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回来了?

老少爷们齐上阵,白衬衫,红领结,精神抖擞地演奏《赛马》。

大家瞩目的焦点只有一个——

赵本山

他出道14年不温不火(没有一天热搜的他才实火)(1)

在这个热搜加速代谢年代,他离开舞台中央近十年,仍徘徊在众人的记忆中。

因为足够特别。

也因为他离开后留下的真空,至今没能被人填补。

一代“喜剧之王”。

他的消失,和他的风光一样,我们可能都没来得及看明白。

他出道14年不温不火(没有一天热搜的他才实火)(2)

师父

毫无疑问,赵本山是本土喜剧(曾经)的一张面子。

江湖上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东北传说”。

从小沈阳到赵四,整个东北笑星谱系里,竖着比,他是“教父”。

他出道14年不温不火(没有一天热搜的他才实火)(3)

他出道14年不温不火(没有一天热搜的他才实火)(4)

△ 上:赵本山收徒仪式;下:春晚后台导演大鹏给师父行礼

2012年,沈腾春晚小品的“郝建”火了,回到东北老家,父亲竟然无所表示,只顾着和亲朋好友喝酒。

因为他父亲只认赵本山。

其他人?都是什么。

所谓面子,是对权力快速见效的指认。

不需要抄起真家伙,只要显露出他的名号、排场、风范,就没人不服。

2010年,王家卫的《一代宗师》在东北沈阳拍摄,冰天雪地。

赵本山尽地主之谊,东三省的明星纷纷来到刘老根大舞台看二人转,与赵本山合影聚会。

一张图就很值得咂摸,左边不戴墨镜的墨镜王,右边章子怡,C位赵本山,三人吃着热腾腾的火锅。

他出道14年不温不火(没有一天热搜的他才实火)(5)

或许有感而发,王家卫在《一代宗师》成片里给了赵本山两段相对完整的对手戏。

说者赵本山,听者梁朝伟。

映射着丁连山极盛到平静从容的人生经历,甚至放在绝大多数“大人物”也很贴切。

叶问辗转来到香港,感叹迫于时势,宗师也转身做了伙计。

一条街藏龙卧虎,抽根烟就可能丢条人命。

老伙计,中华武士会丁连山感叹此一时彼一时,多大屁股穿多大的裤衩。

他出道14年不温不火(没有一天热搜的他才实火)(6)

来到香港,抽不了正宗的关东叶子烟,只能抽卷烟。

但老拳师的杀气不减,嘴里喊着让烟,对方不管会不会抽,都要接,否则就是不给面子。

点火就是试身手。

他出道14年不温不火(没有一天热搜的他才实火)(7)

片尾。

丁连山又出现了,他给叶问展示了一张老照片,中华武士会的合影。

左侧是宫宝森与襁褓里的宫二,右侧就是他。

他出道14年不温不火(没有一天热搜的他才实火)(8)

丁连山感叹当年同志成了陌路人,人生在世活不过八个字:

生死、是非、成败、荣辱。

但归根结底就一个字:我。

他出道14年不温不火(没有一天热搜的他才实火)(9)

经典的“里子与面子”阐述就出现在这一段。

一门里,有人当面子,就得有人当里子

面子不能沾一点灰尘

流了血,里子都收着

收不住,漏在面子上

就是毁派灭门的大事

面子请人吃一支烟

可能里子就得除掉一个人

他出道14年不温不火(没有一天热搜的他才实火)(10)

抽掉杀气与依稀可闻的烟味、血腥味。

这一段,王家卫取得恰恰是大人物难得清醒的自省与抽离。

2019年某日,偶尔还出现在刘老根大舞台的赵本山演完一段之后,突然抹起眼泪。

他说,做演员嘛,命都是观众的。

悲从何来?

2012年春晚,吹新风,新做派。

赵本山两个小品都被毙掉,降级给了地方春晚。

此后,春晚再无赵本山。

但每年春晚,都有他要回来的传言。

从极盛,到“被隐退”,个中滋味、冷暖得失,丁连山知道,赵本山也知道。

他出道14年不温不火(没有一天热搜的他才实火)(11)

农民

不管赵本山有多大的能量,观众始终认定他是一个农民。

这是他的另一张面子。

天生老太太脸,极其擅长扮演苦人、穷人和囧人。

初登春晚舞台时,才33岁,就显老态。

他出道14年不温不火(没有一天热搜的他才实火)(12)

赵本山6岁丧母,父亲离家出走,他跟着盲人二叔学拉二胡、三弦。

在老铁们的婚礼、葬礼、酒桌边赔笑表演,冷眼旁观了东北人日常生活的一切。

模仿能力极强,尤其擅长演盲人。

这是看家的绝活,从早年一炮走红的二人转《瞎子观灯》到后来影视剧,两眼一翻,惟妙惟肖。

他出道14年不温不火(没有一天热搜的他才实火)(13)

后来有评论说赵本山的小品经常出现拿残疾人开涮的段子,比如最经典的《卖拐》等。

他出道14年不温不火(没有一天热搜的他才实火)(14)

类似的还有对他徒弟小沈阳的批评,“女里女气”。

他出道14年不温不火(没有一天热搜的他才实火)(15)

Sir相信绝大多数差评都非恶意,但也是矫枉过正。

分歧主要来源于对东北文化、以及这片土地上民间艺人的理解。

表面上看似乎粗鄙、粗俗,甚至地道的二人转有糟粕,也有脏口。

但是经过赵本山等艺人的努力,已经有很大的改良、进步。

他小品中的“磕碜人”。

实则也是一面文化的镜子。

唯有残疾人,越发能体现草根生活的荒诞与无奈,如果仔细想,如果不是赵本山演瞎子、或者范伟演瘸子,又何来刺激出故事情节的顺坡下驴、急转直下,又如何暴露出戏剧空间里其他人的小算计。

