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与紫砂相应的国内艺术品投资热潮,不论是明清紫砂还是当代作品均获得了极高关注度及热度。在紫砂区块内唯有朱泥壶(此后以清代早期朱泥为述)“养在深闺”,近年来才逐渐被人们认知,渐而去发掘它最本真的存在意义。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朱泥和朱泥水平壶那些事儿!
你真的了解朱泥吗!
“红色”是中国人的经典颜色,在古代则多称之为“朱色”,是高贵、典雅的体现,而在紫砂中,便有一款朱泥,细腻温润,令无数壶友着迷,奉为挚爱。
顾景舟制朱泥水平
紫砂中的泥料众多,朱泥是其中比较特别的一种,有些新手壶友只是听过说,却不甚了解。朱泥实际上是红泥的一种,但又不同于红泥,其属黏土质泥岩,质地坚硬,产于陶土嫩泥层底部,矿料多呈浅白、浅黄、金黄色,烧成后则色似朱砂,故名朱泥。
朱泥原矿
朱泥三大矿区:在宜兴丁蜀,朱泥多产于三个矿区,分别是“黄龙山朱泥”、“赵庄朱泥”、“小煤窑朱泥“”,成品泥状况含水分其颜色较深,制作泥胚干燥后为黄、白,各矿种的朱泥因泥料制成制程手法有异,表现各有不同。
黄龙山朱泥
黄龙山朱泥烧成
小煤窑朱泥
小煤窑朱泥烧成
赵庄朱泥
赵庄朱泥烧成
朱泥之珍贵:我们一直都说朱泥是紫砂泥中较为特别的,除了其色娇艳,也因其珍贵,这与朱泥的泥性有关。朱泥和其他紫砂泥最大的区别,就是它“泥性重而砂性弱”,这就导致了其成型极难和烧制极难。
收缩比极大
其干燥和烧成的收缩比极大,这就对于制壶艺人的要求极高,在丁蜀,并不是人人都会做朱泥的,这是一门功夫,要深入研究泥料的特性。
泥胚成型至干燥收缩已达4%左右,干燥后收缩18%,是众多泥料中收缩最大的。因此,朱泥常做小品,而一把烧成完好、品相完好的朱泥壶,是非常难得的。
朱泥与红泥之别:首先,紫砂中红泥的收缩比只有14%,相较于朱泥是比较好制作的。其次,二者的烧制的窑温不同。最后,二者烧出后的色泽、质感是不同的,红泥光洁明亮,红中略带一点橙色;而朱泥是朱红略泛橘光,温润透明质感很好。
朱泥收缩纹
无朱不皱这个观点是不正确的,在历史上有许多朱泥老壶也有不皱的。朱泥是多都有收缩纹,但不是绝对的。
清 朱泥老壶
朱泥水平——茶人案头的必备壶
我们所熟悉的朱泥壶自清代即为闽南工夫茶主泡器之用,此前传器主要来源为两大区块。一为闽南工夫茶用器经陪葬出土。主要集中于福建漳浦一带,清代随闽侨移民,东南亚等华人聚居地、墓葬等也有相关器皿出土。再者为十八世纪随外销器。部分光素与贴花装饰之朱泥小壶同时外销至欧洲,如十七世纪中叶起,形成了外销欧洲的「红色瓷器」风潮。
紫砂水平壶在众多壶型中较为特殊,按造型,它属于光货中的圆器:圆腹、环把、流直、球钮;按大小,它属于微型壶。
它的名称来历,和我国广东潮汕地区和福建闽南地区流行喝功夫茶有关。喝功夫茶时,先在小茶壶内放足茶叶,注入温度适宜的开水,合上盖,再把茶壶放在茶碗或茶海内,用沸水浇淋壶面,这样泡出来的茶才能释放出茶的真滋味。与此同时,小茶壶浸润在热水中,端正平稳,不斜不倒,故得名“水平壶”。
紫砂水平壶在明、清时期已有之,但仅仅为偶然为之,款式外型单一,时间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明末清初壶艺大师惠孟臣所作的“朱泥小品”。其外型简简练朴素,做工精密周全,选坭考究,然其著作外型改变不大。至文革时间,闻名紫砂艺人徐汉棠描绘制造的八件不一样外型系列水平壶,获得了广泛重视,然后紫砂水平壶就象漫山遍野般蓬勃开展。
朱泥密度高,气孔小,透气性相对略逊一些(但是不代表没有透气性),因此对扬香很有作用。
用朱泥壶冲泡台湾高山茶、铁观音、龙井、 黑茶等轻发酵重香气之茗茶,扬香力特高、轻快而俐落,茶汤紧结柔滑,回韵悠长,好泡养,易现包浆之美。
一把泡养好的朱泥水平壶,红润细腻,温润可人,极为漂亮。
如果你是一位老茶客,那么,你一定要拥有一把朱泥水平壶!
“二熊闲话”继续在今日头条等您,和您一起聊聊紫砂的那些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