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为什么不能称为国科大(国科大和中科大)(1)

一提到“国科大”,估计有的人一脸懵:国科大?不是叫中科大吗?真有这样一所大学吗?不会是骗人的“野鸡大学”吧?

在这里,可以肯定地答复,“国科大”这所大学不仅存在,而且还是一所办学师资非常雄厚实力非常强悍顶尖大学!它的全名是“中国科学院大学”,在某种程度上,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办学实力和水平上,不分上下,也难分伯仲

中科院为什么不能称为国科大(国科大和中科大)(2)

不是在网上常看到这个问题嘛:在非“985”“211”大学中,哪一所办学实力最厉害?

如果是在2012年之前,对这个问题恐怕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读者可能会列举诸如首都师大、首都医科大、昆明理工、燕山大学、浙江工业、河南大学、深圳大学、西南政法等一大批“双非”院校,从办学质量、科研成就、办学规模等不同角度,阐述它们各自成为“双非第一”的理由。

中科院为什么不能称为国科大(国科大和中科大)(3)

但在2012年之后,回答是“国科大”,可能没有人再持有异议(有人弱弱地说:南方科技怎么样?)。因为,“中国科学院大学”成立于2012年6月。

“国科大”与“中科大”一样,是同样直属于中国科学院的两所理工科顶尖综合性大学。在2017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国科大”共有18个A 学科A类学科达到30个,仅次于清华、北大。这样强悍的学科实力,哪所“双非”院校可以比?

中科院为什么不能称为国科大(国科大和中科大)(4)

不仅如此,“国科大“官网显示,该校授课教师中院士数量达到40名,参与教学、科研指导的院士更是达到248名!简直逆天了,逆天了!这让其他“双非”高校还怎么玩儿?这让人还活不活啦?

“国科大”虽建校时间较晚,没有赶上国家“985”“211”高校质量评选,外在荣誉称号还不多,甚至在一般大众中知名度也不高。但“背靠大树好乘凉”,“国科大”横空一出世,就自带流量,收割了无数赞赏、侧目和加持。

中科院为什么不能称为国科大(国科大和中科大)(5)

比如在全国2020年高考招生录取中,“国科大”在北京最低录取分数线680分,在浙江最低录取分数线是692分,都稍高于“中科大”在以上两省市的最低录取分(分别为671分、676分)。

那么,“国科大”和“中科大”到底是什么关系?中国科学院已经有“中科大”这样一所直属顶尖高校了,为什么还要再建这样一所直属的“国科大”?

中科院为什么不能称为国科大(国科大和中科大)(6)

从表面看,“国科大”和“中科大”同直属于中国科学院,两所大学是“同辈兄弟”关系。但实际情况,还真不是这么简单,请容我为各位网友一一道来。

“国科大”的前身,是国家在1963年试行开办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但由于那个年代的时局动荡,该院办学几经停顿。1978年,在北京正式建校,校名定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这所研究生院,也是我国创办的第一个研究生院。

中科院为什么不能称为国科大(国科大和中科大)(7)

众网友们!重点来了!看到没有,开到没有!它开始的名字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

也就是从名字上看,它是“中科大”下属的研究生院。也就是说,从源头上,“中科大”和“国科大”还是隔辈的“父子”关系。那么,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中科院为什么不能称为国科大(国科大和中科大)(8)

因为,中科院作为当时全国自然科学学术的最高管理、行政单位,从自身职能方面,不便于直接开展高等教育的招生和教学工作,就如同教育部不能直接进行招生一样。但当时,培养高等教育研究生人才又迫在眉睫,于是就把这个研究生院挂靠在“中科大”方面。

毕竟,“中科大”是当时中科院直辖的唯一高校嘛,这个全国创办时间最早的研究生院,放在“中科大”还比较放心;而且,中科院自己各种工作开展起来也比较方便。

当时也是百废俱兴,中科院和中科大这一对“父子”,对待这个“小辈”——“研究生院”,还是非常重视和上心的。

中科院为什么不能称为国科大(国科大和中科大)(9)

也就是说,当时的“研究生院”是“孙子”辈,但因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这个“父亲”于1970年外迁到了安徽合肥市,对“孩子”照顾起来多有不便。于是,它的抚养、教育工作主要是由“爷爷”——中国科学院来完成的。

中科院这个“爷爷”资格老、学问深、家庭条件好,对这个“小辈”——“研究生院”就有些“宠”,也总觉得自己这样名不副实地付出,心里有些亏。于是经过申请和上级部门同意,从1982年开始,该“研究生院”同时使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两个名称。

看到没有?这里可是就有些乱了啊!

中科院为什么不能称为国科大(国科大和中科大)(10)

“研究生院”仍然挂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的牌子,也就是与中科大仍是“父子”关系;但又挂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牌子,成了中科院直辖的下属单位,也就是和“中科大”成了平辈,变成了“兄弟”关系。但人家毕竟格局都大,都是“出来干革命”的,婆婆妈妈地念那些歪理干嘛?

