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马家骏
陕西人民艺术剧院和西安电影演员剧团上演的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是一出发人深思的戏、富有艺术魅力的戏。这出戏在主题思想的提炼上、人物形象的刻划上、情节结构的安排上和细节运用上都有许多特色。我以为,将全剧的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形式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看,《霓虹灯下的哨兵》最突出的特色是在于它通过对于和平环境中阶级斗争和思想斗争生活的广泛概括、以白描手法所刻划的众多人物之间的复杂纠葛,显示出了含意深邃令人回味的哲理。
舞台上所展开的是一场尖锐、紧张的反对特务破坏的斗争,这一斗争贯穿了全剧,然而剧本所包含的哲理远远不止情节本身的事件。《霓虹灯下的哨兵》并非简单的惊险剧,而是反特这一线索生发开来、表现保卫胜利果实的队伍如何保持兴无灭资的原则、巩固无产阶级思想阵地,粉碎敌人要我们部队“不出三个月,趴在南京路上、发霉、变黑、烂掉”的狂言,教育和改造自己的艰巨斗争。
为反映上述复杂的阶级斗争和思想斗争,剧作者着力描写了解放军干部与战士的精神面貌,同时与这些战士相关又塑造了各阶层人物的形象。
《霓虹灯下的哨兵》不是写哪一个英雄、哪一个人物的命运,你难得说哪一个人物是剧中的主要人物。这出戏是写了一群人物,他们的活动相互间发生复杂的关系,在这关系之中表露出生活的哲理。
《霓虹灯下的哨兵》写人物不是精雕细刻的手法,而是用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的白描手法。八连的三个支部委员是各有特色的:从指导员路华对陈喜的批评、对童阿南的教育和关怀,显示出党的政策的英明、显示出干部与群众的一致;从连长鲁大成严格要求战士而又略有急躁、让陈喜从布袜子检讨起等情节上,表现了在新环境中战斗指挥员的生动个性;老炊事班长洪满堂身上则闪现着老战士与共产党员的朴素、勤俭的本色,他的性格根植于老区人民生活与作风的深处。三个在剧本中各具思想意义的战士,也是别有特色的:陈喜对花花绿绿的大上海和“香风”开始忘掉了布袜子、丧失了警惕;赵大大则恨敌人、厌恶资产阶级作风、拾金不昧、乐于助人、不容侮辱。在这个厚道、直率而又有些简单的战士身上,表现了解放军的崇高品质;童阿南则是年轻缺乏锻炼的“上海兵”,在斗争中觉悟得到提高。
剧本没有局限于军队内部生活的描写上,以这些哨兵为核心,通过陈喜引出春妮,写了老区农民;通过童阿南引出林媛媛,写了资产阶级家庭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通过赵大大和童阿南引出阿香、阿香的母亲和父亲的战友周德贵,写了贫苦人民和老工人的斗争。就是安排反面人物上,剧本不仅写出人民和战士同特务的对立,而且在相互关系中指出老开、老七、曲曼丽,过去和现在如何在对人民进行屠杀、抢劫、拐骗、暗杀和诱惑。
这样,全剧各代表一定的思想意义、各具性格特征的众多人物就在许多方面结成一个舞台体系。他们之间一根线、一包钱、一束花也都包含着内在意义地把人物联结起来。
由于舞台上人物是完整的体系,所以一会儿写战士赵大大闹情绪,一会儿写资产阶级家庭的惊恐忧虑,一会儿写贫苦人家生活,一会儿写春妮对陈喜的感情,等等,都显得头绪多而统一。每种人物、各个场景环绕着一个中心在旋转。
这个使全剧面广、纷繁而又集中的中心,不是某一个人物,而是一个深刻的哲理。在和平环境中应该保持警惕,坚持无产阶级原则,发扬艰苦朴素作风、对资产阶级思想意识开展斗争,保持人民军队的革命传统,改造一切落后的现象,这样才能壮大自己而打败敌人。而这个,就是剧本对广大群众的教育意义所在,也是构成剧本艺术特色的基础。
(1963年3月)
(注:本文作者已经授权本头条)
(马家骏 河北清苑人,1929年10月5日生,现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陕西省外国文学学会名誉会长(原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原理事、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原理事、陕西省高等学校戏曲研究会原会长、陕西诗词学会原顾问、陕西省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原常务理事、陕西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个人、陕西省教书育人先进教师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独著有《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美学史的新阶段》、《诗歌探艺》、《世界文学探究》等12种;与女儿马晓翙二人合著《世界文学真髓》、《西洋戏剧史》等4种;主编有《世界文学史》(3卷)、《高尔基创作研究》等9种;编辑有《欧美现代派文学30讲》等4种;参编合著有《马列文论百题》、《文化学研究方法》、《东方文学50讲》、《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等40多种。
名列《中国作家大辞典》、《中华诗人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学者大辞典》、剑桥《国际传记辞典》(英文第27版)、俄罗斯科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国外俄罗斯学专家名录》(俄文版)、《陕西百年文艺经典》等40余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