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剧集市场迎来了短暂的繁荣。

《扫黑行动》三台联播,收视率最高时破3,平均大概能破2,已经是今年最出圈剧集了。

孙红雷评价孙俪(被吐槽演什么都一样)(1)

《理想之城》虽然没能延续孙俪爆款神话,但单看收视也始终破1,放在大盘奇冷的2021年,也算过得去。

孙红雷评价孙俪(被吐槽演什么都一样)(2)

上周还有被广大观众热切期盼的《云南虫谷》上线。(试毒见二条)

随着这些剧集的热播,一个老问题再次浮上水面:

虽说公认演技好,可孙俪、孙红雷、潘粤明,是不是演起戏来越来越同质化了?怎么感觉演什么都一样呢?

我在两周前的微博直播里狠狠聊过这件事,今天梳理了一下,与大家探讨。

1、我们在谈论什么?

我们谈论的是,公认演技派演员,在角色塑造方面,呈现的同质化问题。

比如近期饱受争议的孙俪、孙红雷、潘粤明等,以及我们熟悉的靳东,今年上半年被批评得很厉害的刘敏涛和一贯被批评的海清、黄磊等等等等……

孙红雷评价孙俪(被吐槽演什么都一样)(3)

往前数,公认的大花旦章子怡、周迅,也被人批评过只能演一类角色。

孙红雷评价孙俪(被吐槽演什么都一样)(4)

再往前数,过去一代国剧大演员,陈道明老师、斯琴高娃老师、唐国强老师等,都曾经面对过同样的批评。

孙红雷评价孙俪(被吐槽演什么都一样)(5)

演什么都一样的渣演技演员并不在此列,因为他们不仅演什么都一样,而且演什么都一样垃圾。以他们的演技水平,根本涉及不到塑造人物层面。

而大演员们,他们是有能力塑造人物的,只是演得多了,大家会觉得角色与角色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化。

这又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到底怎么算有差异化呢?

孙俪在《理想之城》中塑造的这个苏筱,出身与《安家》中的房似锦完全不同,行事作风上也有差异,但为什么观众会觉得角色雷同呢?

孙红雷评价孙俪(被吐槽演什么都一样)(6)

孙红雷评价孙俪(被吐槽演什么都一样)(7)

还有孙红雷,《扫黑》里的李成阳,先警后黑,横跨黑白,角色设定上是有新鲜度的,为什么观众却觉得他的表演毫无惊喜呢?

孙红雷评价孙俪(被吐槽演什么都一样)(8)

靳东的律师、外科医生、牙医、扶贫干部、咨询顾问,为什么都像是靳东本人,只不过换了个造型呢?

孙红雷评价孙俪(被吐槽演什么都一样)(9)

造成观众雷同观感的,主要是两个层面的因素。

一是角色的突出内核没有明显区别。无论职业,无论古今,无论身份,一个角色总有些标识性的精神内核。

比如我们认知章子怡的角色,都是那些倔强坚韧、骨子里桀骜不驯的女子,她可以是官家小姐、武林人士、侍女甚至皇后。

孙红雷评价孙俪(被吐槽演什么都一样)(10)

比如我们认知周迅的角色,都是那些以爱为生命驱动力的女子,她可以是公主、出租车司机、女明星或者狐妖。

孙红雷评价孙俪(被吐槽演什么都一样)(11)

当这种统一内核被提炼出来,观众难免会觉得差异化不大。

二是标志性的表演习惯深入人心。

比如刘敏涛的翻白眼,靳东的说教时点头,孙红雷的面无表情后突然一笑,孙俪的瞪大眼睛 抿嘴,等等。

孙红雷评价孙俪(被吐槽演什么都一样)(12)

这些表演习惯,或多或少被他们使用在了每一个角色身上,也许是刻意的,但大多数时候是一种表演方面的肌肉记忆。

当这两个因素叠加,观众就很容易感受到角色的雷同。

2、为什么?

既然是公认的演技派、好演员,为什么会让观众产生“演什么都一样”的质疑呢?

主观因素的不思进取和能力有限,当然是主要原因之一。我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抨击靳东躺着演戏,已经说累了。

今天,想多聊聊国产影视行业的现状。

当一个演员以精湛演技塑造出一个经典形象后,会接到无数同质化的角色邀约。

甄嬛席卷全国,芈月就要迅速跟上。

孙红雷评价孙俪(被吐槽演什么都一样)(13)

贺涵火起来,无数雅痞角色砸过来。

孙红雷评价孙俪(被吐槽演什么都一样)(14)

当你把一只兔子演成功,市场上所有的兔子角色都会递到你面前,而且关于兔子的剧本会翻倍增加,挤占灰狼、老虎、猫咪等角色的空间,就算你不演,总会有人演,直到这个类型的角色把观众看吐。

资本当然倾向于跟风成功案例,因为有现成的成功路径可复制,不需要发挥想象力,风险可控。

而当下的政策环境,也并不能容纳太多类型角色的出现。

主角要正直勇敢,要一心向善,要一路不畏艰险逆流而上,在职场剧要做满分社畜小天使,在动荡年代必须家国情怀,在家庭剧里必须维系家庭稳定和美,在恋爱关系中必须阳光无过错。不可以负面,不可以灰色,哪怕只有一点。

还留下多少空间,给这些演员进行转型的自我挑战呢?

