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介

灯谜又称文虎,猜灯谜,亦称打虎、弹壁灯、商灯、射、解、拆等,但人们都习惯用“灯谜”一称。灯谜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门综合性艺术。

灯谜中的基本信息(关于灯谜的文化)(1)

(图片来源网络,如果侵权请告知删除)

早在夏代,就出现了一种用暗示来描述某种事物的歌谣。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这种歌谣发展,演变成“瘦辞”(亦称“隐语”)。当时由于列国纷争,有不少游客在进谏时,往往都用“隐语”道出已见,使君王从中得到启发。《国语·晋语》记载:“有秦客瘦辞于朝,大夫莫之能对也。”可见那时的这些“瘦辞”和“隐语”,就是我国灯谜的雏形。直至南朝宋文学家鲍照作“井”、“龟”、“土”三个字谜,并以《字谜三首》收入他的诗集后,才有了“谜”字一称。

灯谜是写在彩灯上面的谜语,谜语来源于中国民间口谜,后经文人加工成为谜,它在中国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隐语”或“瘦辞”。秦汉时则成为一种书面创作。三国时期,猜谜盛行。在宋代出现了灯谜。人们将谜条系于五彩花灯上,供人猜射。明清时代,猜灯谜在中国民间十分流行。

二、基本特征

1.独特的结构:灯谜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谜面、谜目和谜底,也称灯谜三要素。

2.面与底别解:灯谜利用汉语字词多意的特点,不把谜面作原意解释,从而得出。

3.面与底异字:在灯谜中凡是谜面上有的字,在谜底中不能再出现,否则称为“露春”,灯谜是不允许露春的。

灯谜中的基本信息(关于灯谜的文化)(2)

(图片来源网络,如果侵权请告知删除)

元宵佳节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性活动,其中蕴含着很深的文化内涵,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活动。在古代,百姓都去看灯、猜谜语,文人们则饮酒、赋诗、答对。其实,猜灯谜与猜谜语一样,有很多种类别:字谜、儿童谜语、动物谜语、经典谜语、成语谜语等。最为常见的是字谜,一般谜面文字要求简介明了,通俗易懂。

三、规则

(一)谜底不能“露面”(露春) ,即谜面中已经有的字不能在谜底中出现。

(二)谜底和谜面不能“倒吊”,应是谜面上概念的外延必须小于谜底上概念的外延,不能相反。

(三)谜底与谜面之间不是本义直解,必须有别解。

(四)谜底不能以谐音扣合谜面(标格的除外)。

另外,灯谜与民间的谜语有着根本的区别。

灯谜中的基本信息(关于灯谜的文化)(3)

(图片来源网络,如果侵权请告知删除)

四、灯谜例子

1.今日秋尽 (打一中药名) 明天冬

2.仲尼日月 (打一古人名) 孔明

3.落花满地不惊心 (打一晋人名) 谢安

4.会计 (打一成语) 足智多谋

5.逆水划船 (打一成语) 力争上游

6.快刀斩乱麻 (打一成语) 迎刃而解

7.西施脸上出天花 (打成语一句) 美中不足

灯谜中的基本信息(关于灯谜的文化)(4)

(图片来源网络,如果侵权请告知删除)

8.五句话 (打成语一句) 三言两语

9.游泳比赛 (打成语一句) 力争上游

10.万年青 (打成语一句) 长生不老

11.导游 (打成语一句) 引人入胜

12.节日的焰火 (打一成语) 五彩缤纷

13.乖 (打一成语) 乘人不备

14.相声 (打一成语) 装腔作势

15.逆水划船 (打一成语) 激流勇进

16.伞兵 (打一成语) 从天而降

17.兔子请老虎 (打一成语) 寅吃卯粮

18.照相底片 (打一成语) 颠倒黑白

19.老人扛轿 (打一台中县地名) 白毛台

20.一声呼出喜怒哀乐,十指摇动古今事由 (打一传统戏) 布袋戏

西安传统文化研究会青年分会

2020年5月1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