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氏和孔氏家谱都属于华夏最完整的家谱,二者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方面,互相比较,可以取长补短,使各自家谱更加完美。

孔氏得姓孔父嘉,来源于子姓。据《孔子家语》引述《史记,宋微子世家》记载﹕宋公稽生丁公申,申生湣公共和襄公熙,熙生弗父何和厉公方祀,从方祀以下,世袭為宋国卿。弗父何生宋父周,周生世子胜,胜生正考甫,考甫生孔父嘉。据唐人林宝《元和姓篡》所说,西周初期,由殷纣王的哥哥微子启建立的宋国,为子姓。微子启死后,其弟衍继位。其曾孙的玄孙正考父,是宋国上卿。其子名嘉,字孔父,史称孔父嘉。春秋时期孔父嘉的后代,以孔为氏,就形成了孔氏。

怎样查孔氏家谱(荣氏与孔氏家谱的比较)(1)

孔氏

荣氏出自周时荣公,是为姬宗。远古黄帝有二子得姓姬,姬氏为黄帝的后裔。所以荣氏为黄帝后裔,是有根据的。

传说远古黄帝时代有个史官,叫孔甲,曾经作《盘盂》一书,但是因为孔甲之后没有孔姓世系资料,所以并不认为孔姓源于孔甲,而是源于子姓。无独有偶,荣姓也有源于黄帝时荣援之传说,同样的理由,荣氏创修宗谱时否定了得姓荣援的说法。

荣氏第二次续谱是明成化二十年(公元1484年),荣子61世孙荣闻声、明进士荣华等修。时隔200年荣氏于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甲子)再次续修,并约定60年一修,其后分别于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甲子)、嘉靖九年(公元1804年,甲子)、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甲子)如约续修。

孔氏第二次续谱是明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比荣氏晚了138年,孔子61代孙孔宏颙等修。孔氏宗亲约定,《孔子世家谱》每60年(甲子年)大修,30年一小修。清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如约小修,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甲子)大修、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乙丑)大修。

民国二十年,汶上荣氏宗亲和民国三位将军荣臻、荣鸿胪、荣光兴倡议《荣氏宗谱》全国合谱,离上次修谱67年。历时四年,于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完成。

孔氏也于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完成全国合谱,此次离上一次续修相隔192年。

宋代始,民间修谱循“大宗谱法”和“五世一提”的谱图法。 “大宗谱法”,谱记以世代为主线,直系、旁系有别;“五世一提”的谱图法,分阶段图列宗族世系的变迁,强调不同辈分之间的亲疏之别和承传关系。孔氏着重“大宗谱法”,荣氏则采“五世一提”的谱图法。

怎样查孔氏家谱(荣氏与孔氏家谱的比较)(2)

至此,孔氏共四次续修,荣氏六次续修。总体来说,不论剏修还是续修,荣氏修谱的阵容,修谱的积极性,谱系的规范性还是不输别姓。

然现代修谱,则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

《孔子世家谱》第五次续修始于1998年,2007年12月31日结束登记,历经十载。续修的《孔子世家谱》为接续1937年的民国谱,包括卷首又五集。初集为曲阜60户,二集为中兴祖后外迁,共51个支派(中兴祖为孔子43代孙孔仁玉),三集为中兴祖前外迁,共12个派,四集为按待考后裔所居省区排列的待考支(民国谱称失叙支),五集为这次续修新增的海外支派即韩国高丽派。全谱共80册,4.3万页,采用特制70克水文纸印刷,2000余万字,录入总人数约200万人,总重量达120多公斤,耗资千万元人民币。

《荣氏宗谱》第七次续修于1987年完成,虽较早于孔氏,但不论宗亲动员、入谱范围、编排缜密、印刷质量等方面,与孔氏皆不可比。

孔氏宗祖的分支,有支、有派、有户,以相互之间区别;专列失叙支(现称待考支);增列海外支派,这些做法都值得我们借鉴。

2012年10月《孔子世家谱》常态化续修工作协会在北京成立。《孔子世家谱》常态化续修工作协会设立办公室、秘书处、编审研究部、数字化部、联络部、财务部。继续开展《孔子世家谱》登录、勘误和完善工作。今后数字化的《孔子世家谱》将随时更新修成,成为历史上首部动态族谱。《孔子世家谱》常态化续修工作协会的建立已经成为中国谱牒文化发展的新的里程碑。

常态化续修,数字化谱牒,这也应成为我们荣氏修谱的发展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