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比城市中的蓝许多,其上漂浮的云看起来也洁白浑圆,给人一种认认真真的印象。草原上此刻没有风吹过,却已足够生动,只是这种“生动”看的久了会让人的牙龈产生有一种焦躁的“痒痒”!

之所以会有这种“牙痒痒”的拧巴感受,是因为眼前无风而“动”的草原上,正钻上钻下数不清的“土拨鼠”(不清楚具体是什么物种)!

怪物水蛭吞下巨型蠕虫(小刺客吃掉大怪兽)(1)

Photograph by Shishir Kumar

这群如小兔子一般土褐色的家伙,初看起来还挺萌萌哒~ 圆圆的小脑袋上好奇的眼睛紧盯住你,然后毫无征兆的突然跑起来,钻进附近的一个洞里。虽然追随它们身影的目光失去了焦点,但不用着急,不用几秒你就又能发现另一只——或者,还是同一只。

因此,你根本无法确切知道在眼前的这片草地上它们究竟有多少。那么多的洞,都是它们的地下王国,远远超出了狡兔三窟的必要,已使草原变成了 千疮百孔的危险地带。如果放在古代,骑马的人会特别绕开这片草地,以免马蹄突然陷进洞里。

怪物水蛭吞下巨型蠕虫(小刺客吃掉大怪兽)(2)

Photograph by Anindya Sarkar

所以,当你因好奇而驻足观察这些萌萌哒~小家伙一段很短的时间之后,你会由衷的觉得它们的数量太多了,远超游戏厅里“打田鼠”游戏能带给你欢愉的程度,成了一种令人遗憾的“草原破坏者”,一种你不由想要减少它们数量的存在。

于是,狼、狐狸、黄鼠狼、老鹰,甚至是狗,这些能够控制眼前“土拨鼠”数量的动物,会随之出现在你的脑海里。

怪物水蛭吞下巨型蠕虫(小刺客吃掉大怪兽)(3)

PHOTOGRAPH BY VIRGINIA MACDONALD, NATIONAL GEOGRAP

“牧民大叔应该不会喜欢狼和黄鼠狼,狗拿耗子又属于多管闲事,老鹰似乎不便人工投放,而且老鹰也会吃羊……那么,狐狸会是个很好的选择!”

自以为是的思索了一阵,貌似得出了一个最佳的答案,然后突然转身,像一个标准的游客那样离开,留下一众不明所以的“土拨鼠”们在刚吹起来的清风中呆立着。

怪物水蛭吞下巨型蠕虫(小刺客吃掉大怪兽)(4)

Photograph by Andre Audet

自然的生态其实早已给出了合适的答案,只是人们往往总是喜欢取其一端,等过一段时间,再换一端……

但自然就是自然,它就在哪儿,随时恭候人们去发现、去探寻其中蕴藏着的智慧。

怪物水蛭吞下巨型蠕虫(小刺客吃掉大怪兽)(5)

PHOTOGRAPH BY SAM SNAPS, NATIONAL GEOGRAPHIC YOUR

从高原的草场沿着溪流逆流而上,会进入住着各路神明的山区。在那里,松树几乎独自演绎着高海拔山区里森林的涵义,在少土多石的山体上,一片片直插云霄的挺立着,让人们肃然起敬。

在气候较冷、降水相对较少的环境下,以“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的松树为主体的森林,极大的丰富了当地的生态坏境,使诸多生灵有了赖以生存的家园。

怪物水蛭吞下巨型蠕虫(小刺客吃掉大怪兽)(6)

Photograph by Patti Melfi

然而,原以为会万古长青的松树却从上世纪80年代起受到一种外来物种的侵袭,短短二十几年就造成多省松树大面积死亡,它就是被称为松树“癌症”的——松材线虫!

这种原生于北美的小线虫,身长还不足1毫米,却可以使一棵挺拔健康的松树在最短十来天、最长六、七个月的时间内死亡!

