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往昔散文(走过洛表散文)(1)

火焰掌纪念碑

洛表,是一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今年始得机会到此一游。行前先百度一下,其名称由来,据说最早始见于明代洪武年间(1368-1398),属于叙南卫管辖。《珙县志》记载:该地古代地邻多州,归辖无稽。境内有符黑水支流穿流其境,曾称为符江。实际上,境内河流主要是螃蟹溪、洛亥河、邓家河,这些都是南广河支流,南广河自罗星渡口逐渐变宽,经门坎滩、孝儿流入高县后,在南广镇陈塘关以下汇入万里长江。洛表扼川滇要道,集八方商旅,是四川珙县南部第一镇,行政区域面积81.64平方公里,人口34283人。民国初年,行政建制设乡团防局。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属甲种乡,系全县第一大乡,沿至解放初期。1949年12月8日,洛表解放,仍沿袭洛表大乡建制①。1950年设为珙县第四区,历史上曾经管过九乡一镇,习惯上被称为大洛表。1992年乡镇区划调整为今日洛表镇。境内有 “僰人悬棺”、清代玉牌坊、九宫十八庙,五尺道遗迹、红军活动遗迹、何家岩庙宇、观宝山林海、四里坡原始森林,高坎梯田等。总体上看,洛表是一个人文历史底蕴厚重、开发潜力巨大的地方。

走进洛表,首先看到的是1994年12月建成的三菱型火焰掌僰人纪念碑,正面撰写“僰人故里”四个大字,为著名书法家唐刚志先生题写。一侧是温知新先生写的洛表概况介绍,再一侧镌刻着一首李诗文先生1994年10月撰写的《浪淘沙.悬棺》:峭壁缀悬棺,古俗奇观。丝城战鼓震心弦。九月重阳烽火夜,梦散硝烟。往事费评谭,史界同探。僰裔流失裔骨遗寒。中外游人频指点,谜底谁穿?整首词追思了明代僰人九丝城大战兵败被灭,淹没于历史长河的往事,又表现对僰人后裔何处去了的思考。僰人纪念碑伫立在一个三岔路口。路标指示牌显示,到巡场70公里,到悬棺3公里,到王家四里坡24公里。晚上6点,先住宿贵临酒店,晚餐吃洛表猪儿粑,这东西是当地名吃,与江安红桥猪儿粑一样有名。据传洛表猪儿粑是清朝光绪年间由叙永大坝地区传入洛表,当时称为川南磕粉,后来演变成为是招待客人的席上珍品,味鲜色美、回味悠长②。休息尚早,先了解一下街市情况,往北走到僰人广场,说是广场,其实不足一百平方米,那里主要是僰人雕塑图画。往南过宏福广场、牌坊街、信义街、南园街、穿米市、直到洛表民族中学。路程大约三公里。回来从街后公路返回。总体感觉,老街略显老旧,有古镇特色,但商户很多。新建商楼主要集中在S436公路沿线两边,高楼鳞次栉比,店铺宽敞明亮,灯火辉煌,生意相当红火,街市上人流熙熙攘攘,烧烤饮食店人头攒动,KTV传出一曲《拉萨夜雨》,一派繁华景象。回到酒店思考次日参观路线,拟定把相关历史人文景观都探寻一遍。

早起吃宜宾燃面,整装出发。

第一站 从酒店到僰人悬棺。早上从酒店出发,开车十分钟就到悬棺下面。没请导游,自己观看,不明白就百度或查阅资料。其实,僰人已是一个远逝的民族。“僰人”一名,始见于《吕氏春秋》,主要聚居在川南珙县。周朝时因助武王伐纣有功,被册封为“僰侯”,率先西南建立了“僰侯国”。此后,尽管历经兴衰沉浮,始终没有离开这片土地。生活方式上,僰人渔猎见长,种植发达。僰人悬棺被称为世界之最、巴蜀一绝。历经千载,引人遐想。悬棺路口石碑标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间:1988年。据《珙县志》记载:“珙本古西南夷服地,秦灭开明氏,僰人居于此,号曰僰国……”意思是说,在先秦时僰人就居于此,属于“僰侯国”的重要辖地,因此珙县被称为“僰人故里”是名副其实的。而今僰人已经消失了,唯有山岩上的悬棺、岩画等告知人们,在珙县洛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曾经居住过“僰”族群落。关于僰人来历,有僰人说、僚人说、越人说、蛮夷说等,僰人生活上限未知,下限为明代。

敬往昔散文(走过洛表散文)(2)

