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覆盖面非常的广,涉及政治,历史,经济和生活等各个方面,在日常生活中得以传承的经验和方法也被纳入其中。

院前不栽桑后不栽柳啥讲究(前不种桑后不栽柳)(1)

其中涉及社会人生的方方面面,即使社会不断的发展,社会不断的更迭,这些文化仍然拥有最顽强的生命力,特别是以口口相传为主要传承方式的俗语文化,在中国民间仍然有着非常广大的市场。

或许有一大部分的俗语在今天失去了价值,这源于科学的不断进步,封建迷信思想逐渐淘汰。但是其中仍然有很多的精华部分,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思考。

院前不栽桑后不栽柳啥讲究(前不种桑后不栽柳)(2)

前不种桑,后不栽柳

中国人都喜欢在房屋的周围栽树种花,并且认为这是一种非常好的生活习惯,陶渊明放弃了官场的生活之后,也选择在田园生活中加上树木的点缀。“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就是中国古代农村生活的重要描述。但是种树是很有讲究的,古人就有一种说法“前不种桑,后不栽柳”。

院前不栽桑后不栽柳啥讲究(前不种桑后不栽柳)(3)

桑树和柳树在农村都是非常常见的,字面上就是说在房屋的前面不要栽种桑树,房屋后面不要种柳树。或许在今天看来这些讲究都已经过时,但是我们不妨去思考一下古人这么说的道理。

桑树是中国农家最重要的植物,因为桑叶是蚕最喜欢的食物,蚕丝又是中国丝绸的重要制作原料,所以桑树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小农经济高度发达,手工制造业也在中国历史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丝绸对于桑树的依赖性很高,即便是遍种桑树,中国古人也不会把桑树种在自家的门前。

院前不栽桑后不栽柳啥讲究(前不种桑后不栽柳)(4)

首先,“桑”与“丧”是同音的,这并不是什么好的寓意,中国人对丧葬是很忌讳的,死者在下葬之前的情商,都会从正门出,然后才去墓地,所以又加深了对桑树的忌讳.其次桑树枝繁叶茂,特别是在夏季,枝叶过多容易影响房屋的采光,所以古人并不喜欢在门前种植桑树。

院前不栽桑后不栽柳啥讲究(前不种桑后不栽柳)(5)

柳文化在中华文明里面占有重要的地位,文人墨客喜欢以柳入诗,以柳入画,但是中国的祖先却非常的反感将柳树栽到屋后。这也同不栽桑树无屋前的第一个理由一样,因为“柳”和“流失”的“流”同音,这也是不吉利的。财富流失或者是人口流失对于一个家庭来说都是巨大的灾难。

院前不栽桑后不栽柳啥讲究(前不种桑后不栽柳)(6)

​在今天看来,这两句话确实没有什么科学的道理,但是这并不妨碍祖先对于生活的美好期许,这种对生活的热忱态度往往是我们现代人所需要的。

,