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人人都有“七情六欲”。究竟什么是七情六欲?问过很多人,查过很多资料,没有找到合适的答案。关于六欲,详细内容见已经发表过的:到底什么是“六欲”。

关于“七情”,在《佛学大词典》中,指一般人所具有之七种感情:喜、怒、哀、惧、爱、恶、欲。这没能为人们所普遍接受。现代中医书籍中普遍记载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但是,笔者经过多年思考后认为,其不具有完全合理性。那到底应该是什么呢?

待慢慢从头说:

:(加粗字体来源于《漢語大字典》第二版缩印版 P1208)。

《说文》:“情,人之陰氣有欲者。从心,青聲”

qíng《廣韻》疾盈切,平清從。耕部。

①感情、情绪。如:热情、情不自禁。《説文·心部》:“情,人之陰氣有欲者。”徐灏注笺:“發於本心謂之情。”《禮記·禮運》:“何謂人之情?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而能。”《論衡·本性》:“情,接於物而然者也,出形於外,形外则謂之陰”

②本性。《孟子·滕文公上》:“夫物之不齊,物之情也。”高誘注:“情,性也”

fí)、色、名。

各种情之间没有绝对的对立,是动态的,是在不停地互相转换的。

中医理论上讲:怒伤肝,喜伤心,思(忧)伤脾,悲(忧)伤肺,(惊)恐伤肾。其实理论来源于生活经验,来源于总结,或来源于猜想,并不一定正确。怒不只伤肝,还会伤心,也会伤脾,也会伤胃,还会伤脑,甚至伤害生命。任何一种“外情”只要超过一定的度,都不仅只对某脏腑造成伤害,还会对整个生命体造成伤害。人们常说“生气(怒)”会导致病症(疾病)。其实各种“外情”过度之后都会导致病症。“喜怒忧思悲恐惊”,多数情况下是人类和 (笔者造的字,含义是:除人以外的高等动物)类的正常生理反应,也是保护反应。只有反应过度的情况下才会造成伤害。退一步讲,假使古名医们总结是正确的,也应该这样描述更合理:过喜伤心。过悲(忧)伤肺,过思(忧)伤脾,过怒伤肝,过(惊)恐伤肾。不过不造成伤害。

《黄帝内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在志为思),肾藏志;《医学启源》中: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与智,肾藏精与志;而名医陈言认为脾藏意与思。这些都是假说,是猜想,并不代表一定是正确的,合乎实际的。再说,既然是七情,为什么不分属七脏?用目前西医的研究结果, “情”属于精神范畴的东西其功能都源于“大脑”,而古人把大脑的功能合并在“心”里。心静如水、心想事成、心花怒放、心灵手巧、心惊肉跳、心眼儿等与现代的心电图、心肌炎、心肌梗死等中的“心”是有所区别的,此心(脏)非彼心(情)也。

若问笔者闲来写这些东西何用?

是为述及七情六欲与病症(疾病)之间的逻辑关系打基础的。也是为诊治病症找到原因打基础的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大家现在都认为,生气(怒)会导致血压升高,然后会导致脑出血等,然后会死亡。人们总结的结论就是:生气(怒)是导致高血压的原因,而笔者认为,生气可以是导致血压短时间内增高的诱因,而不是原因。

最后把七(类)情汇总如下

1、安(静、平、定、宁、恬、谧),是核心,是内情,是心情,是基础。

下面的六类是外情,是表情,是表现。

2、喜(爱、欢、笑、乐)

3、思(念、忧、虑、愁)

4、羞(耻、惭、愧、㥏)

5、悲(哀、伤、恸、衋)

6、(恼)怒(怨、恨、仇)

7、恐 [惧、 惊、慌、觳(hǔ)]

七情弗学人人有,安喜思羞悲怒恐。

笔者把七(类)情用一个示意简图进行描述。

七情的意义(到底什么是七情)(1)

七情关系图:球内代表体内情,球外代表体外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