麻塘坝悬棺

为加深了解,查阅资料,研究者多,著述也多,归纳起来说,悬棺其实就是一种墓葬方式,其置棺方式,一为木桩式、二为凿穴式、三为天然洞穴式。安放方式有垒土说、栈道说、垂吊说等多种。从分布情况看,全国范围内,福建武夷山、重庆巫溪、江西龙虎山、云南豆沙关、四川雅安、珙县都有悬棺。主要集中地还是在珙县洛表麻塘坝和曹营苏麻湾两地。参观悬棺,首先要到洛表麻塘坝。该地是僰人悬棺的核心区域。麻塘坝在洛表街市西南三公里,站在点将台高处目测一下,坝东西宽约一公里,南北长约五公里。坝两边有二十多座山崖对峙,壁立千仞,或许是因地壳运动断裂下陷,水流冲击而成,坝中有螃蟹溪自南向北穿流而过。悬棺就分布在绝壁上,绝壁上有桩孔遗迹、红色彩绘岩画、有题诗。岩画有农耕、射猎、舞蹈、杂技和各种图形、动物、武器、植物等,色彩鲜艳,栩栩如生,形象地再现了僰人时代的民风民俗、宗教信仰、自然环境、社会生产,内容丰富、形象古朴生动。题诗不是很多,有的风化脱落,有的模糊不清,在邓家岩崖壁上还有几句:“谁家棺木挂悬岩,善良姊妹痛人怀。雪菲芜草山呈孝,风吹松柏哭哀哀。白日花开陈祭礼,夜间星斗照灵台……后面两句已经看不见了。该诗写于清嘉庆丙子年(1816年)间,作者不详,读之使人的悲恸!咨询当地对悬棺有所了解的付兴全,据说整个悬崖现存棺桩棺孔不下万个,悬棺二百八十多具,是世界上悬棺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好,数量最多的地区,被誉为"世界一绝"。点将台上面还有一个大洞,据说是古代僰人存放物资和指挥作战的地方,站在那里,居高临下,对下面一览无余。现在悬棺开发,修建了很通畅的道路,上去很容易,既可俯瞰悬崖下形势、也可观赏对面悬棺梯田、农庄。1988年,僰人悬棺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多少年来,除游客外,也吸引许多研究探索者。千古之谜,迷之难解,吸引专家、爱好者探寻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葬式、神秘的文化、神奇的传说。1935年,美国的传教士、人类学家葛维汉来到珙县考察,写下《川南的白人坟》,第一次向世界介绍洛表悬棺。20世纪40年代至今,一批批的考古学家来到这里,试图破解这个千古之谜,虽然迷津未解,人们却从当地一句 “游倮倮,范苗子,后山何家挂岩子” 的民谚中探寻到了僰人的些须踪迹。当地人说这民谚是说姓游的可能是彝族的后裔,姓范的可能是苗族的后裔,后山姓何的可能是僰人的后裔。为了验证这种推测的真实性,有人进行了实地考察走访,查看后山何姓人的族谱,证实了他们的身份与古代僰人有一些联系。为一探究竟,20世纪70年代在众多考古学家、科学家的倡议之下,政府开始了建国以来第一次对珙县悬棺的正式发掘。参观纪念馆可以从中了解一些僰人历史。洛表僰人头领主要是哈氏三雄(哈大王、哈二王、哈幺妹),兴文那边的僰人头领为卜氏。史料记载北宋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僰人在首领卜漏的带领下,在僰王山聚众造反,被宋军打败,僰王被宋军擒获后招安。僰人兵败僰王山后,在400多年的时间里偃旗息鼓,直到明朝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再次在兴文、珙县两地造反,明王朝派四川总兵刘显、刘挺父子率领十四万官军大举围剿,最终在兴文县九丝城将僰人彻底剿灭。经过明朝万历年间那场战争,为了生存,僰人作为一个民族,除战死者外,活下来的人选择隐姓埋名,融入到了其他的民族,僰人从此销声匿迹退出历史舞台,一个民族的消亡历史何其惨烈悲壮!明王朝为了夸耀自己消灭僰人所立的《平蛮碑》至今还伫立在建武城旧址,仿佛在诉说着那段血雨腥风的苍凉历史往事!

