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触电的感受至今仍旧记忆犹新(触电重生是收割情怀)(1)

大家好,这里是SOOZY。前不久有这样一条「不大不小」的新闻:诞生于1981年的德罗宁DMC-12将以纯电形式于2024年「复活」,车企和型号可能都不够广为人知,但这辆车的更大来头,是1985年的科幻名作《回到未来》中,那辆大名鼎鼎的「时间机器」。

首次触电的感受至今仍旧记忆犹新(触电重生是收割情怀)(2)

开创出「科幻喜剧」的独特风格,衍生出无数周边产品与文化,2015年10月21日的「回到未来日」上诸多品牌、单位乃至政府都纷纷玩梗向其致敬……《回到未来》的经典程度无法用三言两语概括,而作为影片中担当时空穿梭工具的DMC-12,更是成为电影史上最伟大的汽车之一。

首次触电的感受至今仍旧记忆犹新(触电重生是收割情怀)(3)

DMC-12位列「最伟大的电影汽车」排行第二名,仅次于邦德的阿斯顿·马丁DB5

不过即使除去「电影效应」,DMC-12这辆车的身世本就是编剧都写不出的传奇:它是史上唯一一款同时做到「著名」和「失败」的汽车,与美人、政治和毒品扯上关系,代表着一个男人不顾一切改变历史的终极理想。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辆名留青史的「失败之作」DMC-12,以及它背后的男人约翰·德罗宁(John Delorean)。

首次触电的感受至今仍旧记忆犹新(触电重生是收割情怀)(4)

不安于现状的

「肌肉车之父」

1956年,约翰·德罗宁在人生的前30年中经历了单亲而贫困的童年、因参加二战而辍学、在克莱斯勒和帕卡德等车企工作多年的历程后,加入了通用旗下的庞蒂亚克(Pontiac)汽车公司。在兢兢业业工作了5年之后,极富野心又有才华的他为庞蒂亚克创造了数十项新专利,终于晋升为设计部门总工程师。

首次触电的感受至今仍旧记忆犹新(触电重生是收割情怀)(5)

约翰·德罗宁和他的杰作,庞蒂亚克GTO

我们在野马那一篇有讨论过「Pony Car」和美式肌肉车的区别,而约翰·德罗宁正是「美式肌肉车」的开创者。1964年,他力排众议推出了庞蒂亚克「GTO」车型,搭载389匹马力V8发动机,宽大的车身设计配合狂野的外形,成为历史上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美式肌肉车,瞬间就风靡了全国。

首次触电的感受至今仍旧记忆犹新(触电重生是收割情怀)(6)

1964款庞蒂亚克GTO

在GTO的成功之后,约翰·德罗宁又相继推出了「火鸟」(Firebird)、「大奖赛」(Grand Prix)等叫好又叫座的肌肉车型,不仅为公司带来了真金白银的巨额收入,也让自己在1972年一举晋升为整个通用汽车集团最年轻的副总裁。

首次触电的感受至今仍旧记忆犹新(触电重生是收割情怀)(7)

国内90年代初引进的美剧《霹雳游侠》中,神奇的科幻跑车K.I.T.T就是第三代庞蒂亚克火鸟

「也许要成为一名成功的管理者,你必须要有一定程度的野心。」野心让约翰·德罗宁尝到了甜头,也更加放大了他的自信。在那个满眼黑灰西装的年代,他是一位衣着光鲜、言行狂妄的花花公子,游走于艳星与超模之间,甚至为了频繁上电视,还给自己整形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新下巴。

首次触电的感受至今仍旧记忆犹新(触电重生是收割情怀)(8)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约翰·德罗宁张扬的行事风格与通用董事会的官僚作风格格不入,一直受到管理层的干预和排挤。更要命的是,1973年石油危机来临,人们对肌肉车的兴趣大减,更加经济省油的日本汽车疯狂涌入市场,而没有抓住市场风向的通用汽车销量大跌,于是约翰·德罗宁便「理所应当」地成为了这次失败的替罪羊。

在约翰·德罗宁离开通用回家失落的两年之中,他发现「直线加速赛」这种赛车形式悄然兴起,大马力肌肉车的使命仍未结束,而「没有人比他更懂肌肉车」。于是他整合了自己从业20年来的技术、资源与人脉,于1975年创立了德罗宁汽车公司(Delorean Motor Company),自此,DMC-12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首次触电的感受至今仍旧记忆犹新(触电重生是收割情怀)(9)

「做一款可以

永世流传的车」

公司刚刚成立,约翰·德罗宁就给它设下了一个伟大的愿景:创造出经济实用、振奋人心又合乎道德的超级跑车,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做一款可以永世流传的车」。自信是毫不缺乏,但付诸实际就没那么容易了。

