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天下名窑之大成,汇能工巧匠之精华”
我们都知道,五代十国到宋朝这段历史是中国历史上极为动荡的时期。
人民生活困苦,生产瓷器的窑口逐渐减少,可随后的宋瓷却由衰转盛,这其中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其中最著名的景德镇瓷器,又有哪些特点呢?
从五代十国时期到北宋早期,瓷器开始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变化,那就是 —“圈足”。
五代时期的瓷器一般是比较矮的宽圈足,等开始往北宋过渡的时候,圈足的修足就不那么规整了,处理的并不明显,会给人有点模糊的感觉,但相同点是圈足同样比较矮。
北宋早期
五代时期
这是五代时期的一件白瓷,可以看出来这是大碗儿,而且也有圈足,而上面那张是北宋早期的。
从五代时期往北宋早期过渡的这段时间,产出的瓷器都保留了唇口这个特征,唯一是对于圈足的处理方法有了很大的改变。
相比较而言其实五代时期处理的更好,而从五代过渡到宋代时处理的就比较朦胧和模糊了,所以延用的就是这种矮圈足。
等真正到了北宋早期,主流瓷器的圈足开始变得比较高,也继承了五代初期有唇口的特征。
进入北宋晚期,唇口开始逐渐消失,圈足也逐渐变矮。
随着技术进步,胎壁修坯也越来越薄,胎质变得越来越细腻,釉也越来越通透,刻花也逐渐由寥寥几笔粗线条过渡到比较精细的线条,简单说就是工艺愈加趋于成熟。
而当时,景德镇的瓷器主要呈现出这几个特点:
一、薄如纸
因为工艺愈加成熟,胎壁的坯也修的特别薄,当时被称为薄如纸。
有多薄呢? 当今景德镇陶瓷最薄只有5毫米,最厚也不超过1厘米。
这种工艺相当复杂,难度系数也很大,所以这是景德镇陶瓷远超其他陶瓷的一大亮点。
二、声如磬
得益于景德镇优良的地理环境,出土的胎土品质极佳,加上技术的进步,当时烧制的瓷器胎质特别细腻,而敲击瓷器的声音就像乐器磬一样悦耳动听。
这主要是因为胎里面的气孔少,所以呈现出细腻且坚硬的感觉,敲起来也就格外好听,才被称为声如磬。
三、明如镜
到了南宋时期,北方连年战乱,大批陶工由于生活所迫,纷纷背井离乡南迁到江西湖南等地躲避战火。
当时的景德镇和之前的唐朝一样,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吸引着天下陶工,开放包容的环境促进了来自不同地域之间的工匠们各种先进技术之间的融合。
技术的融合让造出来的釉越来越通透,瓷器的润度越来越好,甚至可以达到反光的程度,只要人拿起来影子就会映照在瓷器上面,所以被称为明如镜。
四、白如玉
纯净的釉色是宋代人一直以来的追求,宋代的瓷器釉色经历了两个阶段,北宋时期迷恋青白釉,南宋时期却对绿色釉十分狂热。
当时在民间,老百姓们都比较喜欢玉器,但玉器属于管制物品,只有上层阶级才有资格使用,普通老百姓是不能随便使用玉器的。
但北宋时期的景德镇却产出了特别像玉的青白瓷,它的釉面摸起来十分舒服,给人一种温润如玉的感觉。
而釉面属于影青釉,青中泛白,白中闪青。当时和田玉的山料与籽料也都是青白色,所以很自然就让人联想到和田玉,当时就引起了巨大轰动。
因为符合当时的审美和老百姓的需求,这种瓷器非常受人们喜爱,被称之为假玉器,被人称为白如玉。
在当时,包括我们现在从考古资料来看,在内蒙古、广东、海南这些地方都出土过这种影青瓷。
今天先讲到这里,喜欢请一定要记得点赞、收藏、关注哟。
如果你也对瓷器也感兴趣,想免费学习鉴赏古物,可以加我VX号:lbqdjr07,进古物收藏鉴赏群。备注“头条”。
里面小白很多,大佬不少,群内欢迎古物鉴赏和学习,不欢迎广告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