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重庆市是中央直辖市,虽然它位于四川省内,但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大,早在1997年的3月份,经过全国人大投票表决,重庆市就已经从四川省分离出来,成为我国第四个中央直辖市,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1997年重庆第几次直辖?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1997年重庆第几次直辖(1997年重庆为何脱离)

1997年重庆第几次直辖

众所周知,重庆市是中央直辖市,虽然它位于四川省内,但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大,早在1997年的3月份,经过全国人大投票表决,重庆市就已经从四川省分离出来,成为我国第四个中央直辖市。

然而在1954年,重庆市并不属于直辖市,而属于四川省的省辖市。后来,经过邓小平同志的建议,重庆市脱离四川省的管理,成为中央直辖市。

那么,邓小平同志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如今看来,他的深谋远虑不得不让人敬佩。

历史上,重庆和四川的关系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重庆市和四川省之间有着多次的分合,它们之间存在着微妙的关系。春秋战国时期,四川属于蜀国,而重庆属于巴国。两国之间偶尔会产生冲突,但由于没有太多的利益纠纷,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处于相安无事的状态。

四川盆地宽广辽阔,土地肥沃,非常适合种植农作物,因此,历史上的四川主要以农业为主,再加上该地域河流分布密集,水资源丰富,灌溉农田十分便利,庄稼的成色很好。每到丰收之际,百姓会留好口粮,把多余的农作物拿出去售卖,因此,在四川生活的蜀国百姓虽然不富足,但是基本的温饱能够完全保证。

在蜀国的东部就是重庆,两者之间隔着山峦。重庆地处山区,四周有连绵的山脉,而且土壤坚硬无养料,所以根本不适合种植农作物。为了能够维持日常的生活,当地的百姓学会了提炼食盐的技术,并进行了大规模的生产,每个月都会拿到别处进行售卖。

众所周知,后来的秦国横扫天下,将四川和重庆归属一地,进行统一的管理。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到宋朝,两地再次被分开进行管理,随着时代变迁,朝代更迭,元朝的时候,四川和重庆又被统一管理,两地分分合合,有着奇妙的缘分。

无论是在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中,重庆一直都是重要的战略要地,这就说明它的地理位置具有天然的优势,除此之外,在那个艰难动荡的时代,重庆的经济发展相对于国内的其他地方名列前茅,因此,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内依旧将其设立为直辖市,不限制它的发展,让这座城市走得更远。

然而在1954年,重庆又从直辖市变成了省辖市。当时重庆隶属于西南大区这个范围之内,根据上级的指示,一切大区的一级行政机构将被撤除。如此一来,重庆市的地位自然发生了变化,变成了省辖市。

这是历经多年,重庆市和四川省的再次合并,两位“兄弟”多年未见,此次又再次重逢。

建国初期,重庆市迎来两次飞速的发展机会

从1954年开始,重庆的经济发展非常迅速,甚至带动了周围的城市。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几栋高层建筑就会拔地而起,直到1997年,重庆的城市建设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在这段时间内,能够让重庆变化如此之大的原因是源于邓小平同志的两个建议。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1954年至1997年的这段时间,重庆市依旧属于省辖市,之所以对该地进行特殊处理,还是源于邓小平同志的高瞻远瞩。

在1954年至1958年,重庆迎来了第一个经济发展的春天。在邓小平同志的提议下,重庆实施了经济计划单列。通俗一点讲,就是有关重庆的经济发展计划,不用再归属于四川省,而是从中单列出来直接以省级计划单位参加全国计划会议。

这就意味着重庆市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保障,也正是在全国人民共同的努力之下,该地的经济迅速发展,短短四年的时间,重庆市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又经过了十余年的发展,重庆市已经越来越繁华,有了现代城市的规模雏形。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国际上就开始盛行科技强国的口号,国内也已经意识到科技水平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在1964年至1967年之间,重庆市开始执行第二次计划单列,迎来了第二次发展的春天。

在这短短的三年时间之内,重庆市抓住发展的机会,将经济和科技作为发展重心,如此一来,重庆市的综合水平又更上一层楼。

建立三峡大坝的两个方案

另外一个问题就呼之欲出,1997年之后,重庆市为什么从四川省分离了出来?邓公作出这个决定又是出于何种考虑呢?其实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就是三峡大坝。

从1979年开始,三峡工程已经被提上议程,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并未立即投入建设。直到1982年,相关的规划才基本确定,为了能够获取准确的数据,原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同志开始对周边地区进行考察,最后制定了两个建设方案,分别为“大坝方案”和“低坝方案”。

这两个方案让各部门的同志们十分纠结,因为它们各有优劣。从造价上,“大坝方案”至少需要花费260亿元的资金,且要保证周边地区的百姓进行大规模的移民,相比之下,“低坝方案”至少需要花费100亿元的资金,且移民数量大规模缩减。从规模程度上来讲,前者的大坝高度预计在200米,具有2200万千瓦的发电能力,而后者相对较低,高度约165米,发电能力约为1000万千瓦。

为此,1983年5月,国家计委特意召开了一场有关三峡可行性报告的议会,最终,考虑到造假问题,“低坝方案”在会议上被确定。

消息一出,重庆市市长肖秧心事重重,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他决定找相关的负责人谈一下具体的情况,因为他对“低坝方案”并不满意,更具体一点来说是重庆市的市民对这个方案不满意。

肖秧面见上级领导时说出了下面这段话。

“重庆一千万人民为了支持三峡的建设可谓是一退再退,建设不能重点投,盖房子也要往200米的未来水库线以上盖,就等着三峡开工那一天重振威风,现在的低坝方案不能让万吨轮船到达重庆港埠,这不光是我们什么也没有得到,而且对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作用也是个巨大的浪费。”

