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质量与消费水平也不断提高。但与当代年轻人的享乐主义消费观或超前消费观不同,大部分中老年人仍然坚守“勤俭节约”的传统消费观,认为节约才是财富积累的主要方式。那么,到底是消费创造财富,还是节约积累财富?让我们看一看著名经济学者陈宪在《陈宪自选集1:一位经济学者眼中的世界》一书中如何看待这两种消费观念。
书籍推荐
《陈宪自选集1:一位经济学者眼中的世界》
点击封面直接购买
《陈宪自选集2:新经济与企业家精神》
点击封面直接购买
编辑推荐
一项有价值的经济学研究,是从观察现象开始的,直觉比较好的经济学者能够辨别哪些现象中有“戏”,哪些没“戏”,进而对有“戏”的现象进行实证研究,从而得出结论。也有经济学者直接针对经济现象或其他社会现象,运用经济学原理和方法,面向社会、面向大众进行专业分析和通俗评说。
从“凯恩斯悖论”说起——谈刺激消费与倡导节约
✿ 陈宪
在凯恩斯的经济学中,有一个消费可以致富,节约反而致贫的“悖论”,人称“凯恩斯悖论”。节约本来是美德,无论对家庭、企业,还是对国家,都是资本积累、增加财富的途径之一。然而,凯恩斯认为,对一个国家来说,当经济处于非充分就业状态(存在因经济周期原因而失业的人群,即周期性失业或非自愿失业,也即经济不景气的状态)时,节约并非美德,相反会导致贫困。显然,凯恩斯对消费和节约有自己的理解。那就是在不同的经济状态下,消费和节约的功能是不一样的。凯恩斯运用消费函数理论证明,在非充分就业状态下,增加消费可以引起国民收入成倍增加,进而可以增加资本积累。
从最一般的层面上考察消费的意义,不难发现,在社会再生产中,消费是上一个过程——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终点,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它决定着下一个过程开始的规模和时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正是基于消费在再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在经济不景气时,它更是有着特殊的功能。经济不景气的基本特征,是有效需求(总需求)不足。总需求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需求和净出口需求组成。消费需求在总需求中的比重最高,一般占到2/3左右。但消费需求(因变量)是收入(自变量)的函数,如果收入增长很慢,则消费增长也就相应很小;如果预期收入增长不乐观,则消费不仅不增长,甚至会下降。
真正有钱不愿用,极其吝啬的“葛朗台”式的人,在总人口中占的比重总是很小的。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对于每一个老百姓来说,不增加消费,谈何生活质量的提高。这个简单的道理,老百姓是懂的。因此,大多数人有了钱,是会去消费的。问题在于,老百姓的收入是否能够稳定增加,尤其是老百姓能否看好预期收入。这是刺激消费需求的主导方面。如果不从这一点上看问题,仅仅从消费观念上做文章,以为靠一些鼓励消费的宣传,就能让老百姓掏出口袋里的钱,那就舍本逐末、一厢情愿了。
当然,消费观念确有改变、更新的问题,尤其是对那些中老年、收入又比较低的朋友们而言。我们应当告诉他们,随着收入水平的稳定提高,加大消费,改善生活状况,或“用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和储蓄、投资一样,都是对经济发展的支持。
“节约是美德,消费不是美德。”这种观念固然是错误的,但在当代被相当多的年轻朋友广泛认同的“消费是美德,节约不是美德”,是否就完全正确呢?这实际上关系到节约还要不要倡导的问题。我们对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对第二个问题的答案则是肯定的。节约的反义词是浪费,而不是消费。浪费总是不可取的。例如,生产领域里对自然资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的节约,直到今天仍然有着重大现实意义。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引导消费和资源节约都有着自身适用的层面,都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如果把两者的位置摆正了,它们就可以并行不悖。
(原文刊载于《解放日报》)
作者简介
陈宪,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长期从事宏观经济学、服务经济学、公共经济学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近年来重点关注创业创新在中国的发展。业余爱好写经济评论和随笔。
内容简介
陈宪自选集分为两册,精选了陈宪教授于1998—2020年在《解放日报》《文汇报》《南风窗》等媒体上就公共议题发表的文章,“以人为本”是自选集中文章收录的核心理念。作为一位经济学者,作者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对大众进行经济学通识教育,这有利于让更多的人来关注社会公共服务的改善。
《陈宪自选集1:一位经济学者眼中的世界》内容包括服务经济、公共经济、区域经济、产业经济等主题。
《陈宪自选集2:新经济与企业家精神》内容包括创业创新、企业家精神、教育和人力资本三大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