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被称为英国的莫泊桑,他一生创作浩如烟海,除诗歌以外的各个文学领域都有所涉及,有所建树他的作品被译成各国文字,不少小说还被搬上银幕《月亮和六便士》是毛姆的其中一部长篇小说,在这部小说中毛姆塑造了一个寻求自由灵魂的人物小说讲述的是一个原本平凡的伦敦证券经纪人思特里克兰德,突然毫无征兆之下抛妻弃子,远走他乡开始了疯狂漫长的绘画艺术梦之路,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月亮与六便士经典语录感悟?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月亮与六便士经典语录感悟(月亮和六便士理想或是爱情)

月亮与六便士经典语录感悟

毛姆被称为英国的莫泊桑,他一生创作浩如烟海,除诗歌以外的各个文学领域都有所涉及,有所建树。他的作品被译成各国文字,不少小说还被搬上银幕。《月亮和六便士》是毛姆的其中一部长篇小说,在这部小说中毛姆塑造了一个寻求自由灵魂的人物。小说讲述的是一个原本平凡的伦敦证券经纪人思特里克兰德,突然毫无征兆之下抛妻弃子,远走他乡开始了疯狂漫长的绘画艺术梦之路。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光芒耀眼的月亮,它可以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就如远在天际的月亮,不过想要得到它可谓是难之又难;它也可以是近在迟尺的爱情,即使是飞蛾扑火,易得易灭也心甘情愿。

如痴如狂的艺术梦—天上月

小说的男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本是芸芸众生中最普通的一个人,他的身份是丈夫、爸爸和证券经纪人,他和我们每个人一样被社会赋予的这些身份绑架着,被身不由己的生活支配着。

但是突然有一天他不仅抬头看见了月亮,他还甩掉了所有的身份与束缚,奋不顾身地踏进了内心召唤的艺术梦想中。他不再关心妻子和孩子,不屑与社会发生任何关系,尽管他没有绘画基础,画的画也完全不像个样子,尽管生活日渐窘迫,几次险些因饥饿和疾病而死,但是所有的这些他都不在乎,他只想要画画,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必须画画,就像溺水的人必须挣扎”。

所以即使思特里克兰德贫困潦倒,四处流浪,但他仍旧是快乐发光的,就如他人对他的评价:“那个怪人一点也不觉得苦,每天开心的像个蛐蛐一样活蹦乱跳”。和“他的双眼内有一种奇妙的光辉在闪烁,好像看到了一种可以将他的灵魂点燃的东西一样”。

其实思特里克兰德的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可以用“生命的自主性”来解释,即任何一件事情,即使是一件痛苦的事,只要是自己心甘情愿的选择,自己愿意承担,事情就能够变得简单快乐,那就是一种幸福,个人的身心也会变得比较健康。

所以即使是远在天际的月亮,即使追求理想的路途多么黑暗孤寂,思特里克兰德也甘之如饴。因为画画是他不计任何后果的选择,是他用生命在热爱着的东西。当然最终他不仅成功摘得了月亮,还得到了整片星空:他用画笔谱写出自己光辉灿烂的生命,把生命的价值注入绚烂的画布中。

飞蛾扑火的爱情—水中月

勃朗什明知思特里克兰德极不可靠,爱上他就是踏上一条不归路,但是她还是心甘情愿的去冒险,不顾一切的去得到这种镜花水月的爱情。

爱情的通病是——神魂颠倒,自我陶醉。对于勃朗什来说,不管是爱她宠她的施特略夫,还是温馨平静的家庭生活,这些就如满地的毫不起眼的六便士,她不想要。她渴望的是释放长久以来被压抑的情感之下的难以满足的天性,所以当思特里克兰德激起她冲动的热情和欲望的火焰后,她不顾一切的甩开妻子、贞洁女子这些所谓的社会身份,脱去一层一层圣洁的衣服,跳进了欲望的深渊,即使深渊中的月亮一触即碎她也决不回头。

我想大多数人会认为这种眼里只有爱情,只有欲望,没有道德,没有责任心的女人以死收场是咎由自取,但是对于勃朗什来说,世俗的眼光毫无意义,她不愿意在死水般的生活中孤寂终老,滚烫难得的爱情才是内心所求,即使飞蛾扑火,粉身碎骨也心甘情愿。

