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冷暖,挡不住人心敬畏。时转星移,藏不住世间沧桑。

柴静文章读后感(读柴静看见读后感)(1)

在图书馆偶然的寻觅之中,让我发现了《看见》这本书,深蓝色的封装,一位极具亲和力的女子和几位老人的合照,中间大大的“看见”两个字,署名是柴静。本以为本书是一位记者辉煌一生的自捧,但事实往往出乎意料,她在这本书中写下的是她不断犯错、不断推翻、不断疑问、不断重建的成长经历。

柴静文章读后感(读柴静看见读后感)(2)

这是一部写尽世间丑态与温暖的书。记录了是柴静从刚进央视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菜鸟到经历涅潭的知性女强人。在这十年中遇到的沉沉浮浮…

柴静文章读后感(读柴静看见读后感)(3)

对于关注社会热点新闻的我来说,我很庆幸自己遇到了这本书。有人说书写的好有两种状态,一种是一开始读便无法放下,另一种是舍不得读完。我讲不清柴静的看见是属于前者还是后者。但我深知我放不下它,但也舍不得读完它,当我合上书的最后一页时,我的心是失落的。怎么就这样完了。其实也该完了。但我的内心仿佛永远处在每个故事的高潮,不愿意走出来,如同一位书评所诉,它带给我的不是文笔的考究,而是社会的现实,不是辞藻的华丽,而是内心的震撼。是的正是震撼二字。对于学生的我来说,对未来是憧憬的,对社会是向往的。但当我读完《看见》时,才发现自己只不过是温室里的花朵,还没经历社会险恶,还没见识人性的贪欲。

《看见》中曾说:没有一个制度,可以包含五光十色的生存状态。是的,一个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必然背后会有很多疮痍,对于不在我们身上发生的事件,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以一个真实客观冷静的态度去看待,而不是去曲解,去谩骂,而是体会它带给我们及社会的警示。

柴静文章读后感(读柴静看见读后感)(4)

“山西,山西”柴静是山西临汾襄汾人。在书中,她回忆起小时候在汾河边玩耍嬉戏的时光与正视时代快速发展下中国带给山西巨额的环境代价,就像几年前那山西考生所写-我一定是关注了一个假中国。如今的山西正在被时代所遗忘,那些靠山西富强起来的省份,在富康的大道上朝山西回眸一笑,讥笑的笑。这在柴静2015年自费制作的纪录片苍穹之下中也深深体现,在山西你可能看不到蓝天绿水,只是灰阴迷雾与石锈油河。

前段时间我在北京学习的朋友说,他在宿舍遇到一个山东家长问他是哪里的,而当他说出山西后,他的对山西的第一印象却是挖煤和腐败。真是无地自容啊。就像很多家长说的,考大学一定要走出山西,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是啊,国家现在真的是大国崛起,山西确实落后于时代发展,不仅经济而且教育。时至今日,山西仍然是封闭式教育,死读书,不重视学生素质的提高。而我们作为山西新一代的血脉,要去重视这些问题,更要去尝试着改变这个问题。

柴静文章读后感(读柴静看见读后感)(5)

《看见》中记录的一个个事件,03非典,双城惨案,高跟鞋虐猫案,药家鑫事件,暴力家变惨案,华南虎事件等等一系列社会大事。庆幸的是我们在《看见》中看见了许多真相,在应对金钱与威胁而面不改色的柴静身上看见了新闻职业人的操守,看到了信仰的力量。只有我们有自己的信仰,有自己的初衷,我们才能坚守自己的道路,不为各种诱惑所扰。从这些事件中使我懂得做事要真实,要实事求是,评论事情要客观,要站在对方的角度理解和宽容别人。

也像这两年社会事件,于欢案,杭州保姆纵火案,江歌案,榆林产妇跳楼案,到今年的滴滴空姐案,上海世外砍人案,和上个月的温州滴滴奸杀案,昆山反杀案等等社会热点事件,也体现了社会中存在的很多问题,”学会独立思考,能够表达看法,但不偏激。能了解事件背后的本质,能包容别人的观点,客观公正的评价。学会反思,在反思中去建立属于我自己的认识事物的坐标系,这也许就是我从这本书中学到的。也是不久的将来,我所要做的。

2018.9.15 22: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