民族消亡,遗迹犹在。珙县僰人洛表悬棺维护工程,在1974年、1985年、2002年进行三次抢救性维修,并建立了僰人悬棺陈列馆,对研究古代僰人的生产、生活、政治、军事、文化等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站 从文昌宫到洛表民族中学。看完悬棺,转到文昌宫。据说文昌宫是当地九宫十八庙之一。相传文昌宫是文运六星总称,主文运。历史上该地曾是教育庠序之地,从民国到现在,办过幼儿园、小学、中学、承担过教办职能,后因环境变化,办学选择了更为宽阔的场地灵应寺附近的大冲坝,称为东灵街一号。大冲坝洛表民族中学建筑体现了特有的民族建筑风格。进入校园环境清幽、桂花飘香,书声琅琅,学校体现了和育文化特色,办学理念是发展为本,和谐育人。教学楼大门对联是:修业于斯问道释疑师圣哲,建功在世齐家治国效先贤。大厅墙上有万世师表孔子画像,旁边强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张贴有强调国家、社会、个人责任和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标语,让人一看就明白办学的宗旨和育人的目标。学校建校半个世纪,为社会培育了大量人才。方向正确,目标明确,措施得当,干劲十足,有理由相信,洛表民族中学定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该校范祖钊老师在《珙县洛表民族中学赋》中写到“木铎金声,春色满园,播火边邑,馨香益远。放歌新时代,携手赋新篇”,诚如斯言!

敬往昔散文(走过洛表散文)(3)

洛表牌坊

第三站 转入南园街口玉牌坊。玉牌坊又名节烈总坊,五楼庑殿顶,比较雄伟壮观。据《珙县志》记载:洛表玉牌坊修建于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远观近看,牌坊坐北向南,牌坊四柱三间,檐下刻如意斗拱,坊明间北面,顶层檐下中书“圣旨”二字,“圣旨”四周以卷草纹相绕,下匾额刻“节烈总坊”四字,左右饰山水人物浮雕,八仙图有韩湘子吹箫,何仙姑献花,吕洞宾执剑等,坊南面明间匾额“皇清旌表”四字。牌坊占地20平方米,高8.15米、宽6.5米,南北两向四列,中门款2.1米,两侧们各1.1米③。正反两面有当时名人所题楹联几幅。其中,珙县知事夏相华楹联最为入眼,“震旦几须眉谁得千秋馨俎豆,坤维多气节全凭一念励冰霜”,时间是“大清光绪二十一年乙巳孟秋,也就是1895年,距现在127年了。另外一联为赐进士出身的叙州府事文焕所题:“黑水注千山万壑而东巾帼于斯最饶劲气,红颜垂百代群纶之范表坊从此小树芳型”。从内容上看主要是表彰守节妇女,冰霜励志,节烈总坊总共表彰八十名妇女,其实每人都各有自己的辛酸历史。用现在的观点来看则不值得提倡,因为妇女丧夫再嫁是很正常的事,她们有再选择自己幸福生活的权利。在清王朝时期,沿袭历史传统,鼓励褒奖妇女冰霜励志,守孝节义。皇清旌表就是皇帝亲自表彰、奉命修建。宋代理学家提出女性应当守节的主张,程颐有句名言:"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因时代习俗很难改变。从建筑学角度看,洛表玉牌坊具有典型的清代建筑风格,对研究中国牌坊和地方民居建筑具有重要的意义。坊身雕饰的人物、山水等图案则体现了中国儒家文化内涵,对研究我国儒家文化在川南民族地区的发展以及地方风土人情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④。贞节旌表对明清妇女生活有很大影响。明清时代社会的氛围中,贞节故事的广为流传、地方上贞节牌坊的设立,人们莫不以家庭家族中有人受旌表为荣,造成一种"守节才是正常"的社会期待,使得妇女倍感压抑。好在社会变化,习俗改变,贞洁牌坊已不再立,妇女都可以自主追求幸福生活,玉牌坊也就只是作为历史文物罢了。

敬往昔散文(走过洛表散文)(4)