领导听后也是若有所思,那么到底该执行哪一个方案呢?如果执行低坝方案,就会造成肖秧说的这种情况的发生,如果执行大坝方案,不仅移民量巨大,而且耗费的人力、财力、物力也是不可估计的。

多出了70万移民如何解决?小平同志巧出妙计

不久之后,一个“中坝方案”横空出世,提出者既不是领导也不是专家,而是重庆的人民。在这个方案中,要求三峡的坝高185米,如此一来,正常水位也就达到了180米,完全可以满足重庆人民之前的需求。专家经过推敲,发现这个方案完全可以满足万吨轮船入港,不仅如此,发电量和防洪效果也有了极大的提升。

中坝方案的造价也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如此看来,这个方案是最合适的选择。如果要执行该方案,就需要解决一个现实的问题,将附近100万左右的民众进行重新安置。低坝方案的移民量在30万左右,与中坝方案相比足足少了70万,这也是中坝方案最明显的一个缺点。

1989年,随着《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公布,三峡水电站的建立被提上了议程,那么这将近100万的民众该如何安置呢?

想要解决这个难题就要考虑两个非常关键的问题。第一,需要重新找到一个能够容纳100万人的地方。第二,需要拿出安置100万人的费用。后者比较容易解决,但是前者却是一个较为棘手的问题。

因此,在当时有人提议建立一个“三峡省”,让这100万人进行安置,但是邓小平同志却有另外一种见解,他提议将重庆从四川省中分离出来,设立其为直辖市。

那么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他给出了极为合理的解释。首先,重庆市人口众多,会对四川省的物资分配、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将它设为直辖市,那么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其次,重庆市一旦设立为直辖市,无论是当地的群众,还是移居过来的百万民众,对于他们而言并不是一件坏事,反而是一件好事;最后,重庆市的发展会更加迅速,以此来带动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

划分重庆市的范围时,邓小平同志提出关键意见

为什么将重庆市设立为直辖市,而不是设立为省呢?因为直辖市的行政机构相对于省级单位而言更加简明、清晰,而且有利于管理。除此之外,重庆市在历史上有过三次被设立为直辖市的经历,因此再次被设立为直辖市显得很正常。

既然已经确定好计划,那么该将重庆的哪些地区作为直辖市的范围内,针对这个问题,当时有了两种方案,邓小平同志看了以后都感觉不太好,于是就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起初,有人建议将重庆市的原地区直接设立为直辖市,如此一来就不用考虑行政单位的变迁和合并,省了很多事情,而且也十分简便。邓小平同志很快就否决了这个提议,虽然这样做简便许多,但是对百万的移民而言没有实质性的帮助,原来的地区固定不变,那么新增移民的问题如何解决?总不能够硬将这一百万的人口塞到这里不管不顾。

随后,又有人提议将黔江、涪陵、万县并入,一起划分为直辖市。邓小平同志听后依旧摇了摇头,虽然地域增加了,但是重庆的人口和体量固定不变,考虑到外地移民和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他认为在不久后的将来,这只会给重庆市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弊端,因此,该提议再次被否决。

最后,邓小平同志建议将原来的重庆市和黔江、涪陵、万县合并,共同划分为直辖市,这样子既可以保证百万移民的定居问题,又可以解决该地区未来的经济发展。

该提议确定以后并未立即执行,邓小平同志让李鹏牢记这些提议,等到合适的时机再进行宣布。李鹏同志是时任国务院总理一职,他经常跟在邓小平的身边,凡是有关重庆市和三峡大坝的提议,他都记在本子上,以免贻误。

一直未办的事情

在邓小平的晚年,他对三峡大坝的建立和重庆市的相关问题十分关注,早在1980年7月份的时候,邓小平同志乘船东下,途中视察了三坪坝斗址、葛洲坝工地和荆江大堤,听取了“长办”关于三峡工程的汇报,随后,他又和其他的领导人进行了一次有关三峡大坝的长谈。

1995年11月9日,这一天对李鹏同志意义非凡,他在三峡工程的四周仔细观察,一边望着浩大的工程,一边和工作人员聊事情。自从三峡工程的项目落实以后,他就在两地来回奔波,这已经是他进行的第七次实地考察。

他的身后还跟着三位四川省的领导,李鹏从怀中掏出一个小本子,打开后看了一阵,然后对他们说道,“小平同志之前交代给我的一件事情一直未办,现在时机已经成熟,是时候办这件事情了。”他停顿了一下,然后严肃地说道,“邓小平同志想要把重庆市设立为中央直辖市......现在,这件事情也该落实一下了,你们回去就可以拟定方案,到时候再向上级提出申请。”

仿佛所有的事情都在冥冥中注定。1997年的2月19日,李鹏总理让一位同志将“关于设立重庆直辖市”的议案送达指定的办公处后,没过多久,北京传来噩耗,邓小平同志逝世,享年93岁。

这位令人敬仰的老人走了,他没能亲眼看到重庆市被设为直辖市,也没能亲眼看到竣工后的三峡大坝,但是他所做出的努力让中国的经济发展坐上了快车。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对于他的离去,全国人民十分不舍,这位老人将永远地活在我们心中。

结语

3月14日,在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关于设立重庆直辖市的决定》被表决通过。当委员会正式宣布这个结果的时候,重庆市的发展将迎来一次大变革。

2006年5月20日,三峡大坝全线修建成功,这一项世界级的浩大工程矗立在中国的大地之上,绽放出独特的色彩

如今的重庆市已经是一座现代化的繁华都市,它未来的发展前景依旧十分广阔。如今回忆起邓小平同志所做出的决定,不得不让人佩服他的高明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