不仅角色内核必须纯善,就连主角的遭遇也不得过于极端,不能太过拷问人性

政策在收紧,观众对于多元化价值观的容忍度也在极速下降。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演技派演员在爆火前演配角非常灵,但爆火后开始同质化——配角塑造受到的约束比主角少很多,可以玩出更多花样。

比如贡献过多个经典配角的刘琳,就很少被人指摘表演同质化。

《父母爱情》里没文化的农村妇女

孙红雷评价孙俪(被吐槽演什么都一样)(15)

《知否》里小心眼又没脑子的喜感十足大娘子

孙红雷评价孙俪(被吐槽演什么都一样)(16)

《隐秘的角落》里控制欲强的单亲妈妈

孙红雷评价孙俪(被吐槽演什么都一样)(17)

《觉醒年代》大字不识一个却深明大义的赵纫兰

孙红雷评价孙俪(被吐槽演什么都一样)(18)

《乔家的儿女》里爱操心也爱打小算盘的二姨

孙红雷评价孙俪(被吐槽演什么都一样)(19)

确实多样化,确实不重复。我们感慨刘琳塑造人物的功力之余,也会问这样一个问题:这些缺陷多多甚至略带阴暗的角色,能在当下的影视环境里成为主角被塑造吗?

就算可以,作为配角的惊鸿一瞥,在主角化后,扩充篇幅的塑造戏份,会不会依然陷入雷同化的套路?

哪怕这些实力派演员在努力呈现角色差异,就一定会被观众认知和识别吗?

短视频当道,让多少观众不再去欣赏完整的影视剧,而是热搜cut刷一刷就当看过了。那些因为迎合了大众情绪而被摘出来扩散的片段,就能代表一个人物吗?

而那些能耐下性子刷剧的观众,又有多少能在过程中不玩手机呢?低头抬头间,错过多少细节。

擅长演“绿色”的演员在努力演一个区别于“草绿”的“墨绿”,而这些不完整观看却会让观众只有一个笼统的“绿”的印象,不近看,如何识别出差别?

最后,演员作为明星的人设,构成了自己的商业价值,也阻碍了角色的差异化呈现。

综艺、社交媒体、经典角色类型,都会构成明星深入人心的人设,这很好,这给了演员以更加明确的用户认知,赋予了演员更高的商业价值,也会让演员得到更多挑选资源的机会。

《极挑》之于孙红雷,甄嬛之于孙俪,《红色高跟鞋》之于刘敏涛,都是这样的存在。

孙红雷评价孙俪(被吐槽演什么都一样)(20)

孙红雷评价孙俪(被吐槽演什么都一样)(21)

但人设一旦稳固,明星形象一旦鲜明,就很难规避观众将之代入角色,哪怕表演本身有差异,观众也会被固有印象混淆。

福祸相依,无外如是。

3、怎么办?

直播时,我们提到了欧美演员构造角色差异化的手段。

比如内娱很容易忽略的口音。奥斯卡影后17提2中、女配4提1中的梅姨,是一位演一个角色就换一种口音的狠人。

孙红雷评价孙俪(被吐槽演什么都一样)(22)

而内娱不少演员操着一口京腔演遍所有角色,无论时代是古是今,无论地域南北东西。

显著的口音都不去注意,更别提揣摩每个人物不同的说话方式了。

造型甚至体型上做出巨大差异,也是常用的辅助手段。

不少人戏称妮可基德曼拿下奥斯卡影后靠一个假鼻子

孙红雷评价孙俪(被吐槽演什么都一样)(23)

查理兹塞隆拿下奥斯卡影后靠对自己完美模特形象的毁灭性造型

孙红雷评价孙俪(被吐槽演什么都一样)(24)

骨瘦如柴到判若两人的马修·麦康纳

孙红雷评价孙俪(被吐槽演什么都一样)(25)

国内不是没有演员做出这样的尝试,但很多停留在画个烟熏妆就代表黑化的阶段,如《智取威虎山》中梁家辉那样的颠覆性造型,在电影里也很罕见。

孙红雷评价孙俪(被吐槽演什么都一样)(26)

另外,避免密集且频繁的输出,应该也有帮助。

揣摩角色、进入角色需要时间,从书籍、艺术作品、经典影视等文艺作品中汲取养分需要时间,认真生活、观察生活也需要时间。若不为这些“表演背后的支撑”留出时间来,只一味密集输出,以国内炮制影视剧的速度,两三年内就会把自己掏空。

最后,以大演员的江湖地位,可以不那么在乎番位了吧。

陈道明老师并没有因为庆帝不是主角而坚决不演《庆余年》,也没有因为《流金岁月》给双女主做配而觉得丢人。于是那个头发散乱看似不拘小节的帝王,和那个魅力十足的商界大佬,都是他这五年来的经典角色了。

孙红雷评价孙俪(被吐槽演什么都一样)(27)

孙红雷评价孙俪(被吐槽演什么都一样)(28)

主角限制多,若配角人设足够精彩,为啥不演呢?狠狠演!抢光主角的风头岂不妙哉?

孙红雷评价孙俪(被吐槽演什么都一样)(29)

当下的演员市场,一边是渣演技的演员满地跑,粉丝却无脑吹捧,恨不得捂嘴全世界;一边是演技派奉献出不差的演技,观众却日渐厌倦,要求ta们不停突破自我。

这是不是一种求全责备?

也许吧。

但背负演技派之名,观众的心理预期自是不同,何况喜新厌旧是人类天性,那些不断给出精彩答案的演员,才会赢得观众一次又一次的由衷赞叹和顶礼膜拜。

而之于这些行业顶尖人才,明明已功成名就、攒下不俗身家,如今躺着也有人捧上钱来,为什么还要不断折磨自己,拥抱蜕变?

也许只是因为:山在那里,而我能做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