当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恢复和发展,各大著名高校也都陆续开始创建、成立自己的研究生院。比如同时在1984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就先后成了各自的研究生院。

中科院为什么不能称为国科大(国科大和中科大)(11)

那么,一个问题摆在了面前,同样身为全国顶尖高校的“中科大”,该怎样做呢?

“中科大”也是有些郁闷啊:说自己没有研究生院吧,确实有,而且还是全国第一所;说自己有吧,但这个研究生院远在北京,实际层面上真是诸多不便,聊胜于无。

虽然,这所研究生院的学生大多是自己提供的生源,但主要是“爷爷”中科院照顾、教育,慢慢也就和自己“不亲不近”了。

中科院为什么不能称为国科大(国科大和中科大)(12)

必须要有自己合肥本部的研究生院!只有这样,才能去比肩全国其他著名高校,自身的“本事”才可以更好地得到传承。当然,在这一点上,“老头子”中科院稍微犹豫了一下,但还是有大局意识、点头同意了的。

“老头子”稍微犹豫的是,“这小子”想分家单干了,他如果有了自己本部的研究生院,是不是给我提供的研究生数量就少了、质量就次了

著名高校创办自己的研究生院,毕竟是大势所趋;并且,“中科大”本部的研究生院,也还是中科院系统内部的研究生院,为啥不大力发展、乐见其成呢?

中科院为什么不能称为国科大(国科大和中科大)(13)

于是在1986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合肥成立了真正属于自身的研究生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而把北京的哪一所后缀加上(北京),以示区别。

看看,看看!开始各玩各的啦,有一点“貌合神离”了呀!

这样又相互“凑合”着过了十几年,一直到2000年,“老爷子”中科院觉得这样总也不是个长远事儿,于是通过内部体制改革,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北京)的基础上,更名组建新型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科院为什么不能称为国科大(国科大和中科大)(14)

诸位!到这时候,至少从称谓上,“中科大”与该“研究生院(北京)”算是正式切割、分家了,并且两者都是中科院直属的并列单位,也就是变成了“兄弟”关系

“老头子”在2000年前后,经过一番大刀阔斧的改革,理顺了各方面的关系,调整了各院所的职能,明确了新时代的发展方向,又过了十来年的舒心日子。不过,有件事越来越让他操心,也就是——生源质量

中科院为什么不能称为国科大(国科大和中科大)(15)

2000年之后,绝大部分985高校都创建了自己的研究生院。这些高校在研究生招生时,当然会尽可能把本校的优秀本科学生大量招录进来,同时也是让自己的学生,不要成为了其他院校“盘子里的菜”;当然,大多数985的本科学生也乐意在本校读研

这样,一来二去,中科院感到层层压力,阵阵冷汗,自己招生的研究生质量逐年下滑,这个不是什么好事啊!什么,什么!好多三本学生逆袭中科院研究所,还很励志?我勒个去呀!一个字哥无恩啊!

中科院为什么不能称为国科大(国科大和中科大)(16)

是啊,北大的本科生不出国还是在本校读研,清华的本科生不出国就也选择本校读研;浙大、上交、复旦、南大等一众,要么出国,要么清北,要么本校——

那么,我的研究生的优秀生源在哪里呀?

自己办本科教育!自己一定要办本科教育!

要招录最优秀的高中生源,留下最优秀研究生生源!

中科院为什么不能称为国科大(国科大和中科大)(17)

想我堂堂中科院,国务院下属正部级单位,自然科学的最高学术机构,比清华、北大都高出半个格,凭啥不招生最优秀的学生进行培养?

一定要办好本科教育,通过高考选拔,把最突出的学生招录进来,让他们在这里读完本科,再继续读硕读博,不是很香的一件事情吗?——

于是,在2012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再次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开始谋划本科招生,并于深圳布局筹建了国科大二级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先进技术学院

中科院为什么不能称为国科大(国科大和中科大)(18)

2014年,国科大开始首次招收本科生332名,开始了积极进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全面探索。这一年的首届招生专业,主要分布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6个专业,也都是中科院的王牌专业

这是“国科大”发展历史中的里程碑事件。从此,“国科大”横空出世,开始了伟大而崭新的历史征程

中科院为什么不能称为国科大(国科大和中科大)(19)

好了,众网友们!到这里,我们把“中科大”和“国科大”的关系梳理了一遍,也看到了“国科大”这所“不一样”的大学的来龙去脉、前世今生

那么,“中科大”和“国科大”这两所国内著名高校,究竟哪一所更强大呢?

中科院为什么不能称为国科大(国科大和中科大)(20)

敬请期待下一章:《“中科大”和“国科大”到底哪一所更厉害?

(原创不易,欢迎点评,谢谢关注!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