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没有太多套路,有的是求真务实的精神和作风,以及真刀真枪的切实举措。

在这里,没有太多话语,有的是温暖真诚的包容和理解,以及实实在在的服务项目。

截至2月19日0-24时,海宁连续13天无新增病例。昨天,累计4例确诊病例中的3人已出院。

现在,海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经济发展。海宁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步子没有因疫情而停下。

海宁人习惯(还是海宁人最会办事)(1)

十天前,海宁市委书记朱建军凌晨2点的一段语音火遍全国。

当时,他讲了一个“两难”的现实问题:如何在打赢防控战和高质量发展间找到平衡?因为一方面,疫情防控需要严控流动性,另一方面,城市也需要大量新居民返城复工。

这段语音40万+网友点击阅读收听,中央、省和嘉兴各级媒体转载播发

如何让新居民返岗回家?那时的海宁或许已经准备了答案。

2月15日下午,浙江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第二十场新闻发布会上,海宁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濮新达这么说——“通过指导全市的企业包车包机包列的方式,闭环进行、有序推进新老员工返程返岗。”

海宁人习惯(还是海宁人最会办事)(2)

因就在此前的2月13日,第一辆跨省返岗专车从云南昭通启程,2天后的凌晨,第一批熟练工抵达海宁,并投入生产。

海宁人习惯(还是海宁人最会办事)(3)

2月20日下午,一趟“开往春天的复工专列”——K4497次列车,搭载着1080名新海宁人,从四川宜宾始发,途经云南、贵州,跨越2570公里抵达海宁站。这是海宁定制的浙江省首趟超千人返工专列。

海宁人习惯(还是海宁人最会办事)(4)

海宁率全省之先,以“开放共治”的姿态畅通新海宁人回家路。

海宁人习惯(还是海宁人最会办事)(5)

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在复工复产的关键时刻,这趟跨越2570公里,历时近36个小时,规模超千人的复工专列收获了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国内主流媒体报道、点赞。

海宁人习惯(还是海宁人最会办事)(6)

海宁人习惯(还是海宁人最会办事)(7)

海宁人习惯(还是海宁人最会办事)(8)

海宁人习惯(还是海宁人最会办事)(9)

从2月20日起,海宁还将分别组织由贵州毕节、河南商丘、安徽阜阳等地开往海宁的专列近10趟,运送员工近万人。

海宁还推出了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给予包车产生的费用2/3的补助。

截至目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100%复工,复工员工已超过10万人。

海宁人习惯(还是海宁人最会办事)(10)

复工复产,也是战“疫”。海宁,打起了十二分精神。

当下大量企业迎来开复工。截至目前,海宁公布了4批开复工企业名单,共计1731家企业。

海宁的复工,是实行全方位精密防控的复工,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

海宁人习惯(还是海宁人最会办事)(11)

针对企业员工特点,做实企业“防疫”,驻企、联企干部深入一线,排摸26168家企业市外员工28.73万人,涉湖北籍13778人,均建立一企一册、一人一档。

有人说,连吃饭都吃出了高考的感觉。

海宁人习惯(还是海宁人最会办事)(12)

统一开复工指南、流程、专班。运用大数据分析规上企业90256名市外员工分布。上线开复工管理“海宁通”平台。研发企业员工点到系统并免费开放,企业445家开通,58591人次填报。

出台支持中小微企业共渡难关12条政策,发力降本减负、金融支持等。推出抗疫“人才新政”8条“干货”。

海宁人习惯(还是海宁人最会办事)(13)

728套人才公寓提前启用

2020年,考验来得残酷。如果没有直面困难的勇气,就无法走向远方。

可以看到,我们的政府正在与时间赛跑,政企合作,给企业减负;我们的企业正在安全可控的基础上,千方百计恢复生产、适度调整生产经营策略、保障员工待遇和健康,应复尽复、应动尽动,以期早日迎来“春天”。

海宁人习惯(还是海宁人最会办事)(14)

“海宁”二字,或许本来就赋予了这座城市低调、务实、包容、不张扬的品质。

对于疫情,海宁的做法十分朴实:“进可攻,退可守”。

2月12日,海宁疫情风险由“较低风险”降为“低风险”。浙江省县域疫情风险地图上,海宁的颜色由蓝色转为绿色,已降至“五色法”中的最低档。

海宁人习惯(还是海宁人最会办事)(15)

风险降级,并不意味着安然无恙,事实上,疫情防控仍处于关键时期。

海宁在做好复工复产的同时,针对返程、出行问题,优化通行“防疫”,逐步转向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行“健康码”。

2月18日24时前,所有市际、县际(包括高速口、省道、县道)卡口撤离。非疫情重点地区持有房产证、居住证、社保证、工作单位证明之一的新海宁人,视同本地居民、村民管理。

依托大数据排查有旅居史、接触史等重点人员,集中隔离14天,对不按时、不主动、不如实报告情况者,明确采取相应法治手段。

建立省际物资运输协商机制,恢复全部境内公交线路运营。率先与杭州市钱塘新区、余杭区实现持证互通,快速通行车辆4500余辆次。26家快递企业恢复到正常业务量75%。

海宁人习惯(还是海宁人最会办事)(16)

为能够成为一名海宁人感到自豪。

自从疫情爆发后,各路支援,不远万里抵达海宁,是为了赢过时间。

2月20日,海宁市友好城市日本静冈县小山町给海宁市人民医院捐的一批口罩物资,经过20余日的辗转,今天终于到达海宁。

海宁人习惯(还是海宁人最会办事)(17)

海宁小伙在印尼旅游期间,骑摩托车一家家药店采购,共计52万只口罩,朋友圈求助带回国,捐赠给各地需要的人。

海宁人习惯(还是海宁人最会办事)(18)

市慈善总会自1月26日开通“抗击疫情 一起加油”捐款通道以来,资金动向、物资捐赠和使用情况记录得清清楚楚,即使是群众捐的一元钱也公示。

海宁人习惯(还是海宁人最会办事)(19)

支付宝捐赠清单(部分)

二十多天下来,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海宁打赢这场防控阻击战发展总体战的决心,还有浓浓的人情味。

2月8日元宵节当天,海宁580余名各镇(街道)、市级各部门(单位)科局级以上领导干部分赴全市各个道路卡口管控值守,让连日奋战的卡口执勤人员回家,过个团圆的元宵节。

海宁市政府依托12345政务热线平台,编制复工“八问八答”,受理群众涉疫情来电7999件。

开通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开展针对性辅导203人次,招募专家、志愿者组建心理援助团队,实现全市18个集中医学观察点心理援助全覆盖。

针对求职需求,举办网络招聘会,组织2685家企业提供77955个岗位,应聘人数9743人。同时对遇到暂时困难的务工人员做好临时救助。

昨天,“小汤圆”的爸妈(海宁累计4例确诊病例中的2例)出院了,海宁市卫健局专门派车去接回了他们。

海宁人习惯(还是海宁人最会办事)(20)

海宁4例确诊病例中的一对夫妻出院了

疫情面前,大局为重。在这次疫情中,海宁自始自终都表现出了应有的气概和包容,给出了满分应对!

海宁,你值得每一个人骄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