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天宫一号实验室模型(长征四号大脑)(1)

一场高精尖科技成果盛宴,摆在了距离市民触手可及的地方。在市科技工作党委、市科委、团市委、上海科技馆党委指导下,由市科技团工委、市科技系统文明办、市科委科普处、市青科协、上海科技馆团委共同主办的2019“科普梦,志愿行”主题活动昨天在上海科技馆举办。科技青年在上海科技馆携手打造科学表演舞台和科普市集。

自制天宫一号实验室模型(长征四号大脑)(2)

箭载计算机

此次展示的科技成果都是货真价实的高科技产品,它们的“兄弟”曾经上天入海,完成过令人振奋的科研任务。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二研究所的展台上放着一个白色的方方正正的家伙,它可是大名鼎鼎的长征四号运载火箭的计算机,里面集成了CPU、采样芯片、接口等各种模块,是控制整个火箭飞行的“大脑”。产品曾经获得过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中电32所是我国最早建立的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研究所之一,一直致力于为我国火箭研究更强大的“大脑”。“我们第一代第一代产品有15公斤,现在是9.6公斤,下一代产品的重量会更轻,我们还在寻求产品在民生上的应用。”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说。

自制天宫一号实验室模型(长征四号大脑)(3)

八卦炉

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带来的曾经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里炼制材料用的“八卦炉”。“八卦炉”个头不大、通体黑色,看似普通,实则集机、电、热于一体,具有体积小、质量轻、功耗低、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据工作人员介绍,由于在太空中能源有限,“八卦炉”的加热器的功耗不到110瓦,却能实现真空环境下最高950℃的实验条件。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里,航天员利用这款综合材料实验装置完成了18个样品的空间实验,包括半导体光电子材料、金属合金及亚稳材料、新型功能单晶、纳米及复合材料等材料。

自制天宫一号实验室模型(长征四号大脑)(4)

为何要在太空做材料实验?科普志愿者解释说,与地面材料实验相比,太空实验有三大优势:一是太空的微重力环境能让各种比重的材料不发生分离,容易获得组份均匀的实验样品;二是太空微重力下对流减弱,减少了各种杂质和缺陷的产生,使得制备的材料质量更高、性能更优越;三是各种材料可以处于自然悬浮状态,不与容器壁接触,避免容器壁成分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自制天宫一号实验室模型(长征四号大脑)(5)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神秘”的科研单位也一同亮相。

核工业第八研究所本次现场演示聚氨脂发泡剂使用、发泡过程,并邀请现场学生体验混料、浇注操作,近距离体验材料合成的简易过程,使体验者了解化学的变化多端和乐趣。

上海科学技术交流中心上海合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带来了警用机器人和排爆机器人,让参与者体验机器人们带来的安全保障和便捷。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二研究所展示了一款便携式颗粒物浓度检测仪,并对颗粒物浓度的环境危害、颗粒物浓度检测的必要性、特种领域的广泛应用作科普介绍。

上海市科技党委副书记陈龙介绍,“科普梦,志愿行”系列活动依托共青团平台优势,整合科技系统内外的优秀科普资源,将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开发成科普活动,以科普公开课、体验日等形式引入科技馆予以展示。截至目前已成功举办了4届,今后还将继续依托活动平台,不断丰富形式载体,创新传播方式,吸引更多的科技青年在新时代展现新形象、展示新作为。同时他也鼓励更多科技青年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五四运动100周年来临之际,在本职岗位上做雷锋精神的继承者、践行者和发扬者。

作者:记者 沈湫莎

编辑:顾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