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初,意大利和法国出现了要求歌唱者用雄伟的声音来表现英雄激情的歌剧作品,而当时的开放唱法无法满足这一要求,意大利一些男高音歌唱家通过实践和研究,摸索出一套能使高音获得丰富的泛音又能保护嗓子的唱法,这就是后来的“关闭唱法”。

唱歌有几种唱法及区别 大多数一线歌手都学过的关闭唱法的发展历史及训练方法详解(1)

关闭唱法的发展历史及训练方法详解

老师认为“优美动听的歌声,必须是协调、平衡、统一的声音”,并提出“想”“听”“看”教学要求。

形象一点来说,“想” 是“司令部”,是向发声器官发出命令的最高指挥部。歌唱肌体的一切活动及语言、感情的一切艺术表现均受它的指挥和控制,高音“关闭”发声技巧也主要是靠这个“想”来完成。“听”是“监察部”,唱出来的声音对否,靠听觉器官去检查。“看”是“执行部”,按照“司令部”的指令去调整歌唱器官发声的状态和形成它们的表象,用表象的形象思维去“看”。

打开喉咙,为“关闭”打通必经之道

意大利主张“打开喉咙”来发声,这是美声学派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重要经验。喉咙作为“可调整腔体”中可塑性最大的一部分,它的状态对歌唱发声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男声来说,打开喉咙的重要标志就是喉器的下放。歌唱时候的喉器位置要比生活中低一些,但也不是越低越好,应该说喉器的下放是为了打开喉咙,打开喉咙是为了给声音“让道”,所以喉器位置应该是“相对低”和“相对稳定”,只要声音出来的漂亮、舒服就对。

1.根据元音的特点,“O”和“U” 相对喉器位置最低声音最竖立。可以利用这个特点来练习喉器的下放。方法是:用“U”嘴型深吸气到“O”嘴型。具体是先做好“U”嘴型,然后慢慢深吸气,气息经过喉咙感觉凉飕飕的,口咽腔慢慢膨胀向“O” 嘴型转换,同时监视喉器是否下放,吸饱了控制一下,尽量久的保持所达到的低喉位状态。这里的嘴型不但是嘴唇上的造型,更重要的是口腔里面的空间造型。吸气的要求是只有吸下来的状态而没有吸下来的力量,保持放松。练习过程中可以用手摸着喉器,感受喉器被一次一次的吸下来。当熟练了这个方法后,可以直接用“打哈欠”把喉器“带”下去。这样的训练同时也能增强环甲肌肉收缩和拉低喉器的力量及灵活性。

2.口咽腔有个生理特征,当软腭吸上去的时候喉器会自然下放。有一种特殊情况是软腭吸上去了但是喉器没有下放。原因是每个人的喉器先天性能移动的幅度不一样但是“当软腭吸上去的时候喉器会自然下放”这个生理连锁反应是科学得来的,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需要注意的是“打开喉咙”并非整个喉咙都打开,特别是声带不能打开,声门开大了,就会让声音出现空虚、暗淡、位置靠后等问题。确切的说,喉咙真正需要打开的是喉器下方、大气管上端的部位,同时喉头后面的喉咽腔也有旷张的感觉。

打开喉咙不只是“关闭”的需要,更是整个歌唱发声的前提。

换声区以下的训练

打开喉咙为“关闭唱法”让开了一条宽敞的声音通道,但是声音本身的形态对能不能进行“关闭”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无论是男声还是女声,从低音到高音都是一个假声递增的过程,真假混合是美声唱法最显著的科学性和优越性,而混声的方法“通过混合元音来做到混合真假声”。从低声区到高声区,元音混合规律可以这样归纳:“a-o-u-o-a”。

具体的说,男高音在开始一个八度的自然音域里,要唱纯的a母音,“过度区”就要掺o母音的音色;到了 “换声区”(换声点往上走三个半音)f2或#f2的时候要用“前a后u”的混合母音进行关闭;再往上过了#g2 的时候再用u混合声音就会变得“闷、暗”,在这个基础上后面的音应该逐渐“敞开”,a2和?b2的母音应该从u转到o的混合音色;b2c3则应该把“关闭”“开放”来唱,音色靠近a母音。掌握了这个规律,就能较方便的获得高音和各音区的统一。当然,每个元音本身怎么进行真假混合和“关闭”是值得我们谨慎处理的。沈湘老师指出:“不同的母音用不同的音色来‘关’,a用u关,i用ü关,e用(ei)关”。

