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2021年是牛年,牛年,自然要说说这牛到底有多牛。
农村娃的童年记忆离不开放牛娃,我亦如此。牛与农民朝夕相处,主要意义不外乎两样,即耕作和食用。村里哪个力气大,就会被大家说成有股“牛劲”。饭量大,就会说成吃饭像头牛。眼睛大,也会比喻成有一双牛眼。
牛的力气大,干农活省力。分田到户那会,家家户户最盼的是能分到一头力气大的牛。
都知道牛的力气很大,但世界上力气最大的牛是印度野牛,这也是全世界公认体型最大、力量最大的牛。印度野牛体长2.5至3.3米,尾长近1米,一般重800公斤,有史以来的最重纪录居然高达1.5吨,顶得上一辆普通轿车。体型巨大,力量惊人,底气就足,脾气自然也就不那么好,所以连南亚森林之王孟加拉虎老远看到,也会退避三舍。
乡下的那些老黄牛一般情况下很温顺,尤其是水牛,优哉游哉,任由放牛娃爬到背上,只顾自个儿吃草,偶尔被放牛娃抽上一两鞭,似乎也不恼不怒。有时也见到过发怒的牛,那真是“九头牛都拉不住”。有人曾说牛怕红色,大意是说牛见到红色后容易发怒,穿红衣服别往牛面前瞎晃。说那话时挺严肃挺认真,不过村里也没见人少穿红色,除了大姑娘小媳妇,年轻小伙穿红色的也多了去了,也没见有几头牛恼怒。后来读得书来,才知道这是千真万确的谣传。牛乃正宗色盲,激怒它的根本不是什么红色,而是有人惹翻它的牛脾气,要不西班牙斗牛士为什么会想方设法去挑逗斗牛场上的那些北非野牛呢?
除了力量,牛肉美味,人尽皆知。除了印度出于宗教原因外,全球绝大部分地区都吃牛肉。俗话讲,病从口入,当牛肉被列为食材时,牛的病菌难免传到人类自身。美国国家科学院士贾雷德・戴蒙德就曾在其著名的《枪炮、病菌与钢铁: 人类社会的命运》一书中指出,人类历史上遭遇的许多病菌,绝大多数来源于人类驯化的家畜,如天花病毒可能源自于欧洲的家牛。所幸的是,人类已经从牛奶工身上找到了种植“牛痘”的方法。
小时放牛,最希望的是牛快点吃饱,好向大人交差,但不那么容易,毕竟牛有四个胃,牛一天进食草料大约占其体重2.5%-3%,一般情况下三五十斤,牛一天到晚吃个不停很正常,从来没听说有哪头牛活活给撑死了。
牛吃得多,自然拉得也多。农村耕牛多,路上的牛粪就多。有人积肥,有人捡牛粪晒干当燃料,当然这是少数,但在我国西藏还有印度,晒牛粪烧牛粪算不得什么稀奇事。
牛粪有时也会酿成灾难。这一点确实超乎意外,其知识点来自于近期读的《自然的召唤》一书。17世纪初,欧洲人发现了四面环海的澳洲大陆。接下来的百年,那里变成了英国人的天然监狱。看到澳洲大陆莾莾草原,英国人的眼里顿时发出了金灿灿的光芒。以牛肉为食的英国人,顺理成章地将肉牛带到了这里。然而好景不长,牛粪遍野,无法分解,污染大片草原,牛也不吃牛粪周边的草料。直到1950年,匈牙利动物学家乔治•博尔奈米博士引入食粪昆虫,先后在多点投放数以十万计的蟑螂等食粪昆虫,澳洲大陆遍地牛粪才被无数昆虫分解,真正化作植物肥料。万物循环,莫过如此。
很少有想到,牛与地球的温室效应扯得上什么关系。联合国粮农组织2006年的一项研究表明,牛或许正成为地球温室效应的一大“罪魁祸首”。报告指出,全球共有13亿头牛,按照一头牛每天平均排放500立升甲烷计算,一天总排放量高达6.5亿立方米,释放的甲烷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15%。一头牛每年排除的污染物其污染程度甚至超过一辆小型汽车。随着人类对肉牛需求的增长,牛的“尾气排放值”仍旧处于上升通道。也许我们可以这样想想,我们不妨舌下留情,少吃几块牛肉,也许是在力所能及地为延缓地球温室效应做贡献。
牛是人类的伴侣,也是人类精神的一面镜子。正因为不知疲倦地勤奋,和一往无前的执着,牛才能成长为人类精神的又一图腾。
愿让我们每个人越来越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