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辑讲到“芮小丹用自己做饵试出了丁元英的不凡,也收尾了两人的暧昧”芮小丹为什么要“一丝不挂”的把自己展现给丁元英?她在试什么?这之后的芮小丹可用“失魂落魄”来形容,她只有通过疯狂的工作来麻醉自己,让自己没时间想、也没时间痛。而恰在此时,她接手了“马王黑恶集团案”,遇上了王明阳,命运之轮也随之再次转动。

五分钟看懂天道(天道笔记9看懂了)(1)

马王黑恶集团是以马文涛、王明阳两人为首的黑恶势力犯罪集团。一号人物马文涛46岁,政法学院法律本科学历,原省检察院监察科科长,1986年辞职,同年在古城成立“名著图书文化有限公司”。此人社会阅历丰富,凶狠狡诈。二号人物王明阳38岁,美术学院本科学历,未婚,黑恶集团军师,此人精通法律和社会学,沉着、残忍,心理素质稳定,智商过人,曾亲自策划、指挥过12起恶性大案,内部人称“冷面诸葛”。

——初看此段以为只是简单的背景介绍,而此次再看则发现作者似乎埋下了诸多“暗线”以待读者们去发掘与思考

·两大犯罪头目皆是“大学本科生”要知道那是上世纪8、90年代,那个时代大学还没有扩招,能考上大学则代表着绝对的天之骄子与佼佼者、前途无比光明。而本应有太多光明选择的他们却走上了最为黑暗的犯罪之路,作者为何要如此铺排?

五分钟看懂天道(天道笔记9看懂了)(2)

·两大头目皆“精通法律”:一人是政法学院法律本科学历,还曾是检察院干部;另一位则特别指出“精通法律”,那这就是“知法犯法”了。为何如此懂法的人却走上了罪大恶极的不归路?作者又在隐喻什么?

五分钟看懂天道(天道笔记9看懂了)(3)

·头号犯罪分子马文涛曾是公职人员,且还是司法系统的干部那个时代即便曾兴起一阵“公职人员下海浪潮”,但下海后的他却最终走上了最不应该走上的违法犯罪之路,又是什么引发了他的“质变”?作者又在隐喻什么?

五分钟看懂天道(天道笔记9看懂了)(4)

以上问题留给各位见仁见智,因为一说就错,亦或是我“想多了”。只是再次回看突然发现此段安排充满“冲突”,看似为高智商犯罪做铺垫,但似乎又并非看起来那么简单。个人认为这是一部关于时代的作品,所以每字每句都在反映着一个时代的现实图景。

五分钟看懂天道(天道笔记9看懂了)(5)

马王黑恶集团的犯罪多在文化制品流通的其它城市,所以在古城并不为人所知,而“名著图书连锁店”以其高雅的文化形象和良好的服务态度在古城还有较好的口碑。

——心黑手辣、满手血腥的他们却在本地“以其高雅的文化形象和良好的服务态度而有较好的口碑”,如此对比何其戏谑?但现实难道不正是如此?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但这雪亮往往需要通过不断的否定才能“亮起来”的,大家往往只通过表面去判断好、坏,而表面往往是最假、也是最易伪装的,所以正义总是迟到。而这就是现实,你我皆是如此。

五分钟看懂天道(天道笔记9看懂了)(6)

被芮小丹摁在地上的王明阳看得清清楚楚,随口说了一声:“好枪法。”芮小丹又气又好笑,心想都什么时候了这家伙还有心说这个。

——此时此境,一般人的内心应该都是充满绝望与无比复杂的,怎能有心再去观察周边境况?王明阳却能依旧如若旁观者的冷静观察周边情况,且为“你死我活”的对手叫好,可见他与丁元英其实是一类人:与常人颠倒了。所以丁元英懂他,才能使芮小丹让他最终心服口服而坦白交代。

五分钟看懂天道(天道笔记9看懂了)(7)

芮小丹走进机房,在别人的后面找了把椅子坐下,仔细地审视着这个被称为“冷血诸葛”的二号人物。王明阳比他的实际年龄显得年轻,戴着一副金丝边眼镜,白净、消瘦的脸上神色镇静、冷漠,丝毫没有一般犯人脸上的那种惊慌失措的表情,只看他文质彬彬的外表,很难与他所犯下的累累罪行联系起来。

