副主任医师,治未病中心副主任,楚雄州中医医院首届名医。从事肾内科、大内科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26年。
擅长病种:1、亚健康状态:头晕头痛、失眠多梦、自汗盗汗、畏寒肢冷、慢性疲劳、颈腰椎功能减退、焦虑倾向、胃肠功能失调、免疫力下降等中医调理。
2、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痛风、心血管疾病等病前状态及康复期调理及慢性肾脏病、过敏性鼻炎、更年期综合征等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