约翰·德罗宁给他心目中的跨时代级跑车定下了三个标准:不锈钢车身,后置引擎,和夸张的「鸥翼门」。为了达成他所要求的史无前例的设计,他找来了传奇汽车设计师盖托·乔治亚罗(Giorgetto Giugiaro),而这位正是缔造了阿尔法罗密欧Giulia GT、法拉利250GT、阿斯顿马丁DB4、玛莎拉蒂Ghibli等巨星车型的大师——显然,没有什么是这位大师做不到的。

首次触电的感受至今仍旧记忆犹新(触电重生是收割情怀)(10)

盖托·乔治亚罗与他1963年设计的雪佛兰Corvair Testudo概念车

1976年,第一辆DMC-12原型车面世,毫不夸张地震惊了整个世界。在乔治亚罗的手笔下,它采用纯不锈钢质感的车壳,依靠拉丝和高光做层次区分,配合炫酷拉风的巨大鸥翼门、冷峻前卫的汽车内饰,马赛克式的尾灯,棱角分明又富有动感的设计语言宛如天外来客,甚至放诸今日也毫不过时。

首次触电的感受至今仍旧记忆犹新(触电重生是收割情怀)(11)

即使要把这辆DMC-12投入量产需要高达1.75亿美元的资金保障,但就仅仅凭借着这辆样车划时代的外观,德罗宁就从不少好莱坞巨星手中筹到了启动资金,甚至还得到了英国政府的1.2亿美元投资——

一个美国汽车狂人是如何得到英国政府投资的?原来在1970年代后期,北爱尔兰正陷入天主教与新教的教徒对抗和暴力之中,首府贝尔法斯特的地方政府迫切需要创造就业机会来维持和平,而此时正在全球范围寻找工厂地址的德罗宁又需要优厚的减税政策,于是二者一拍即合,政府倾囊相助,大量的贝尔法斯特普通居民进入拔地而起的德罗宁车厂,摇身变为了汽车工人,他们感谢德罗宁的恩赐、欣赏德罗宁的理想,暂且搁置信仰差异,满怀热情地投入到生产当中。

首次触电的感受至今仍旧记忆犹新(触电重生是收割情怀)(12)

设计、资金、工厂、人力都解决了,但制造汽车的尖端技术依然是个难题。没错,约翰·德罗宁又开始「摇人」了,而这次他所求助的正是「世界三大跑车品牌」之一、斩获七届F1冠军的路特斯。约翰·德罗宁坚信,有路特斯这位「王者」相助,他一定能实现自己的预期。

首次触电的感受至今仍旧记忆犹新(触电重生是收割情怀)(13)

路特斯创始人科林·查普曼(Colin Chapman)

路特斯创始人科林·查普曼对于德罗宁的创意也很感兴趣并承诺相助,但他很快就意识到自己「上当」了:虽然德罗宁忙着四处推销他的划时代跑车梦,但这辆车实际还远远未开发成型,甚至没有规划安放油箱的空间,一大把的现实问题等着他去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善良的科林·查普曼决定拿出路特斯当时的最得意之作,世界一流的「Esprit精灵」给德罗宁作为雏形加以改造——在所有问题都「得到解决」之后,DMC-12的美好未来似乎就在眼前。

首次触电的感受至今仍旧记忆犹新(触电重生是收割情怀)(14)

「史上最大的汽车骗子」

1981年1月,在各路大师的帮助之下,第一批DMC-12量产车上市,创造了至今也没有车型能够超越的诞生速度奇迹。它宛如来自太空般的设计令千万人挤破头皮,许多人甚至额外支付1万美元以求能提升自己的排队提车名次——但少部分「幸运儿」们在支付了2.5万美元,也就是一辆Porsche 911的价格后,却并没有如愿以偿拿到理想中的高端跑车。

首次触电的感受至今仍旧记忆犹新(触电重生是收割情怀)(15)

首先是动力和车重的问题。德罗宁本来打算为DMC-12搭载Mazda RX-7同款的转子发动机,但出于成本考虑,他改用了由雷诺、标志和沃尔沃联合开发的PRV V6发动机,仅能输出130马力,而这个本就不健壮的心脏要承载的则是两倍于普通材质的车重,这导致了作为一款「跑车」,DMC-12的零百加速超出10秒,甚至跑不过当时美国人常用的3速自动挡买菜车。

首次触电的感受至今仍旧记忆犹新(触电重生是收割情怀)(16)

知名汽车杂志《Road & Track》给了DMC-12一个简短又让人窘迫的评价:「Not quick」

其次,受到落地时间限制,工程师们在生产DMC-12时,不得不动用手边一切能用的、廉价的部件:DMC-12的刹车来自福特,储物箱来自大众,门锁来自奥斯汀,排档杆来自雷诺……用今天的话说,它就是一个博采众「短」的「缝合怪」,完全无法给人以物有所值的高级感。

首次触电的感受至今仍旧记忆犹新(触电重生是收割情怀)(17)