最糟糕的是,一旦感染,人们应对的最好措施就是将感染的松树全部砍伐、烧毁。如果还想利用虫害后的松木,不仅需要对有价值的部分做额外有针对性的处理,处理后的最佳用途也多是制作廉价的颗粒板。

怪物水蛭吞下巨型蠕虫(小刺客吃掉大怪兽)(7)

Photograph by Eli Espinoza Goodman

最可怕的是,松材线虫还拥有一位极其默契的“搭档”——松褐天牛,帮助它在松林间快速传播。

当寄生在松树内部的松材线虫们感到这颗松树已时日无多时,就会从“繁殖型”变成“扩散型”,并向该松树中松褐天牛的蛹室聚集,通过气孔进入刚羽化、体壁还未完全骨化的松褐天牛的呼吸系统。

于是,完全成熟后的松褐天牛成虫就会带着成千上万、甚至几十万的松材线虫幼虫在森林里穿梭。当松褐天牛咬开松树皮进食,或咬破树皮产卵时,微小的松材线虫们就乘机从松褐天牛的气管里一股脑的进入另一棵松树的内部,继续它们毁灭性的狂欢。

怪物水蛭吞下巨型蠕虫(小刺客吃掉大怪兽)(8)

Photograph by Brett Hondow

在20~30℃的温度下,进入松树内部的基数庞大的松材线虫们,能够以每2~3天完成一个世代的速度繁衍,很快就造成松树停止分泌树脂,使原本常年呈绿色的针叶变成黄褐色或红褐色,蔫萎下垂,最终整棵枯萎、死亡、腐烂。

因为松材线虫的虫害蔓延迅速,感染后的松树死亡率极高,所以为了快速处理感染树木,防止进一步虫害扩散,人们往往会砍伐并烧毁那些已经感染的松树。因此造成的林木损失,经常以万棵甚至数十万棵计!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以奇松闻名的黄山,如今就经受着松材线虫的困扰。

怪物水蛭吞下巨型蠕虫(小刺客吃掉大怪兽)(9)

Photograph by Su Jimmy

面对如此来势汹汹的虫害,人们除了对松林进行常年监控,做到早发现早处理,防止虫害规模扩大和病木外流之外,还利用类似草原上食物链的物种相克,获得了不错的治理效果。

比如,应对松材线虫本身,就有一种神奇的“捕食性真菌”可以作为它们天敌。

怪物水蛭吞下巨型蠕虫(小刺客吃掉大怪兽)(10)

Photograph from neatorama

当这种捕食性真菌粘黏在线虫的身上之后,它们会长出一根细小的、像刺一样的穿透枝,穿透线虫体壁在其体内形成侵染球,再逐渐长出菌丝充满线虫内部,并不断吸收线虫体液作为营养来源。

最绝的是,这种不会移动的捕食性真菌有些能长出带粘液的菌丝或孢子来黏着线虫,有些甚至还会“编织”菌套,以套住过往的猎物!

怪物水蛭吞下巨型蠕虫(小刺客吃掉大怪兽)(11)

A. Steven Munson, USDA Forest Service, Bugwood.org

在这片微小却至关重要的战场之上,除了不足1毫米的松材线虫与捕食性真菌的战斗之外,在控制线虫好基友——松褐天牛的战斗中,肿腿蜂作为一员大将闪亮登场了。

专门与蛀干害虫——尤其是天牛——过不去的肿腿蜂,它们特别喜欢拉天牛的幼虫和蛹做为体外寄生的对象。(这种寄生方式,讲起来都让人感觉怕怕的~)

怪物水蛭吞下巨型蠕虫(小刺客吃掉大怪兽)(12)