——外表与行为的巨大反差,罪行与表现(冷静)的巨大冲突,王明阳的异常冷静源于他也是“明白人”,早知会有这么一天;同时也因为他并不认为“自己错了”,他(自认为)也是在“顺势而为”罢了。

五分钟看懂天道(天道笔记9看懂了)(8)

赵国强突然一拍桌子,厉声喝道:“敢做不敢当,你算什么汉子!”  这时王明阳开口了,却是不屑地说:“我不跟你这种没有修养的人讲话。”

  赵国强愤怒地大声说道:“你还谈修养?你盗版走私杀人越货,你的修养在哪儿?”  王明阳将身体靠在椅背上,淡淡地说:“那是生存艺术,你不懂。”

——这段对话有以下三个层次

·王明阳认为自己是“有修养”的,而审讯他的警察却恰好相反

·他认为“修养与盗版走私杀人越货并不冲突

·他盗版走私杀人越货是为了生存,且是一种“艺术”高度的生存方式,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五分钟看懂天道(天道笔记9看懂了)(9)

你看“他是不是也与常人完全颠倒了?”但细想他的话其实也能说得通:为了生存,有人卑躬屈膝、有人负重前行、有人坑蒙拐骗、有人杀人越货…抛开手段而言,大家目的一致、殊途同归。如若连生存都谈不上了,又谈什么礼义廉耻呢?

五分钟看懂天道(天道笔记9看懂了)(10)

“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赵警官之所以无法令他开口,因为始终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讲着自己的认知与逻辑。只是若“易位而处”,被现实逼得退无可退,这位警官是否也会走上王明阳之路?确不好说。这不由让我想起了《血色浪漫》的宁伟,这位曾功勋卓著的特战队员,最后为何也走上了犯罪的不归路?

五分钟看懂天道(天道笔记9看懂了)(11)

芮小丹想了想,说:“比如一个心理素质非常稳定的死囚,如果知道了他头脑里的主,现在需要让他开口说话,有可能吗?”  丁元英说:“理论上讲只要判断正确就有可能,但在判断的实践上通常会有错误,所以可能的概率取决于错误的大小。”  芮小丹说,“今天差点打死我的那个人已经够判十次死刑了,常规的审讯已经根本不起作用,我能让他开口吗?”接着,她把王明阳的情况向丁元英介绍了一遍。  丁元英沉思了一会儿,说:“这个人需要一个句号,你可以帮他画一个。”  芮小丹问:“句号是什么?”  “灵魂归宿感。”丁元英解释说:“这是人性本能的需要,是人性,你帮他找块干净的地方归宿灵魂,他需要的不是忏悔,而是一个可以忏悔的理由。”  芮小丹问:“如果他不需要呢?”  丁元英说:“文明对于不能以人字来界定的人无能为力。”

——王明阳的“知音与同道中人”丁老师开讲了:个人理解,丁元英的意思是——王明阳的人生只差一个句号,因为他所做的事情虽在外界看来天理难容,但站在他的角度与逻辑看来却又无可厚非,走上这条路或许非他所愿,但既然走上了,他就只能“演好该他演的角色”,也是“为所当为”。所以,之于法理,他“大错特错”;但之于现实与他所扮演的角色,他尽职尽责。

五分钟看懂天道(天道笔记9看懂了)(12)

可无论如何,他仍旧是个“人”,是人就有七情六欲,就会有“负罪感”,无论他如何麻痹自己,累累罪行依然使他内心痛苦与不得安宁;痛苦需要解脱、不得安宁则必然忏悔,而这就是突破口,谁能击穿他的自我麻痹防线、谁能给他灵魂解脱与安宁,谁就能让他开口。

所以,“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是突破高手防线的绝招,当用你的理击溃你的防线,崩溃之后则唯有折服与顺从。

五分钟看懂天道(天道笔记9看懂了)(13)

只是丁元英仅在剖析王明阳吗?所以下期我们就来细聊一下全作的一大高潮——王明阳是如何被击溃的?丁元英又是怎样使他折服的?是丁元英“棋高一着”吗?还是…且听下回分解!欢迎留言、点赞、分享,期待交流共进!

五分钟看懂天道(天道笔记9看懂了)(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