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勃朗什的行为属于一种“禁果效应”。“禁果”指的是伊甸园里的苹果。说到禁果和伊甸园,大家对于亚当与夏娃的故事早已耳熟能详,亚当和夏娃偷食了伊甸园的禁果后被耶和华逐出了伊甸园。但是让人困惑的是亚当和夏娃为什么会渴望吃苹果呢?马克·吐温曾一针见血的指出:“如果当初被上帝禁止的是那条蛇,那么他们想吃的可能就是蛇”。

心理学大量的研究表明,周围的未知事物和神秘事物都具有特殊的吸引力和刺激性,而出于反动心理,人们会自然而然地将更多的注意转移到这些事物上,对于越是得不到的东西就越想得到。

从小说中我们得知思特里克兰德自始至终都未曾勾引过勃朗什,也未曾说过什么动人的情话,但正是他身上所特有的野性魅力和无法触摸的神秘性让勃朗什心甘情愿的搭上自己舒适的生活甚至是自己的性命去获得一心向往的水中月。

拼力捍卫的虚伪—带着面具的月亮

思特里克兰德太太出身于英国世家,善于结交社会名流,她举手投足都显露出上流社会女性所具有的端庄典雅。她把家务安排和睦体面,让人羡慕。但是她一点都不了解自己的丈夫,她认为思特里克兰德一点文学修养也没有,是一个十足的小市民,不过这些她都不在乎,她只在意自己能否顺利游走于上流社会,只要生活体面就行。

所以当丈夫的出走破坏了她苦心经营的安乐窝,触碰到她生存的底线时,她立马一改往日的温柔贤淑,变得刻薄无情。

对于思特里克兰德太太来说,名誉与地位就是她一直拼力捍卫的光芒耀眼的月亮,只可惜她心中所谓的月亮如同她本人一样带着伪善的面具,背后却是满布恶毒与虚伪,刻薄与无情。

而为了博得大众的同情和怜悯,为了维持自己在上流社会的地位,为了增加自己的名望,思特里克兰德太太四处宣扬丈夫与人私奔的假象。当然这样的流言也取得了大众良好的回应。

其实思特里克兰德太太所做的一切在心理学上解释为“自我辩护偏见”。

自我辩护偏见是指归因过程中存在的一种非理性的偏见,或称防御性归因。人们往往把积极的结果归因于内在原因,而把消极的结果推诿于外在因素。这种偏见出自于人们自尊的需要,也称为动机性偏见。

这让我想起了徐志摩与张幼仪的离婚,众所周知,徐志摩之所以逼张幼仪离婚是为了恢复自由之身好顺利追求林徽因,但徐志摩为自己离婚找的理由是:“为了争取真生命、真幸福、真恋爱。而且要张幼仪跟他一样,本着‘改良社会’与‘造福人类’之心,先自作榜样,勇决智断,彼此尊重人格,自由离婚,止绝苦痛”。

此外,徐志摩还谈起和张幼仪的离婚是因为两人没有共同语言,没有感情,张幼仪是“土包子”等,其实这就是典型的自我辩护偏见,用意就是找一些理由来说服自己和他人,从而合理化他对张幼仪的伤害。

同样思特里克兰德太太憎恨思特里克兰德为了理想抛弃她们,她散布丈夫被女人色诱的谎言来维护自尊,她靠虚假的眼泪和悲痛来博得大家的同情与关照,她为自己的不幸遭遇做着无声无力的自我辩护,虽然最后她依靠自欺欺人和自我掩饰赢得了名望和地位,也成功的贬低了丈夫和他的罪有应得。但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自私自利和凉薄。

结语

我们每个人生在世界上都是孤独的。每个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铁塔里,只能靠一些符号同别人传达自己的思想,而这些符号并没有共同的价值,因此它们的意义是模糊的、不确定的……因此我们只能孤独地行走,尽管身体互相依傍却并不在一起,既不了解别人也不能为别人所了解。——毛姆

伏尔泰曾说过:“在这世上到处挤满了人,却没有一个值得我们与之交谈”。的确,想要找到一个灵魂共鸣的人很难,就如小说中,对于抛妻弃子追求理想的已到中年的思特里克兰德,大多数人都认为他是可恶的,是一个愚蠢的混蛋,就连枕边人思特里克兰德太太都不认可丈夫的所作所为,甚至用最恶毒的语言诅咒他。

同样,对于勃朗什疯狂的迷恋思特里克兰德的爱情,作为丈夫的施特略夫也深惑不解,他不明白自己如此深爱勃朗什却还是留不住她的心,自己竟然比不上穷苦潦倒的思特里克兰德。

但是即使在世上都找不到一个心有灵犀之人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我们认定自己的目标,找到心中那轮明月,只管放手去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