而且,别忘了我们上面所提到的,实际生产DMC-12的并不是训练有素的汽车工人,而是刚打完架的北爱尔兰居民们,经验与技术的差距不是热情能够弥补的。DMC-12上市不久,一系列品控问题便涌现出来:收音机胡乱跳台、天线接收器电路异常,甚至电瓶突然下班,鸥翼门打不开把车主锁在车里……同时,DMC-12只有金属银色一款可选,纯金属车身的刮擦无法通过传统工艺修复,用户可能需要换掉整片车皮,后期维护成本超出想象。

首次触电的感受至今仍旧记忆犹新(触电重生是收割情怀)(18)

于是,第一批量产DMC-12虽然光速售罄,但也光速打脸,车主们大肆谩骂约翰·德罗宁为「史上最大的汽车骗子」。但在这时,自信而顽固的他不但没有静下心来修复汽车的缺陷,反而急着增大产量——这本就是个离谱的决定,而当它的时间点发生在1981年时就更是如此。

首次触电的感受至今仍旧记忆犹新(触电重生是收割情怀)(19)

1981年,受大规模石油危机影响,全球经济状况一落千丈,人们养不起车甚至在加油站大打出手,本就问题重重的DMC-12销量自然大幅下跌;而与此同时,英国政府换届,原本支持德罗宁的工党政府下台,保守派代表撒切尔夫人上台执政,对于约翰·德罗宁的投资申请和裁员威胁,「铁娘子」的回答自然是一毛不拔。在这种情况下,约翰·德罗宁开始为了他的理想而无所不用其极。

首次触电的感受至今仍旧记忆犹新(触电重生是收割情怀)(20)

1982年10月,德罗宁在洛杉矶一家酒店因涉嫌毒品交易被FBI逮捕,一同缴获的是足足25公斤可卡因。虽然历经2年的庭审,德罗宁最终以「被FBI钓鱼执法」的辩解无罪释放,但他的名声以无法挽回,仅仅生产了9000辆车的德罗宁公司最终关门大吉。约翰·德罗宁的汽车梦宣告灭亡,但DMC-12这辆车的传奇还未结束。

是汽车,还是艺术?

「如果要用车打造一辆时间机器,为什么不选一辆够酷的?」在布朗博士这样的信条下,太空感的车身、141km/h的速度和燃烧的胎痕,让DMC-12成功成为了《回到未来》中的明星。而电影的成功也让很多人开始遗憾:如果《回到未来》能够穿越时空早些问世,或许德罗宁公司就不会如此短命了。

首次触电的感受至今仍旧记忆犹新(触电重生是收割情怀)(21)

约翰·德罗宁向《回到未来》致信感谢

但事实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约翰·德罗宁确实实现了他「做一辆可以永世流传的车」的理想。40多年来,DMC-12成为了一种对未来狂热又不切实际想象的精神图腾,无数次出现在电影、游戏等流行文化产品和时尚潮流领域,从《头号玩家》,到《GTA》、《赛博朋克2077》,再到TESLA Cybertruck这一德罗宁的「精神续作」,凡是洋溢着幻想与憧憬的地方都少不了DMC-12的身影。

首次触电的感受至今仍旧记忆犹新(触电重生是收割情怀)(22)

DMC-12与TESLA Cybertruck

时至今日,仍有约6000辆遗留的DMC-12被汽车爱好者和收藏家们悉心留存,一些粉丝甚至众筹买下了德罗宁公司的版权,自发组织起来为DMC-12的车主们提供维修保养等服务。2016年,三个德国老男人开着DMC-12环游世界的故事更是被传为一段车友届的浪漫佳话。

首次触电的感受至今仍旧记忆犹新(触电重生是收割情怀)(23)

很久以前,我曾看过国外一位知名汽车媒体人断言:「汽车永远不可能成为艺术,因为艺术无需受到实用性的绑架。」一直以来我都对于这句话深以为然,但DMC-12这款车却让我有了些改观:它起源于一个男人极度的理想和浪漫主义,承载着为普罗大众革新未来的使命而生,虽然在内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最终呈现为一坨昂贵的工业垃圾,但却跨越历史成为足以流传千百年的精神象征,这难道不是只有艺术才能达到的高度吗?

首次触电的感受至今仍旧记忆犹新(触电重生是收割情怀)(24)

从这种角度来看,汽车到底是不是艺术也并不重要,一百多年来,它从单纯代步的实用工具,发展成为一种文化的载体和思想的寄托,值得我们将热爱、激情、憧憬、理想灌注其上,能令我们感受到快乐、惋惜、满足、感动,无法再要求更多了,还有什么能比「成为一名爱车的男人」更幸福的事呢。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参考来源:

《Top Gear》S31E4

《Framing John Delorean》

《Myth & Mogul: John DeLorean》

《Delorean: Back from the Future》

撰文 / 孙奕然

设计 / 16sis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