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陈栋 通讯员 邬立波

死乞白赖了好多次,铭哥终于同意我跟去“曝光”他的行动了。“做公益的事情,原本不应该声张的。”铭哥说出了在这件事上一直对我“拒之千里”的原因。

铭哥全名吕方铭,老家温州,于2000年到台州落户创业,目前是台州玉环市“海上花园”酒店的副总经理,也是“楚洲人家”餐饮店的老板。在很多人眼里,他是一名“苦尽甘来”的“新台州人”,但最打动大家的,则是他20多年从不间断的公益路,☞详情戳这里《创业屡屡失败他一次次站起来,变卖房产仍不忘助学帮困,吕方铭:再苦再难不断公益路》。

因为在台州创业过程中“淋过雨”,他知道为有需要的人“撑把伞”的意义,所以工作再忙,他也会抽空和朋友们去奉献爱心。1月20日,铭哥带我到他常去的玉环市残疾人托养中心体验了一回公益活动。

得知他是要去做公益

不少老板当即以拿货价给他

做餐饮出身的铭哥,首先想到的便是给托养中心,给他们整点好吃有营养的饭菜。所以每次去送温暖,一顿大餐必不可少。

铭哥的手机里有上百个微信群,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做公益的群,比如集结了一群好心人定期去养老院照顾老人的群,为贫困学生提供助学金和生活费的群,还有专门帮扶救助站的群……玉环市残疾人托养中心群只是这些公益群中的一个。

“群里有各行各业的朋友,每次到托养中心服务,大家都发挥各自所长。”因为铭哥是群里唯一做餐饮工作的,所以一顿营养餐的事情就落在他的肩头。

1月19日,因为工作,铭哥还在外面奔波,当晚12点左右,他才从外地返回玉环市,在简单小憩了3小时左右,他便在闹钟的催促声中起来了。

做过餐饮的人都知道,食材好不好决定了餐桌上菜品的质量,铭哥为了让托养中心的“亲人们”可以吃到高品质的菜,他一般都会亲自去选购。

新春走基层白鹤滩上的坚守者(新春走基层系列)(1)

这一次,铭哥打算做6菜1汤,菜谱有葱油小黄鱼、耗油鲍鱼、盐水大虾、土豆牛肉、家烧豆腐、炒青菜,以及萝卜排骨汤。

菜场里的老板基本都认识铭哥,一般都会把最好的食材拿出来。得知铭哥是要去做公益,不少老板当即以拿货价给他。还有一些老板为表自己的一份爱心,愿意免费提供一些菜,但被铭哥谢绝了,“你们做生意也不容易,白给我可不要。”边说着,边把菜钱结给了对方。

一个月送温暖一次

他们都盼着他来

20日早上7点,铭哥在玉环城区接上我,随即开车赶往玉环市残疾人托管中心。托管中心位于玉环沙门镇,走高速还要开上半小时。

7点半左右,我们就来到了目的地,车子开到里面,就看到一旁的小操场里,几十名穿着统一蓝色制服的残障朋友坐那边晒太阳。一看到有车子来了,他们纷纷往我们这边看了过来。有些人起身围拢过来,透过玻璃看到是铭哥,脸上顿时有了笑容,随后手舞足蹈地跑到人群里报喜了。

新春走基层白鹤滩上的坚守者(新春走基层系列)(2)

“你在这里很受欢迎啊!”我打趣铭哥道。

玉环市残疾人托养中心目前有109名残疾人,因为经常来这里做公益服务,他们把铭哥当作亲人一样。

“铭哥可是我们这里的红人,残疾人们最喜欢他了,因为他和他的队友每次过来,都会有好吃好喝的了。”托养中心的负责人李红告诉我,所以每个月一次的“开荤”是大家翘首期盼的。

新春走基层白鹤滩上的坚守者(新春走基层系列)(3)

而理发问题,也是这里的一大难题。

托养中心里只有一个兼职理理发的工作人员,但毕竟人太多,复杂的发型也不会剪,所以很多人几个月都轮不上理发。铭哥每次下来服务,都会约上群里的一些开美发店的老板过来服务。

早上8点左右,托养中心大厅里就忙开了。7名赶来参加公益活动的理发师分成两排,开始分工为每一名残疾人修剪头发。

“我们都是通过铭哥加入到这个公益项目的。”一名理发店的老板告诉我,原先是铭哥邀请他来帮个忙,后来发现做这件事情很有意义,所以他就加入进来,一个月过来一次,多个理发师一起努力,一个上午就能给一百多名残疾人全部理好头发。

“做公益贵在坚持”

铭哥和队友给托养中心带去了快乐

而铭哥这边,一到托养中心,就拎着新鲜的食材来到食堂。食堂的工作人员也过来帮忙,大家分工协作,将食材去皮洗净分好类,然后铭哥负责切菜和深加工。

新春走基层白鹤滩上的坚守者(新春走基层系列)(4)

厨师的底子在这个时候显现出来了,只见铭哥握着菜刀,娴熟地切菜,尽管眼睛没看着菜刀,时不时还要和工作人员沟通说话,但手里的刀没有停过,切出来的菜,大小相同,仿佛用尺子量过一般。

“我给这边买的菜比自家吃的都要好。”铭哥透露,他买的鲍鱼个头都比较大的,成本价拿过来都要7元一个,还有小黄鱼也选的个大肉肥的批次,光买食材就花掉了几千元钱。

新春走基层白鹤滩上的坚守者(新春走基层系列)(5)

“我们公益群里的人都是热心人,做公益的花费都是大家一起凑钱的。”铭哥粗略算了下,他和一帮好朋友每年做公益花掉的钱至少有50万元左右。

新春走基层白鹤滩上的坚守者(新春走基层系列)(6)

我也想插手帮忙,但已经没有我插手的地方了,只能是把摘好的菜端到后厨。因为加上工作人员和做公益的热心人,中午吃饭的人数达到了180人,所以每一份菜量都很大,基本都要用好几个大脸盆才够装一种食材。

铭哥在切好所有菜后,顾不上喝一口水,马上辗转到后厨,烧热直径约摸1米的超大铁锅,然后熟练地倒菜翻炒。不同于在饭店里,这边的大锅饭要难烧得多,因为锅大料多,每一下翻炒,都要花掉瘦小的铭哥大量力气。炒完一个菜,铭哥的额头上已经渗出了一层细汗。

新春走基层白鹤滩上的坚守者(新春走基层系列)(7)

10点45分左右,所有菜品制作完成,食堂的大门打开了。早已经等候在外的残疾人们拥了进来,排好队,等工作人员帮他们打好饭菜:每个人一颗鲍鱼,一条小黄鱼,几只虾,一勺土豆牛肉和一勺菜,再加上一碗萝卜汤,每个人都吃得很开心,虽然不太能正常表达自己,但脸上的满足感还是溢于脸上。

新春走基层白鹤滩上的坚守者(新春走基层系列)(8)

吃完饭,吕方铭和他的队友们还在多媒体教室里,给近两个月生日的残障人员过了一个集体生日。

据了解,铭哥帮扶残疾人托养中心已经一年多了,每个月都会去一次,除了12月份因为防疫需要没有进行外,其他月份从未间断过。

“做公益贵在坚持,再忙再难,也要一直做下去。”铭哥表示,看似力所能及的举手之劳,或许对获得帮助的人来说,便是春天和希望。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