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能与拍拍网卖家说话(淘宝还能坚持多久)(1)

C2C电商衰落已成不争的事实。双十一大战前夕,京东突然宣布关闭拍拍网,再次给本来已苟延残喘的C2C电商予沉重一击。

11月10日,京东宣布将在2015年12月31日关闭拍拍网电子商务平台,并在三个月的过渡期后,于2016年4月1日起彻底关闭拍拍网。由于拍拍网体量不小,这一事件在业内引发了不少人关注。

拍拍网成立于2005年,是当年腾讯为了对标淘宝所做的C2C电商平台。当初,借助QQ弹窗等腾讯的基础推广平台,拍拍网曾获得PC端巨大的流量支持,一度成为C2C领域仅次于淘宝的电商平台。

后来,腾讯入股京东,拍拍也随之进入京东体系。去年,京东大张旗鼓重启拍拍网,任命主要负责京东上市事宜的蒉莺春为拍拍网总裁,统领京东的C2C业务,试图对抗淘宝。这是京东上市后的第一个大动作。然而,尽管被重金打造,拍拍却不孚众望,上线拍拍小店、拍拍二手也未能让其拥有叫板淘宝的能力。

到了今年7月,随着蒉莺春卸任拍拍网总裁一职,转做京东国际品牌招商首席代表,当时就有人预测,京东放弃拍拍。

结果一语成谶,拍拍网最终被京东亲手“砍掉”。

对于关闭拍拍网,京东给出的解释是,C2C模式的电子商务在中国目前的商业环境中监管难度较大,无法有效杜绝假冒伪劣商品。换言之,京东认为无法管理拍拍网的“假货“乱象,所以选择关掉,颇有“壮士断腕”的意味。

事实上,早在在腾讯时代,拍拍网便多次被曝出假货问题。京东接手后,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和管理方式避免假货,如扮演买家抽检、第三方公司抽检、跟进举报投诉等,却仍难阻止假货进驻。

尽管这次京东以“假货”之名关掉拍拍,听起来似乎很有正义感,却非常耐人寻味。不难看出,京东明指C2C模式的假货问题,实际上是在影射淘宝。

在C2C领域,国内现在已经没有一家平台能撼动淘宝的地位。目前,淘宝网在中国C2C市场占据着绝对的份额。截至去年第三季度,C2C市场中淘宝占比达到了96.5%。号称要“狙击淘宝”的拍拍网根本无法和淘宝相抗衡。

原本京东收购拍拍网,是为了在C2C市场和淘宝争霸,但如今两者压根不是一个量级的对手。拍拍网俨然成了食之无味的鸡肋,因此,被京东抛弃也是早晚的事。

联想最近的双十一电商大战,京东对阿里的最有力武器就是痛斥淘宝的“假货”。但同为C2C平台的拍拍网也好不到哪里去。京东此时选择关闭拍拍经过了一番盘算:不仅可以避免被人抓住“假货”的把柄,或许还可以借此让贩假商家迁移到淘宝,把“假货”这个包袱全部丢给对手。

一直以来,C2C的模式由于个人卖家不被要求在工商登记备案,导致工商行政执法部门也无法进行有效监管,售假者违法成本几近为零。C2C假货泛滥的状况迟迟得不到整治,于是越来越多消费者转向了京东、苏宁等B2C电商平台。

C2C电商衰落已成不争的事实。而此前有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网络购物B2C市场增长 65.4%,远高于C2C市场35.2%的增速。到2018年,C2C的市场份额有望下降至36.5%,B2C或将成为主流。事实上,如今随着阿里逐渐强化天猫品牌概念,就连C2C领域的领军者淘宝也出现了被边缘化的潜在危机。

因此,随着拍拍网的落幕,我们或许可以问,淘宝还能坚持多久呢?

《锋观点》栏目稿件由作者专门撰写,威锋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同意转载![文章纠错]

为什么不能与拍拍网卖家说话(淘宝还能坚持多久)(2)

现在还没有评论,请发表第一个评论吧!

正在加载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