包括后来赵本山主持,一脉相承的《乡村爱情》《刘老根》等剧,不时髦、不先进,无颜值,全部都说屯里的、村里鸡飞狗跳的破事。

他出道14年不温不火(没有一天热搜的他才实火)(16)

生活化的语言,夸张略微扭曲的动作,都在展示一个小人物言语、肢体美感之外的东西。

但这些东西,要Sir说,就是人性的“三急”,活生生的填充着我们的日常生活。

我们之所以是真正的人,就是因为这些羞羞臊臊的小欲望与小计较。

而赵本山能把这种特性展现到叫绝,不得不说他的星途、创作过程中遇到贵人。

Sir以为有三种人:才子、女人与老实人。

才子说的是他多年合作后来分道扬镳的编剧何庆魁,知己知彼,相爱相杀,八卦争论按下不表。

女人,是历次出现在赵本山小品里的女演员。

代表作《相亲》对手戏黄晓娟的温婉就不多说,《卖拐》里高秀敏(何庆魁的妻子)的爽朗、粗线条,衬托出赵本山的精明,相得益彰,也不多说。

与赵本山堪称两座高峰的就是“白云黑土”之“白云”,演员宋丹丹。

他出道14年不温不火(没有一天热搜的他才实火)(17)

宋丹丹给赵本山小品带来的是什么?

Sir以为是更大的戏剧空间,更完整的角色性格。

白云乐观、骄傲,还有不切实际的少女心思,黑土憨厚、过时,有不易察觉的狡猾、小家子气。

两种人互相反射着彼此的可笑。

而老实人说的就是范伟。

他出道14年不温不火(没有一天热搜的他才实火)(18)

△ 年初播出的《刘老根3》虽然打出了范伟的旗号,但不过是客串,还被部分网友称为“溜粉”

据说,赵本山知道范伟的能耐,给编剧下过死命令,要控制范伟的台词数,否则戏眼就不在自己身上。

能理解,范伟真有这个本事。

老实人,也是他的表演风格。

据范伟自述,自己腼腆内向,有讨好型人格。

搁在创作里,就是服务意识很强,服务对手、服务剧本,服务任何能够服务的环节。

在相当长时间里,除了宋丹丹,范伟又是最能衬托赵本山老太太面相下狡黠喜感的好搭档。

有趣的是,这张“里子”漏了,蹦出来,离开赵本山,竟然成为华语电影的一张面子。

他出道14年不温不火(没有一天热搜的他才实火)(19)

他出道14年不温不火(没有一天热搜的他才实火)(20)

他出道14年不温不火(没有一天热搜的他才实火)(21)

△ 《长安道》《南京!南京!》《不成问题的问题》

他出道14年不温不火(没有一天热搜的他才实火)(22)

喜剧

俱往矣。

眼前对他最大的期待,不是重返春晚舞台,而是谁是赵本山的接班人。

小沈阳?刘小光?宋小宝?王小利?……

他出道14年不温不火(没有一天热搜的他才实火)(23)

这个问题或许已经没有意义。

小品的舞台撤空。

赵本山原本的位置,谁也站不上去,他本人也一样。

消失的喜剧之王,如果这个词组成立,实际上问的是:喜剧哪里去了?

或许你会说,综艺啊。

是吗?

就拿近期两档喜剧类综艺节目的口碑来说,一目了然,拿不出手。

《王牌对王牌》第五季,豆瓣7.4,点赞最高的短评是:

他出道14年不温不火(没有一天热搜的他才实火)(24)

所以喜剧去哪里了?

这一出戏有点远,但或许并没有过时。

2011年的一出话剧,根据日本剧作家三谷幸喜的作品本土化改编。

故事讲的是,抗战期间的陪都重庆,一个喜剧团的编剧把新创作的本子交给审查官审查,结果呢,遇到一个不解风情,甚至厌恶文艺的军官,结果可想而知,本子被打回去改改改……

改到编剧生无可恋,改到喜剧变闹剧变悲剧最后变成“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剧”。

他出道14年不温不火(没有一天热搜的他才实火)(25)

关于什么是喜剧?有很多论述。

比如喜剧的内核是悲剧,喜剧是展示活泼的生命与僵化的机械形态之间的矛盾等等。

不管怎么说。

喜剧一定是反常的、大胆的以及向往自由的。

而做到这一点往往又是难的、冒犯的。

赵本山最火的小品,有人说是审丑,冒犯了穷人、残疾人和老人,说你是不是忘本了。

但他小品中的本质是什么?

王晶在《圆桌派》中提到过喜剧的“三定律”,无非是攻击——

他出道14年不温不火(没有一天热搜的他才实火)(26)

宗教?

风马牛不相及。

政治?

想都不敢想。

性?

只有小沈阳的娘娘腔可能稍微有那么一点接近。

在Sir看来,他说的是另一重禁忌。

一种可能我们特有的禁忌——

私。

因为“公”,长久以来是支配着我们精神的第一秩序。

你无法拒绝,不敢违背。

你看,那些让我们忍俊不禁的,不就是关于每个人心知肚明,非要在台面上藏着掖着的小算盘吗?

他出道14年不温不火(没有一天热搜的他才实火)(27)

△ 小品《不差钱》

这笑点。

来自于我们战战兢兢的私领域短暂释放后的愉悦。

也是我们被识破后,化解尴尬的会心一笑。

这小而卑鄙的真实。

正是__而__的__里,一道松懈的缝隙。(自行填入上文反义词)

因而我们仍在念想,总是抱怨。

没了赵本山就没了味道。

但是,当小品的目的已经不是搞笑的时候。

赵本山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为了衬托出别人的空洞无聊?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