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无论孩子多大,在父母的眼里都是孩子。无论是高考填报志愿专业,还是工作、结婚、生孩子,父母都要插手。他们常以“过来人”和“为你好”为由,迫使子女无条件顺从他们。如果子女不愿意服从,就要受到各种舆论的指责,自私自利、好心当作驴肝肺,这还是轻的,严重的会被说成是大逆不道。

孝道就是愚孝(要孝顺但不能愚孝)(1)

王鑫大学毕业后,顺利进入一家知名的建筑企业,担任出纳。上班半年多,由于工作表现出色,他便被公司派往湖南,担任公司承建项目的出纳,负责支付材料款、工人工资等。从2012年3月开始,公司陆续给王鑫打款300多万元,用于各项开支。2012年4月,王鑫一连几天没去上班,单位的领导和同事想了各种各样的办法,都没有联系上他。

一星期后,王鑫主动与公司取得联系,并回到公司。不过,他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向领导坦白,说自己挪用了公司工程款。领导大吃一惊,赶紧派人对账,结果发现,公司的账面上亏空了100万元。

孝道就是愚孝(要孝顺但不能愚孝)(2)

原来,忠厚老实、被亲戚朋友称为“孝子”的王鑫有个嗜赌的母亲,母亲在赌场上欠了很多钱,经常有债主上门追债。可母亲不但不知悔改,还经常跟王鑫要钱,用于赌博。

母亲打算去澳门赌场翻本,就找儿子借钱。王鑫明知道母亲赌博欠债已经成了无底洞,可碍于母亲是自己唯一的亲人,他最终还是答应了母亲的请求。

王鑫一下子就从公司账上挪走了100万,然后亲自陪母亲去了澳门。俗话说,十赌九输,在澳门赌场,母亲把100万输得精光。

见挪用的公款无法归还,王鑫自知无颜面对公司领导、同事,于是选择了离开。不过他并没有逃避,而是四处筹钱,想弥补账上的亏空。然而,100万元不是小数目,实在借不到钱的他只好回单位向领导坦白。公司选择了报警。

孝道就是愚孝(要孝顺但不能愚孝)(3)

子女不惜牺牲自己、自己配偶和孩子的利益,一味地对父母做出极大的牺牲,只要是父母说的就听从,甚至认为父母只有对没有错,如果竹逆了父母的意思就是大逆不道——这不是孝顺,是愚孝。

真正的中国文化是反对“愚忠愚孝”的。《孔子家语》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曾参小时候跟父亲一起去地里干活,曾参不小心把庄稼锄断了,父亲大怒,把曾参狠狠地揍了一顿,也许是下手太重,曾参竟被打昏了。父亲以为自己失手打死了儿子,伏在“尸体”上大哭。过了很久,曾参才醒过来。为了不让父亲担心,醒后的曾参说自己一点儿都不疼,回家后还弹起琴来,以证明自己无恙。

这件事被孔子知道了,他很生气,跟弟子们说:“告诉曾参,以后再别到我这儿来了。”曾参不解,托人询问缘由。

孝道就是愚孝(要孝顺但不能愚孝)(4)

孔子以大舜事亲之事为例,说明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孝:舜的父亲叫杆叟,为人糊涂,他后娶的妻子对舜很不好,欲除之而后快,她经常怂恿杆叟责打儿子,甚至还设计想杀死舜,舜几次险些丧命。舜虽孝顺父亲和后母,但并非任何时候都逆来顺受,他秉持的原则是“小捶则待过,大杖则逃走”,也就是,面对父母小的责罚,安然顺受,但父母要杀自己的时候,就尽力避开。

孝道就是愚孝(要孝顺但不能愚孝)(5)

在孔子看来,在父母对自己起杀心的时候躲开,以免他们背上杀子的恶名,这才是真正的孝。而曾子见父亲下了狠手,却不想办法躲开,万一父亲失手,将他打死,父亲将置于何种境地?盲从的儿女并非孝顺,而是愚孝。反之,不顺从父母的意思,反对父母的做法,也并不一定都是不孝。

曾子听了这番话,恍然大悟,连忙去拜谢老师的教诲。

说起孝顺,很多人都认为光宗耀祖就是一种孝顺。喜欢把光宗耀祖挂在嘴边的长者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一个人是好是坏无所谓,要为整个家族考虑考虑啊······”这迫使很多子女把光宗耀祖视为终生理想,在做人和做事的时候,他们考虑最多的是整个家族,而不是自己。子女为了祖先和父母去拼搏,去追逐功名利禄,为的是能够履行尽孝的义务,对他们有个交代。

孝道就是愚孝(要孝顺但不能愚孝)(6)

许多子女都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如果有幸功成名就,就觉得光耀门媚、风光无限;如果不能出人头地,就无法面对父老乡亲;假如身败名裂,就觉得无颜活在世上。

子女因为感恩父母的养育而自愿尽孝,那是发自内心的感情,如果父母自以为对孩子有养育之恩,便理所当然地要求子女必须偿还,那不就成了交易了?父母尊重孩子的选择,才是真正爱的表现,孩子努力把自己的生活过得更精彩,不让父母担忧,才是真正的孝顺。

孝道就是愚孝(要孝顺但不能愚孝)(7)

每个人都要有独立的人格,谁也不是谁的附属品,每个人都有权做出自由的选择。不要让光耀门媚成为你的桎梏,拼搏努力不是为了光耀门媚,而是为了自己。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的价值观也要跟着变一变了。把光耀门媚视为理想没什么不对,但成功的路有千条万条,不能一味地追求升官发财、有权有势,把这些视为成功的唯一标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