秦五尺道遗迹

第四站 到瓦店子探寻五尺道遗迹。瓦店子距洛表八公里多,过洛表的五尺道主要是从瓦店子到王家四里坡一段,大约有二十五公里左右。秦朝统一全国后,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的政策,五尺道是当时的交通要道,一直通到西南地区。由于道路宽仅五尺,故史称“五尺道”。《中国古代史》记载:为了加强对西南地区的控制在夜郎、滇等地设立的郡县,秦始皇派遣将军常頞率军筑路,这条路从成都经今四川宜宾、云南昭通到滇池,是川滇的重要商道。其开凿与发展有个曲折过程。史载:秦孝文王元年(前250),蜀郡太守李冰修筑巴蜀通滇道路,修通从成都到宜宾的道路。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派遣常頞续修,并把道路扩宽为五尺,沿朱提江上溯至曲靖,全长2000余里。朱提江即今叙州区横江,云南境内段为关河,《水经注》中称为羊官水,跨越川滇黔三省,是金沙江下游最后一条支流。西汉武帝元光六年(前129),派唐蒙为中郎将率巴蜀兵民续修改建五尺道,公元前112年完工,史称南夷道。南夷道从今四川省宜宾起,经盐津、大理,逆白水江而上,经彝良牛街、镇雄芒部、贵州赫章、威宁,云南宣威直达曲靖。唐代,巴蜀通滇道路恢复畅通,因道路途经石门关(今盐津豆沙关),故易名石门道。唐贞元九年(793),唐与南诏恢复往来,西川节度使韦皋遣巡官监察御史马益流整修石门道,并于沿途设置驿站。石门道自四川宜宾南行,经庆符、高县、筠连,盐津、大理、昭通、过贵州威宁,到宣威至曲靖。其中经庆符、高县、筠连段经过洛表,汉为南丝绸路一段⑤。这条路虽在崇山峻岭之中,但却是四川沟通印度、缅甸、以致欧洲的通道,是当时的一条国际商道。现在公路四通八达,五尺道、南夷道、蜀身毒道早已被现代化的公路取代,但历史遗址折射出它的丰富内涵,其历史文化价值历久弥新,永远不会灰飞烟灭。秦五尺道,现在主要在王家四里坡有一段遗存,有图片在四川省历史博物馆展出。今年暑假参观四川省历史博物馆,看到珙县王家四里坡秦五尺道展示图片,自己好生激动。宜宾珙县境内闻名于世的名胜古迹僰人悬棺、玉牌坊,秦五尺道,洛表就有三大文化遗产,其文物价值、旅游价值、品牌价值、科研价值、文化价值及其丰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宝贵的精神财富,不能不说是洛表的一张顶级名片,如果依托它们,定能开发出更具潜力的旅游资源,产生巨大经济效益。

敬往昔散文(走过洛表散文)(5)

观宝山林海

第五站 去官帽山和四里坡。官帽山位于川滇交界处,因酷似古代的官帽而得名,海拔1270米。距离洛表场镇17公里左右。上个世纪70年代,是联合国粮援造林工程,1975年洛表公社开荒始造,1978年初具规模,人工林一万多亩,时任县委书记孙文启改之为观宝山。1982年四川省原副省长何郝炬视察官帽山,写《浪淘沙.观宝山》词一首抒发情怀。“珙底好风光,碧岭青岗,佳杉万顷尽成行。又道观山添虎豹,林海苍茫。七载绘新章,洛表山乡,客来茶薯饷清香。事在人为山易彩,绿满江乡”。后来改革后实行市场化经营,观宝山自然风景区发展思路是“生态旅游 生态康养 近自然经营”,打造高端特色品牌旅游,品牌康养基地,力争建成4A级林海风景区。该地林区负氧离子高,导致检测仪器爆表。此外还有天生石拱桥、地下溶洞,叠水瀑布,奇峰、怪松、飞瀑等,是吸引游人的良好休闲之地,令人流连往返。而今这里万亩林海, 辽阔无极, 树翻绿浪,霜叶留丹.是绝美绿色休养的胜地。从观宝山上四里坡原始森林珙桐园,一小时左右。珙桐园属省级自然生态园区,主要有原始森林1.5万亩、五尺道约25公里、穿行在崇山峻岭间,由青石板或块石铺成,石板上残留有马蹄印和拐錐窝,沿途有古街、栈房、石桥、民居。珙桐树被称为植物活化石,是1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留下的孑遗植物。还有吴三桂造钱厂遗址,有农家山庄,刺竹林,葡萄园。翻过湟水河可进入云南林枫,距离扎西红军纪念馆也不远。三十年前,与同事步行从四川过云南,在湟水河畔一户人家歇息,主人不在,其门上的一副对联至今仍能记得:日落西山返阴复阳还见面,水流东海兴波作浪不回头。当时这户人家单村独户,隐居深山,住的还是茅草房,而对联却给人一种洞明世事,通透玄机的感觉,以至于多年以后还让我记忆犹新。

