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远庖厨”,出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上》,孟子与齐宣王的一段对话。

齐宣王在大殿上,看到有人牵了一头牛,便问道:“这是干什么去?”

牵牛之人回答道:“准备宰了它祭祀新做成的钟。”

齐宣王吩咐道:“放了吧,我实在是不忍心看它哆哆嗦嗦的可怜样子,没有罪,却招致杀身之祸。”

“那不祭祀了吗?”

“怎么可以不祭祀,用羊来代替这头牛吧。”

齐宣王咨询孟子自己是否可以使百姓的生活安定,从而一统天下,孟子以此件事情为例,给出了肯定的答案:“王上有这种不忍之心就可以达成所愿。”

但是话锋一转:我知道王是因为不忍之心,才将牛换成羊,但百姓却认为这是王吝啬的缘故。

齐宣王感叹道:“竟然会有百姓有这样的想法。齐国虽然不大,但我何至于小气到连一头牛也舍不得。这真的是因为我不忍心看它没有罪却要受死的可怜样子,才提出用羊来替代。”

孟子安慰他:“王不要惊讶百姓认为你吝啬。你用羊来代替牛,这就好比用一个小的东西来代替一个大的东西,这在百姓看来不是吝啬是什么。而若是真的不忍心其没有罪却要受死,牛和羊又有什么区别呢?”

齐宣王愣住了:“对呀,我自己都不知道当时是怎么想的,听你这么一说,这也难怪百姓会认为我吝啬了,但我真的不是因为吝啬才用羊来代替牛的。”

孟子点头道:“王不要多虑,这正因为你有一颗仁慈之心的缘故,相信如果当时王看到的是羊,也会产生同样的不忍之心。所以有德之人看到活着的飞禽鸟兽,就不忍心再看到它们死去;听见它们的声音,就不忍心再杀死它们吃肉。因此,君子把厨房置在远离自己的场所,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在孟子这里,“君子远庖厨”并不是现代某些人所谓的男人不要进厨房、不要做饭的大男子主义观点

当今这种观点对其原有之意进行了三方面的扭曲:首先“君子”并不是一种性别上的区分,即并非指的是男人,而是指有德之人;其次,远庖厨不是说不进厨房、不做饭,而是将厨房安置在远离自己的地方(当然在某种程度上也含有不进厨房之意);最后,君子之所以要远庖厨也并不是一种大男子主义观点,而是一种内在仁心的体现。

但同时,孟子这种君子远庖厨与齐宣王以羊易牛的行为又有一点相似之处,既然有不忍之心,那厨房远近又有什么区别呢?就算将厨房置于远远的地方,不看到活着的动物,那在吃其肉的时候真的能够做到坦然无愧吗?如果真的能毫无愧疚,又怎能被称为君子,怎能被视为有不忍之心

因此,在我看来,孟子的“君子远庖厨”和齐宣王的“以羊易牛”,不过是以五十步笑百步尔。而后世将其理解为男人不要进厨房、不要做饭,更是谬之千里。

君子远庖厨这句话怎么理解(是男人不要做饭的意思吗)(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