Photo credit: Wedontneedfeatherstofly on VisualHun

在繁殖期,只有2~4毫米的肿腿蜂决定出门寻找寄主。它们很能钻洞,发现天牛幼虫钻出的小洞之后,就尾随其后来到虫室。(估计是)堂而皇之的蛰刺体长几十毫米的“硕大”天牛幼虫,将其麻痹后拖至一角,不仅作为自己繁殖期的营养来源,还是产卵与养育下一代的产床。

不仅是一名高效的“刺客”,肿腿蜂还会做收拾寄主虫室,将有病或发霉的寄主搬离等清洁整理的工作,甚至还会将从寄主身上掉下的卵重新安置上去——确认无疑是一位喜爱干净整齐的整理达人了。

怪物水蛭吞下巨型蠕虫(小刺客吃掉大怪兽)(13)

Photo credit: kahhihou on Visual Hunt / CC BY-NC

利用肿腿蜂这种天牛的天敌和人造的天牛成虫诱捕器,人们可以有效的控制天牛的数量,进而限制松材线虫等病虫害的传播和发展。而这种利用自然规则,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情况下,拯救像松树这类重要的生态物种,以获得更加健康、积极的自然坏境,或许是将来人类与自然相处最具有推广意义的方法了。

怪物水蛭吞下巨型蠕虫(小刺客吃掉大怪兽)(14)

Photograph by Marcin Sobas

但是,若想深刻理解自然运行的法则,还需要人们静下心来,深入自然之中做仔细的观察和记录。就像那些扎根野外秘境之中的自然科学家一样,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自然的规则,用纯净的心灵去理解自然的智慧,然后发挥人行动的优势去与自然做最美好的沟通!

2019 国家地理旅行,自然科考初阶营,黄山松守护者(第三期)

怪物水蛭吞下巨型蠕虫(小刺客吃掉大怪兽)(15)

我们将把整个黄山变为一个大课堂,结合全球主流的创新学习方法,把所有的课堂学习、动手实验、户外考察,紧紧围绕着“黄山松守护者”主题,整合在一个完整的PBL(项目制学习)框架中进行,并完成最后的方案展示。

PBL课程——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旨在以问题为导向,让孩子们脑洞大开,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呈现出令人大跌眼镜的解决方案。

作为一名自然科学家,对于黄山松研究保护的命题:

·你将从何入手开始设计科研计划?

·如何从开放的角度来论证研究命题?

·如何以可传播的形式,生动展示研究结论?

怪物水蛭吞下巨型蠕虫(小刺客吃掉大怪兽)(16)

Photograph from glocalschool

2019国家地理旅行,自然科考初阶营,黄山松守护者(第三期)

出行日期:2019.10.1~10.7;

适合年龄:8-15岁,独立参加;

人均价格:11800元/人;

报名要求:身心健康,无传染病,半年内 未曾接受大型手术。

怪物水蛭吞下巨型蠕虫(小刺客吃掉大怪兽)(17)

识别二维码获取更多产品信息

怪物水蛭吞下巨型蠕虫(小刺客吃掉大怪兽)(18)

点击 链接,了解更多国家地理旅行与众不同的产品:https://m.ctrip.com/tangram/MjM3Mw==?isHideNavBar=YES&ctm_ref=vactang_page_2373

怪物水蛭吞下巨型蠕虫(小刺客吃掉大怪兽)(19)

国家地理合股企业(National Geographic Partners LLC,简称NGP)是国家地理学会和华特迪士尼公司的合资企业。以探险和探知世界为核心发展理念,致力于通过卓越的媒体组合,在全球传播优质的科普内容。131年来,国家地理始终以增进对世界的了解和认知作为核心目标;现在,国家地理将致力于为消费者不断开拓、更加深入,以及突破边界而努力。国家地理每月通过43种语言,传播遍布全球172个国家,内容触及数百万人。与此同时,NGP每年会将收益的27%回馈给非营利组织——国家地理学会,用于支持其科研、探险、保育和教育等工作。更多信息请访问natgeotv.com 或 nationalgeographic.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