元音的混音练习:

练声曲1

通常来说“o”“u”及“i”“ei”这两组元音更容易帮助找到关闭的效果。“O”“u”时人的喉位最深,肌肉最积极,喉咙便于打开,使得声音相对竖立;“i”“ei”元音则因为本身具有声音集中、位置高且声带张力强,这些都使得容易获得关闭的效果。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这两组元音各有用法:喉咙打开困难、气息浮浅、挤压喉咙等问题适合前种方法;而声带张力不足、声音有后倒、暗、虚等问题适合后者。练习提示:1.慢速练习,力求一个个做到位,注意唱u母音时不能吊起来,喉器要松弛的保持低位置。2.唱时元音不要求“真”反而要求 “像”,“o”要带点“u”而“u” 也要带点“o”,这样才能互补。3.走到高音的时候要注意心理调整,脖子、下巴、舌头要保持放松。4.根据前面提到的“元音混合规律”可以用练声曲2训练:用u关a,用ü关i,用(ei)关e。

练声曲2

练习要求:1. 中等速度练习,“a”要往“o”靠,不能唱成毫不相关的个体。2.注意声音要连贯、通畅,不能有“坎儿”.3. 我们也可以用这条练声曲练习:用u带a,用ü带i,用(ei)带e”来取得基本全面的元音混合能力。

练声曲3

练声曲3更具流动性,能训练歌唱者混合元音的快速转换能力,检验歌唱者对混合元音的把握程度。更重要的是用它为进入高难度的混声练习作准备。笔者认为,除了按照“元音混合规律”来练习不同的练声曲,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些非规律性的问题。每个人都会有一个天生就容易被关闭的母音,这个母音的效果通常也比别的好,抓住这个母音带其它母音进行快速流畅性练习,能从“规律”之外找到一些属于自己的状态和感觉。以这条练声曲为例,如果天生“e”唱的轻松关的容易,用它来带同样是开口音的“a”,让“a”往“e”靠拢,不见得效果会比遵行“规律”办事差,可见在“母音混合规律”的指导下相对的结合个人因素更能轻松的找到属于自己的“关闭”。

练习要求:

1.第一个三连音起音是P,二音要到F同时腔体要随之调整,三音又要回到P,在这个过程中不能有痕迹,整个练声曲出来的声音应该是柔亮、连贯的。

2.音阶要唱清楚,每个音都要听到但是不能断开,注意整体线条的起伏。

3.最后一个音气息要保持沉稳,位置还是要保持在鼻子后头,不能掉。

唱歌有几种唱法及区别 大多数一线歌手都学过的关闭唱法的发展历史及训练方法详解(2)

喜欢唱歌的朋友可以点击文章下面的“了解更多”进行系统的学习,让老师帮你做一个专业的发声测试,先找到你的问题帮你调整一下

高音区的训练

这一阶段的训练要注重结合个人的情况,如语言、语气、语调习惯,发声习惯。根据“元音混合规律”可将换声区后的高音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是a2和降b2,在通过混合“u”得到转换后,来到这两个音时因为音高的提升,“u”母音变成局限声音的因素,所以逐渐又 “敞开”一些,往“o”的音色靠拢。第二阶段是b2和c3,它是一般男高音的极限音高,著名声乐教育家邹本初在《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中明确的对这一阶段的技巧进行了阐述:“用 ‘关闭’的开放感觉,‘让声音贴着咽壁向后往鼻咽腔的最顶端集中’,‘捏住后颈、气行与背、声贯于顶、头腔开花’,‘全身像喊人一样积极的唱’。这种状态是属于 ‘开放性的关闭’,母音从 ‘o’回到‘ a’的纯开放。”

如歌曲“再见了,大别山”的结尾部分:

这里的降b2是全曲的最高音,经过前面的演唱后,在这个地方唱一个降b2是高难度的,而且这一句的音域从降e2—降b2,涉及了从“过渡区”到“拓展高音阶段”的统一问题。

应该怎么唱这个降b2呢:

A.在唱前,心里应该先“想”到这一句的声音效果和歌唱状态,也就是感情和 “耳朵”“走”在声音前面。

B.把握好气口,吸气要从深厚饱满,但不能僵硬,而且要 “吸气打开喉咙”的同时全身放松,感觉人和肚子一松气就进来了。

C.唱“铭记”的时候稳住两个“点”,一个是(可借助身体下沉的动作)让气息沉下去找到“腰腹韧带”的着力点,即“支点”,二个是这两个字属于“i”母音,位置高且靠前,要借助这个明确 “亮点”!