第六站 从雨花长征路路到石碑珙县龙。珙县曾经是革命老区军事活动场地。《珙县军事志》记载:1863年1月31日,太平天国石达开余部抵达洛表王场;1935年2月7日,红一军团所属红二师,按照中央军委命令向云南威信、镇雄方向前进,一部从兴文建武出发分两路进入珙县境内,一路为红四团团长王开湘的先遣部队经雨花村、凤鸣村、福宁村、新村上云新下洛亥;另一路为红二师的大队伍途经石碑抢渡落雁河,经现曹营镇的龙胜村、新村、云新村官路到洛亥。红军给曹营留下了长征的史迹。曹营成为红军长征经过珙县的第一镇,2020年红色曹营写入了国家级长征主题公园宜宾段规划。长征红色文化,正积极推进打造川南红色文化经典体验基地,雨花长征路有望成为红色旅游品牌⑥。另据《珙县文史资料》记载:1935年5月11日, 红军川滇黔游击纵队从王场回师洛表,刀劈恶霸范良珍于富贵寺山坳。5月22日红军川滇黔游击纵队与叙南保商团李腾骧部500余人在洛表附近马店坡大战,打败李军,马店坡战役遗址在今洛表茂林村。1949年12月8日,二野十八军54师从云南镇雄进入王场,转入洛表。2022年6月28日,蒋勇在《扎西,扎西》一文中,记叙了参观扎西红军纪念馆看到朱德总司令发布命令的电报影印件,一份是“在川滇边的洛表、长官司、扎西、大河滩地域集中”。还有一份是命令“一军团向镇雄和长宁方向警戒,军团部和直属队由建武至洛表、中兴”。他记得母亲还跟他讲过,朱毛红军过洛表时,他只有4岁。朱毛红军就是朱总司令和毛主席的队伍。从曹营到石碑珙县龙遗址大约4公里。珙县龙是1997年地质调查过程中发现的早、中侏罗纪恐龙化石,距今2亿年-1.75亿年,具有地学、生物学及多学科研究考古价值,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⑦。

洛表悬棺、观宝山、四里坡、雨花长征路、石碑珙县龙、兴文石海、长宁竹海、筠连大雪山、扎西红军纪念馆相距不远,基本处在一天旅游环线上,开发的价值很大。总体看,洛表交通方便。宜威公路穿镇而过,北距县城70公里,南经王家至云南,东过石碑到兴文,西达筠连,道路畅通、商贸经济文化繁荣,历史上就是是川滇商旅辐辏之地。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宜宾、自贡、泸州、内江、五通桥盐巴、布匹、纸张、糖食等百货从宜宾沿南广河船运到半边桥渡口,搬运到洛表,又从洛表通过陆路马帮驮运到云南宣威等地。外来商人在洛表开设商号,经营物品买卖。云南昭通、镇雄的鸦片、药材、土漆、铅巴等物品和本地物品一起买卖,一度相当兴旺。半边桥渡口是南广河洛表到宜宾水路船运的起点,设置货栈及堆场。过去有部分撑船为生的人,我家妻子的外公解放前就曾在南广河撑船运货,他主要是把洛表的货物运到高县趱滩,又从趱滩运货物回半边桥渡口。偶尔也同其他船工送货到宜宾南广码头。长年累月在水上漂泊,风里来雨里去,靠撑船养活一大家人,着实艰辛。1967年公路修通,陆路运输取代水路,加之南广河水量减少,半边桥渡口衰落,而今仅存遗迹和传说。1999年经有关部门研究共同编制了《洛表镇现状分析图》《洛表镇总体规划图》,确定了将洛表建设成为花园式文化旅游古镇的发展目标,坚持“统一规划,分期开发,开发一片,配套一片,建设一片”的原则,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开发两个重点,以提高城镇质量和观光旅游景点的品位。通过规划,洛表已于2000年4月经省委省府批准作为全省300个小城镇建设试点镇。洛表街市原本建在一条200米左右的长形土埂上,南北长2000米,东西宽300米,宛如一只反扣船,俗有“洛表一条船”之称⑧。

敬往昔散文(走过洛表散文)(6)

洛表鸟瞰图

而今,洛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相信当地党委政府定能驾驭这艘航船劈波斩浪,勇毅前行。

一番游历,几度流连,离开时禁不住深情回望。洛表是个充满希望的地方,未来可期!

祝福洛表。

参考资料:

①《珙县洛表镇志》

②《珙县文史资料.洛表专辑》

③《珙县志》

④《珙县志》

⑤《叙州府志》

⑥ 当地宣传资料

⑦ 珙县龙资料 百度网

⑧ 当地宣传资料

2022年12月15日

敬往昔散文(走过洛表散文)(7)

壹点号 谭昌乾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