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溥仪有一位洋人老师,名字叫作“庄士敦”,他不仅教会了溥仪不少西洋文化,同时也在教他喝咖啡时令其领悟诸多道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溥仪的外国老师庄士敦(溥仪的洋老师庄士敦)(1)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末代皇帝溥仪是近现代历史中不得不提的一个人物,辛亥革命的枪声让年仅三岁的溥仪皇帝失去皇位,转而只能在紫禁城中做一位“笼中帝王”。作为皇家的核心人物,溥仪皇帝一直接受着良好的教育,为其传授知识的老师也都是当时的名士大家,他们分别为陈宝琛、袁励准以及陆润痒。

溥仪的外国老师庄士敦(溥仪的洋老师庄士敦)(2)

陈宝琛是同治七年的进士,后来被授任为擢翰林侍读。作为一个直言上谏,丝毫不避权贵之人,陈宝琛因得罪他人而被罢官,后经张之洞推荐才成为溥仪小皇帝的启蒙恩师。袁励准为光绪时期的进士,曾担任过京师大学堂监督,后来成为溥仪的老师。袁励准拥有颇高的书法造诣,其笔法颇有北宋著名书法家米芾的风范,如今中南海的“新华门”上的匾额,就出自于袁励准之手。陆润痒被称为“状元办厂”第一人,他胆大心细,曾为救国开办工厂,在做溥仪老师期间对其悉心照料,让溥仪非常感动。

溥仪的外国老师庄士敦(溥仪的洋老师庄士敦)(3)

与此同时,溥仪皇帝还有一位英国老师,他就是庄士敦。庄士敦其土生土长的英国苏格兰人,他毕业于爱丁堡大学和牛津大学,于1898年来到中国,并先后在香港、威海卫的英殖民政府任职,是一位地道的“中国通”。1919年时,庄士敦被邀请至紫禁城担任溥仪的老师,专门教习溥仪英语、数学、地理等西方科学。庄士敦教学方法新颖,擅长寓教于乐,喜欢与溥仪皇帝平等的交流,相比于其他酸腐的老师,小溥仪更喜欢与庄士敦相处。

溥仪的外国老师庄士敦(溥仪的洋老师庄士敦)(4)

久而久之,庄士敦开始与溥仪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在他的影响下,溥仪皇帝不仅学会了骑自行车、听电话,而且还会说一口非常流利的英语,更令人惊诧的是,向往新生活的溥仪居然剪掉了象征“国体”的辫子,转而穿上西装变成了一位“西洋绅士”。

庄士敦与溥仪相处的日子中,经常为其讲述在欧洲的所见所闻,由此也让溥仪本人也非常向往西方世界,一直有去欧洲旅行的想法。庄士敦也十分赞同溥仪能够“走出去”,不要总是守在紫禁城的樊笼中苟活,否则就会让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加闭塞,成为真正的“笼中人”。庄士敦老师令溥仪印象最深的行为,正是教自己喝咖啡。溥仪喜欢喝咖啡,咖啡的浓郁香味能让他欲罢不能。庄士敦曾说过,起初的时候,咖啡馆只是一种用来交流消息的场所,咖啡只是一种解渴的饮料,但随着咖啡店的快速发展,咖啡馆逐渐就变成了人们休闲的地方,以安静闲适为主。

溥仪的外国老师庄士敦(溥仪的洋老师庄士敦)(5)

庄士敦告诉溥仪,喝咖啡与喝水不同,二者虽然都是饮品,但喝咖啡必须讲究礼节。如果喝咖啡也如同喝水一般鲸吞牛饮,则必然会在公共场合丢人现眼,让人觉得失了礼数。更不能在喝咖啡时让杯子和杯碟相互碰撞,如此一来必然会成为别人的笑柄。正是因为如此,喝咖啡要懂得品,犹如中国人喝茶一般,要品鉴其中的滋味,品味其中的绵长,让自己的灵魂得以升华,因为喝咖啡是身体累了,用咖啡“增长精神”的一种重要方式。

溥仪的外国老师庄士敦(溥仪的洋老师庄士敦)(6)

喝茶一定要喝透,喝咖啡一定要喝出情调,两种饮料,各自拥有不同的风格,溥仪在庄士敦的教导下,懂得了西方礼仪的精髓,也懂得了成为绅士的道理,这不仅仅影响了他的行为方式,更为其后来能够改造为一位合格的公民奠定了基础。

参考资料:《我的前半生》爱新觉罗•溥仪著 北京出版社出版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