D.“呀”是“a”母音,应该混合“o”母音用“上吸下叹”的状态 “混着” “吹”上去,这个时候要全面调动起来积极的唱。E.笔者认为,在发声还没有成为一种自然习惯之前,应该 “做好一切准备,等着发声。”思想上要想好,生理上吸好气开好了共鸣腔,等着唱!这样才能够发出有 “方向”的声音。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阶段的声音是人类通过探索用方法唱出来的,人的本嗓子并没有这样的能力,就算唱对了对嗓子也是一种超负荷要求,所以b2和c3这两个音对男高音来说是唱一个少一个的,无论是练还是用都一定要慎重。

如果整个音域都能统一、协和、平衡,没有留下任何换声的痕迹的话,这样才是基本掌握了“关闭唱法”。以上所提到的练习只是概述,歌唱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在教师的指导下用别的练声曲进行练习。

“关闭”高音时,呼气肌肉群应该积极的合作,感觉小腹和后腰之间有一条韧带把气息扯住,胸部和肩部不能参与,喉器松弛下放,口咽腔的上下空隙拉开,喉底打开,软腭积极吸上去腭弓辅助把声音拢住,口型垂直往上张,笑肌抬起打开,从咽腔到头腔有一种充气的膨胀感,像是在眉心中间也张开一个嘴巴。

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心理想象是有助于调整声音的:

“气大嗓子眼儿小”:“关闭”时“看”着嗓子眼儿往下唱,“贴着咽壁吸着唱”。音越高声带闭合越紧,气息冲击越强,音色也越集中。

“小腹和后腰扯住气息”:气息不在多,而在于深和稳。想象小腹和后腰有一条“韧带”联系着,这条韧带的着力点便是气息的支点,越是高音越要扯紧这条“韧带”形成“上吸下叹”的合作状态。

“嘴型、声音、管道永远是竖的”:金铁霖教授的“‘u’通道唱法”更好的解释了这一状态的重要性。嘴型竖起来时咽柱肌就会自动向里靠拢,使管子变细,从而将高音拢住,声音竖起来能更好的混合母音,从头腔到大气管想象成一条竖立的管道,能更好的做到统一。

喜欢唱歌的朋友可以点击文章下面的“了解更多”进行系统的学习,让老师帮你做一个专业的发声测试,先找到你的问题帮你调整一下

“吸”:即“吸着唱”,吸着唱又包括三方面:

1.口咽腔以打哈欠的感觉向后吸着唱。

2.头腔以一种吸气膨胀感吸着哼。

3.“腰腹韧带”往下吸,扯住气息。

“贴”:沈湘老师提倡 “贴着咽壁吸着唱”,主要指用“吸”的感觉让声音 “贴”着咽壁,是“关闭”高音的主要技巧。

“拢”:即口腔积极控制,腭弓向里“靠拢”,软腭上吸,整个口腔像一个问号把声音聚拢形成一个“亮点”

“翻”:歌唱者在高音前用“翻”的意念准备,想好音色和咬字,“扯” 紧气息感觉从脑“一翻上去,马上挂住”

“叹”:就是叹气,越是高音,越要注重这点,“看”着嗓子从胸口往底叹,也是“腰腹韧带”往下吸的感觉,只是“视角”上的不同。

“挂”:通常指声音位置“挂”在前面,高音关闭时声音集中到眉心,感觉鼻子后头和眉心张开了一个小嘴巴把声音“吸”住了。“想”着“挂”上去是高音“关闭”时调整位置的重要手段。

唱歌有几种唱法及区别 大多数一线歌手都学过的关闭唱法的发展历史及训练方法详解(3)

“混”:包括三方面:

(1)母音混合。

(2)真假声混合。这两者混合是相辅相成的。

(3)声音和气息混合着吹上去。

所有的这些心里上的调整技巧都是相互联系的,应该把他们作为一个整体去理解。

喜欢唱歌的朋友可以点击文章下面的“了解更多”进行系统的学习,让老师帮你做一个专业的发声测试,先找到你的问题帮你调整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