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有朋友来福州旅游的时候,三坊七巷总是要来逛逛的。但如果你在介绍三坊七巷的时候,如果只会说,“历史很久了,大概几百年”,“都是老房子”之类的话,就太撑不起场面了~
这些古建筑其实有很多“门道”可看,特别是说出这些小知识,让你秒变专家,收获一片赞扬。
高低不平的石板路是防水利器
走进坊巷。一踏上石板路,就像走进了古人的世界。石板路面夏天散热快,雨天不积水。
坊巷各个院落的外墙都是采用石材的勒脚。石勒脚既能提高墙体的耐久性,也能使建筑的外观更加美观,此外,还能防止地面水或者雨水对墙体造成破坏。
“马鞍墙”尽显福州特色
民宅沿袭唐末分段筑墙传统,都有高、厚砖或土筑的围墙。墙体随着木屋架的起伏做流线型,翘角伸出宅外,状似马鞍,俗称马鞍墙。
墙只作外围,起承重作用全在于柱。三坊七巷民居的马鞍墙是曲线形的马鞍墙。一般是两侧对称,墙头和翘角皆泥塑彩绘,形成了福州古代民居独特的墙头风貌。
灰雕内容丰富多彩
古建筑翘角或屋檐下的灰雕,更是艺术展示的画布。
在三坊七巷,灰雕的内容大致分为三种:辟邪灵兽,如乌龟、狮子、麒麟和四灵兽等;与宗教信仰相关的纹饰,如卷草纹、法轮纹、如意纹、福寿和祥云等;戏曲故事题材,福州的地方戏曲丰富多彩,其中一些喜闻乐见的民俗故事吉祥寓意多被主人看中,经过巧妙的艺术处理使之融汇到马鞍墙中去。
如二梅书屋一进厅堂的灰塑,一左一右分别有一白一红两株梅树。左边白梅上有一只喜鹊,寓意“喜上眉梢”。右边红梅上有两只喜鹊,寓意“双喜临门”。
“三重门”的建筑门格式
三坊七巷建筑门的形式多样,一般采用的是典型的“三重门”格式,第一重为大门,第二重为插屏门,第三重是石臼门。
平日里大门并不打开,常年大门紧闭,家人宾客出入都走后门。
插屏门更是不轻易打开,古人认为开了会“漏财”,只有遇到重大丧喜事和迎接贵宾时才打开三重门。
古建筑普遍“高大开”
三坊七巷的古建筑普遍具有“高大、宽敞、开阔开放”的特点,尤其是在中轴线上的主厅堂,比北方的厅堂明显高、大、宽。
古建筑一般在廊轩的处理上着力,承檐的檩木、或再加一根协助承檐的檩木,都特意采用粗大的而长的优质硬木材,并用减柱造的办法,使厅堂前无任何障碍,这在北方建筑及其他南方建筑中,都极少见到。
插屏门颜色可以判断朝代
三坊七巷古民居大厅正中的插屏门,一般多为红色和黑色,从插屏上的漆色彩可看出朝代来。
比如二梅书屋的主座大厅插屏为朱红色,可知是清代建筑风格。水榭戏台的插屏门则为黑色,是因为明朝皇帝姓朱,禁止民间使用朱红色,所以明朝建筑使用的插屏,多为黑色。
高墙和假山是“消防员”
三坊七巷的古园林玲珑优雅,构造布局上,园内建筑与树木花草、池沼的用地比例极为将就,园林无论大小,都有山石和水池;私宅园林多数精巧玲珑,大的不多。
假山石料多采用海边千疮百孔的海蚀石,显得很有灵气,极少使用太湖石。而假山还有一个功能——防火。
三坊七巷里的房屋多为木建筑,木头很容易引起火灾,古人设计出很多具有防火功能的“消防设施”,比如房屋进与进之间均用高墙分隔,以假山雪洞为通道,即使发生火灾,高墙与雪洞也会拦下大火,防止蔓延。
地砖显示家底的厚实
主院落的大厅前,檐前铺的石板地砖(檐前石),也是很有讲究的。据介绍,这叫通财(才)石,一般是中间的会客厅有多宽,条形石就有多长,叫做“长同间广”。
这块石头要宽、要大、要厚,必须是一整块石头切割成的石板,不能拼补,不能有裂痕,因为在福州话里,“裂”与“穷”发音相同,裂痕意味着贫穷,是为大不吉。
在传统风俗里,如果遇到重修微调,通财石下不能垫石头,不能垫瓦片,要垫古钱,古钱最好要用开元通宝,为“开出状元通财宝”之意。在古代,看一户人家家底是否殷实,走进大院,看这块石头是否够宽够大,就能知晓一二。
俗话说的好“百闻不如一见”
理论知识再好也需要实践来检验
还要亲身体验一下才行!
有空到三坊七巷走走吧
相信您会收获更多
快来测测你对福州古厝了解多少吧!
“厝”游攻略第三弹 | 福州这些古街古寨
全国首个全区游动式演艺秀落户福州
鼓楼旅游
仓山旅游
晋安旅游
福清旅游
闽清旅游
闽侯旅游
永泰旅游
马尾旅游
罗源旅游
连江旅游
三坊七巷
中国鼓岭
福州市
美术馆
福州市
博物馆
榕图
福州市
群众艺术馆
春种空间
乡音最美
系乡愁
福州市
图书馆
福州歌舞
剧院
福州市林则徐纪念馆
福州闽剧
中心
畅游榕少图
内容来源:福州微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