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我们

……

昔仲尼,师相橐。古圣贤,尚勤学。

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

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

写在前面的话

孔子是中国的大圣人,中华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他一生勤奋好学,且十分谦虚,不论何人,只要有一技之长,都虚心向人学习。他有一句名言:“三人行,必有吾师焉。”至今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人物中,孔子绝对是我们必须学习的楷模。今天的故事中提到的项橐是个七岁的小朋友,孔子为什么会不耻下问、拜他为师呢?他又有什么过人之处呢?下面我们就来听故事吧!

三字经劝学全集(三字经---昔仲尼)(1)

讲给孩子听

传说春秋时期,有一次,孔子与弟子们东游,乘着马车来到一个路口,看见几个孩子在路上玩耍。其他孩子见车马很快都躲开了,唯有项橐站在路中一动不动。驾车的是孔子的弟子子路,他的脾气比较急躁,见状停车,大声呵斥道:“闪开!快闪开!”项橐若无其事,照样玩他的。子路满脸怒气,伸手要揍项橐,被孔子制止了。孔子下车,问道:“车来了你这小孩子怎么不让路?” 相橐说:“城池在这,车马怎么能通过呢?”孔子探身问道:“城在哪了?”相橐说:“就建在我的脚下啊。“孔子仔细观看发现这孩子立于石子、瓦片摆成的”城“中。接着项橐指着他搭的小城道:“我只听说车绕城走,没听说城让车走的道理。”孔子问:“你这个城墙有什么用啊?”相橐答:“我这城墙就是挡你的马车的,还可以防御军队和兵。”孔子说:“你这个小孩子开玩笑嘛,你这么小的一道城墙,我的车子过去又能怎样?”相橐说:“这不对,这总是一道城墙,既然是城墙你的马车怎么过得去。”孔子上下打量着这个孩子觉得他真是聪明伶俐。因为要赶路,没办法,只好绕“城”而过。

孔子没有辩过一个小孩,心中难免不快。他们继续赶路,看见路边有个农夫正在锄地,孔子下车问那个农夫“看你这么忙碌,你可知道每日这个锄头要抬起来几次啊。”农夫一下憋在那里,这谁知道啊,我天天种地还一下下数么。正在僵持中,突然从远方赶过来一个小孩,正是项橐,他说:“我父亲年年种地,当然知道手中的锄头每天抬起来几次了。老夫子你出门就乘马车,那你一定知道每天马蹄要抬起来几次了。”孔子当场甘拜下风,这个孩子真是聪明的不得了啊,认定项橐是个神童。

孔子接着说:“孩子,你的确才智过人,现在我出一道题你出一道题互为应对,谁赢了谁当老师如何?”相橐答:“你老人家可不能跟我开玩笑啊?”孔子答:“童叟无欺。”接着便问道:“人生在这个世界上都要靠着日月星辰的光芒,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都要靠五谷生存,这两样东西都离不开,那我就问问你这个小孩子,天上到底有多少星辰,地上到底有多少五谷?”相橐答:“天太高了我没法丈量,地太广了我也没法用尺子量,每一天有一晚上都是星辰,一年总归有一茬五谷。”孔子真没有想到,这个回答简直挑不出一点毛病。

现在轮到相橐出题了,相橐说:“人的身体比地小,眼睛上的眉比天要低,两道眉毛生在眼睛之上天天可以看见,那老夫子您知不知道两道眉毛一共有多少根啊?”这个还真没法回答,不能说眉毛两根吧,显然不对啊。孔子没有办法只能按约定的拜师了。孔子发现相橐虽只有七岁,不但聪明机灵,对一些问题还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于是不耻下问,诚恳地向他学习。这就是孔子师相橐的故事。

价值观传递

三字经劝学全集(三字经---昔仲尼)(2)

1. 勤学好问,圣人亦是如此。

2.任何人只要有学识,不分长幼,都可以成为我们的老师。不耻下问是每个做学问的人应该具备的学习态度。

讲给父母听

这个故事打破了我们常规的思维模式,并不是年长,学有所成就无所不会,不用再求学了。圣人也是活到老学到老,随时随地的学习。每个追求知识的人都不会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勤学的孔子绝对是我们学习的楷模。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能当老师的人没有长幼之分,像孔子这样学有大成的圣贤人都愿不耻下问,拜七岁相橐为师,更何况我们普通人呢?当今时代,科技进步,信息爆炸,我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加便捷,知识的内容也更加丰富多样,如此看来现代的我们无比幸运,但现实的大环境确是人心浮躁,潜心做学问的人越来越少,各种造假屡见不鲜,这又是我们的大不幸。现在是时候让勤学好问,虚心学习的古人唤醒我们的学习意识了。通过今天的小故事我们可以告诉宝宝,学习是无止境的,孜孜不倦,时时学习,日积月累定会有所收获。作为家长我们也应该常思,如何保持孩子的好学之心,激发他们对知识探索的热情,比灌输他们多少知识要来的持久和重要。

三字经劝学全集(三字经---昔仲尼)(3)

小朋友们,今天的小故事就到这里,希望你们喜欢。敬请期待下一期“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我们下期再见。

三字经劝学全集(三字经---昔仲尼)(4)

往期文章:

《三字经》---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三字经》---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

《三字经》---香九龄 能温席 孝于亲 所当执

《三字经》---融四岁 能让梨 弟于长 宜先知

三字经劝学全集(三字经---昔仲尼)(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