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

饮食中的汉字之:“食、即、既、皀”的关系与过程表述

讲述“食、即、既、皀”的汉字关系及过程表述

本文讲解与烹饪用火有关的部分汉字

古人怎么表达吃(古代饮食中汉字之)(1)

【炊】

火 欠

形声会意合体字,火欠为炊,

“欠”,象人张口欠吹气形;“火”,象火焰形。

口“欠”吹“火”为“炊”火做饭。

《说文》:cuàn也。

本义:

烧火做饭。

如:

炊饭、野炊。

汉·王充《论衡·知实》:颜渊炊饭,尘落甑中。

宋·苏轼《和子由送将官梁左藏仲通》:

城西忽报故人来,急扫风轩炊麦饭。

组词及成语

炊烟、炊具、炊事、炊饼、野炊、炊食

炊火、炊米、炊帚、晨炊、茶炊、断炊

无米之炊、米已成炊、炊沙作饭、晨炊星饭

古人怎么表达吃(古代饮食中汉字之)(2)

其中说文所说的【爨】

可以说是最复杂又非常有文化的一个汉字。

古人怎么表达吃(古代饮食中汉字之)(3)

古人怎么表达吃(古代饮食中汉字之)(4)

【爨cuàn】

《说文》:齐谓之炊爨。

象持甑zèng ,冂为灶zào口,廾推林内火。

什么意思呢?

古人怎么表达吃(古代饮食中汉字之)(5)

我们先把【爨】按上图分解下:

A:,双手捧着

B:甑zèng,古代蒸饭的一种瓦器。

底部有许多透蒸气的孔格,

置于鬲上蒸煮,如同现代的蒸锅,蒸笼

C:冂,竈zào口,灶口

D :双木,代表一根根的柴火

E:双手(廾),代表双手托着

F:火,灶内熊熊燃烧的火

古人怎么表达吃(古代饮食中汉字之)(6)

这就是一个农村中常见的生活画面:

用手把蒸器放在灶上,再添柴木,煮饭蒸菜

古人怎么表达吃(古代饮食中汉字之)(7)

【爨】本义:

烧火做饭。

如:

爨,炊也。——《广雅》

取其进火谓之爨,取其气上谓之炊。——《说文系传》

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孟子·滕文公上》

其它引伸义:

1、炉灶

翻怜爨下劳薪。——张炎《风人松》

颓垣破屋古城边,客传萧寒爨不烟。——宋·范成大《栾城》

爨下(灶下);爨火灶膛里的火;爨烟(吹烟)

2、烧,烧煮

常若微雷响,以草爨之,则烟腾火发。——《水经注》

【烹】

形声。从火,亨声。

用“火”烧煮食材成“亨”熟食物为“烹”。

本义:

烧煮。

如:

《韩非子·解老》:故曰:治大国者若烹小鲜。

《史记·陈涉世家》:卒买鱼烹食。

《左传·昭公二十年》: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燀之以薪。

引申义:

1、古代一种以鼎煮人的酷刑。

《战国策·赵策三》:然吾将使秦王烹醢梁王。

《新唐书·窦建德传》:河间久拒守,多杀士,今力穷而下,请烹之。

2、杀、灭。

《淮南子·说林》:狡兔得而猎犬烹,高鸟尽而强弩藏。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烹灭强暴,振救黔首,周定四极。

3、肴馔。

宋·陆游《故里》:芋魁菰首君无笑,老子看来是大烹。

古人怎么表达吃(古代饮食中汉字之)(8)

其它表达烹饪用火方式的汉字:

煎、炒、烹、炸

烩、烤、爆、炒

煮、蒸、煨、熬

.......

汉字的产生,

源于生活,

源于生产实践,

源于对社会生活的观察,

源于自然图像,

源于对自然规律的发现。


我是 @汉字谷主,欢迎关注!

【人字学习法、说文解字、汉字思维、快速识字、国际中文,汉字博物、语文素养】

想提升自己的汉字教学能力!请关注本号,私信留言 :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